最新网址:www.wuquge.com

紫禁城。

夜虽深。

奉天殿内仍旧灯火通明。

朱元璋伏在御案后,两边的奏折如小山一般,他是个勤奋的皇帝,每天睡眠不超过三个时辰,其余时间,不是在处理朝政,就是在处理朝政的路上,堪称帝皇楷模。

时间分秒过去。

一名身材枯瘦,面容慈祥的老太监端着托盘进来,轻声道,“陛下,该用膳了。”

“唔。”朱元璋头也没抬的回道,“放那吧,咱现在没有胃口。”

“这…”

老太监不敢多说,将托盘放在御案一角,跪在地上,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跟受了气的小媳妇一般。

朱元璋批复完一本奏折,抬头的时候恰好撇到这一幕,皱着眉头问,“季博长,谁欺负你了?跟咱说,咱给你做主!”

他这一辈子,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可谓饱尝人情冷暖。

在那黯淡无光的日子里,朱元璋练就了铁石心肠,也正是凭借这股子冲劲和狠辣,让他在群雄逐鹿的乱世里杀出了一条血路。

立国之后,朱元璋的暴躁性格愈加明显,处置臣子的手段也愈加狠辣,在这种高压政策下,大臣们临朝的时候,如履薄冰一般,生怕哪句话触怒了皇帝,被拉出去砍头不说,还会连累亲戚跟着遭殃。

当然。

人心总有最柔软的地方。

朱元璋也不例外,纵观大明朝,能让他挂在心上的,仅有一个全乎人加四个半拉人。

其一。

马秀英。

当年,朱重八初到濠州城的时候,不过是个一穷二白的傻小子,也不知道他走了什么狗屎运,竟被郭子兴的义女马秀英看重,马秀英这位不折不扣的白富美,不顾他人反对,下嫁给了朱重八。

朱重八也就成了郭子兴的干女婿,郭子兴赐他朱元璋的名号,又对其委以重任,短短几年的功夫,朱元璋便成了雄踞一方的大军阀。

当然。

这其中。

马秀英功不可没。

朱元璋手下的兄弟们或许会和他顶嘴,但在嫂子面前,个个乖巧的跟小羊羔一般,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马秀英的过人之处。

若将朱元璋把做一把锋利无比的神兵,那马秀英就是材质更加逆天的刀鞘,使得神兵暂时失去了锋芒。

可惜。

马秀英在洪武十五年因病薨逝。

朱元璋悲痛至极,再也没立过皇后。

其二。

朱标。

作为朱元璋最疼爱的儿子,朱标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无数大能、贤臣被朱元璋送到了东宫,成为了朱标夹袋里的人物。

两父子的关系能好到什么程度呢?

朱标只要打出造反的大旗。

朱元璋非但不会生气,反而会将自己手下的大将全都绑了送到对方的阵营里,这…就很离谱!

当然。

朱标在朱元璋心里的地位远不及马秀英,只能算半个人。

其三。

郭惠妃。

郭惠妃是郭子兴的女儿,和马秀英情同姐妹,是个性格恬静、处事温和的好女人,跟着朱元璋半辈子,从没为家人提过一个要求,朱元璋很尊敬她,也算半个人。

其四。

徐兴祖。

徐兴祖是个厨子,从濠州城就跟着朱元璋,起初负责军中伙食,后来入宫后成了尚膳监总管,除了领导给宫中各处制作饭菜的御厨外还兼着朱元璋的小灶师傅,这老小子做饭,重油重盐、浓汤酱赤,说不上难吃,但也算不得好吃,唯一可取的点便是对朱元璋忠心耿耿,这一点在古代,确实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单说前些年,晋王朱棡因为琐事打了徐兴祖一巴掌,惹得朱元璋震怒,特意命人将朱棡押到京城,当着徐兴祖的面,狠狠锤了朱棡一顿,言之凿凿的说,“咱率群英平祸乱,不为姑息。独膳夫徐兴祖,侍咱二十三年未尝折辱,怨不在大,小子当识之!”

单从这件事,便能看出朱元璋对徐兴祖的爱,亦或者,对自己生命的珍惜。

其五。

季博长。

季博长跟随朱元璋多年,曾是军中的悍将,季家的两个儿子先后为朱元璋战死,季博长也因一场意外失去了做男人的资格,朱元璋觉得很对不起他,赏赐他高官厚禄,季博长辞不受,只想侍奉朱元璋身边,故,朱元璋痛恨阉人,却喜爱季博长,季博长也是宫中唯一有品阶的太监,受到朱家所有人的尊重。

除了上述的五个人。

在朱元璋心中。

余者。

不过君臣名分尔。

见季博长在那哭。

朱元璋心里也乱了起来,抛下奏折,来到季博长跟前,叹了口气,“你这老东西,咱听话还不成,摆膳。”

“哎。”

季博长抹掉眼泪,欢欢喜喜的爬起来,将饭菜摆了出来。

朱元璋登基后便做了明确规定,饭菜简约不可奢靡,这一餐同样如此,咸菜炖豆腐,五味蒸鸡肉,醋蒜白血汤,外加两个刚出炉的黄山烧饼。

坐到桌前。

朱元璋摸着肚子,总觉得不太饿,但又不忍心老伙计在地上跪着,只能硬着头皮往下咽。

季博长拿出一小壶酒,斟满一杯,轻声说,“陛下,这是凉国公昨天派人敬献的五十年花雕,奴婢给您温了一下,加了姜丝和咸话梅,少喝点,驱驱寒吧。”

“唔。”朱元璋端起杯子一饮而尽,淡淡的暖意在肠胃里流通,让他忍不住发出了一声赞叹,“娘咧,好!”

说完。

朱元璋拿起酒壶就给干了。

季博长眼角跳动了几下,最终还是选择了闭嘴。

朱元璋咂了咂嘴,将酒壶递给季博长,“喝的太快,没尝出滋味,去,在给咱打点。”

“奴婢不敢领命。”季博长又跪在了地上,“陛下,太医让奴婢控制您的饮食,酒不是好东西,能不喝还是不喝为好。”

“特娘咧。”朱元璋眼珠子一瞪,笑骂道,“老东西,怎么着?你还当起咱的家了?”

“奴婢不敢。”季博长梗着脖子说,“您乃统御万方的盖世明主,天底下亿万黎民还指着您过活呢,您的身体万一喝出问题,奴婢怎么跟百姓们交代?还不得被人生吞活剥了!陛下,您就可怜可怜奴婢吧!”

“行行行。”朱元璋拿起烧饼,咬了一口,桌面上掉了不少芝麻,他赶忙划拉到手心,然后倒进嘴里,轻轻咀嚼了两下,问,“太子的身体好些了吗?”

“好了一些。”季博长如实回答,“戴先生说,太子的病因思虑过重导致,加之染上了风寒,恐怕得在宫里静养些时日了。”

“哦,知道了。”朱元璋将烧饼塞进嘴里,舔了舔手指,凝眉思索片刻后,说,“传咱的话,太子身体抱恙,即日起在东宫静养半月,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打扰,违令者,斩!对了,让东宫的女眷和孩子们都搬去惠妃那,她这些日子总跟咱唠叨,说宫里没人味,闷得慌,正好,让孩子们陪她乐呵乐呵。”

“奴婢遵旨。”

季博长刚出门。

一个体形壮硕、面色阴郁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了进来,单膝跪地,恭声道,“陛下,臣来复命。”

朱元璋点了点头,幽幽问道,“各家什么情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