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这个崇祯要当暴君! 第16章 流言四起

作者:云卷山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6:54:26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紫禁城的杀戮一直持续到了天光将明未明之际,整个内庭都弥漫着一股血腥味。

内庭如此大的动作,自然引起了京师官场的地震。

许多官员惊惶不已,这京师的天真的要变了!

因内庭大清洗的缘故,这些官员还不知具体发生了什么,东林党的一些官员希望是魏忠贤被诛,阉党一脉彻底垮台。

最终得知的结果却是令他们大失所望。

不仅如此,皇帝清洗了内庭中属于他们的耳朵、眼睛,手底下还亲握一支军队,这让文官集团们感受到了压力和威胁。

这些人都是通读历史的之辈,自然明白,有着一位亲掌兵马的皇帝,对于他们文官集团是何等的不友好。

而有一些善于钻营的官员们则闻风而动,想着投诚当今皇帝陛下。

在内庭大清洗之后的第二日,也就是十月十三日,这是先帝朱由校下葬后的第三个朝会日,朱由检仍选择罢朝一日。

朝会虽停,但官员们雪花一般的奏疏直达中枢,堆满了皇帝陛下的御案。

奏疏的内容出奇的一致,都是劝谏皇帝陛下不可好兵而废政,然后就是弹劾秦良玉,奏疏中用词可谓是字字诛心,全然是奔着要秦良玉性命来的。

对此,朱由检越看神色越难看,“一群初生东西!”

关于这些奏疏,朱由检吩咐王承恩道,“这种奏疏不必再出现在朕的御案上,全部留中不发!”

一旁伺候的王承恩道,“是,万岁爷!”

事情不是皇帝陛下将奏疏留中不发就能结束的,官员们迟迟得不到皇帝陛下批复的奏疏,知道皇帝陛下并不打算听从他们的劝谏。

上奏劝谏既然不管用,这些官员们把手段用在了市井之间,一股针对秦良玉的流言骤起于市井。

流言称,秦良玉带兵入京,祸乱朝纲,在内庭之中大肆的杀戮,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心。

这样的流言对于秦良玉来说是致命的。

对于皇权的稳固也有着威胁,一但心怀异志的塞王,凭此打出清君侧的名号。

当朱由检听到这些流言时,震怒异常,这群文官们,居然使如此手段,为了自身的利益,全然不想帝国的安危。

呵!

“这就是朕的臣子们,都是朕的好臣子啊!

魏忠贤!给我查,谣言背后的指使者们到底是谁?

一经查明,不管他是谁,通通给朕抓起来,一个都不能放跑!”朱由检语气愤怒道。

魏忠贤忙道,“是万岁爷,老奴这就去办!”

“等等!”朱由检叫住就要行动的魏忠贤,“不能再让流言继续扩散,必须尽快的遏制住流言的传播,并且打破流言。”

流言四起,必须要尽快的遏制住,若错过最佳的处理时间,往后会越难处理。

朱由检继续道,“官方的人先不要出面,将你能动用的人全部撒出去,将秦爱卿为朝廷所做的种种事迹传播,并且要特别说明,之所以有流言,全然是因为这一次秦爱卿入京是奉朕的旨意来查抄贪官的,这些流言都是贪官们故意的攻奸。

待你将这消息铺开,朕会下一道旨意澄清。

这事务必办好,不许有任何的差池。”

老百姓最恨什么?!当然是贪官!

只要杀贪官,老百姓就开心。

这消息流传出去,定然会遏制住流言的传播,改变舆论,之后再斩几个贪官,流言自然就平息了。

这时,魏忠贤郑重道,“万岁爷放心,老奴定然办妥当。”

随后,魏忠贤离开,朱由检眸光锐利,

舆论战,什么时代都不过时。

而在这个时代,更为恐怖,因为百姓们更好愚弄,更容易被带节奏,而且辟谣的难度很大!

这个时候,朱由检想到了报纸,穿越过来,千头万绪,一时间倒是把报纸给忘了。

而且要办报纸,难度并不大,明朝已有新闻传播的基础,官方邸报系统已然成熟。

邸报是明代核心信息渠道,由通政司汇总奏章、六科分类编发、提塘官抄传至地方,内容涵盖诏旨、官员任免、灾异事件等。

不过不同于后世报纸,明朝平民无权直接获取官方邸报,其发行严格限于官僚体系内部。

部分富裕平民或地方精英可能通过贿赂、雇人抄录、购买民间翻印本等方式间接接触内容,普通平民则依赖公共张贴、口头传播及民间出版物获取二手信息。

经济成本和识字率也是平民接触邸报的主要障碍,真正能阅读者多为地方乡绅、富商等精英阶层。

其实,明朝的识字率还是不低的,小说兴盛足以说明这一点。

并且,现下民间报房已兴起,例如急选报,由吏部官员任命名单采用雕版印刷单页发行,被视为世界最早自称报的印刷品。

依托既有邸报网络与民间印刷基础,报纸的推行要简单许多。

不过,这需要再建立一个机构,而且前期报纸不能涉及朝堂,先以民生、娱乐做为切入,当报纸铺设全国后,再涉及朝堂,必须循序渐进,否则一开始就被疯狂的抵制,难以成事。

还有关键的一点,报纸售出的利润,也可以充盈国库,并且印刷覆盖全国的报纸,还可以提供就业岗位,减少流民。

至于价格定位……

明代常见印刷用纸包括连七纸,普通书纸、抬连纸,科举及官报用纸等。

连七纸,现下9两白银可买11,000张,折算单张成本约 0.0008两白银,约合 0.8文钱。

抬连纸价格更低廉,一匹麻布可换2,000张,用抬连纸成本可以控制在0.5文以下。

南方富裕,在南方销售的报纸可以贵一些,北方则便宜一些,当然……南北的报纸要做出差异化来,贵得有贵的不同,否则容易出事。

朱由检心中的想法逐渐的完善后,“承恩,你去召韩爌和孙承宗入宫。”

他要让两人听听,查缺补漏,看看他们两人会不会有好的意见,而且报纸的行办需要人手,这事得让他们推荐一些可靠可信的人办。

王承恩应了一声后,忙是去传孙承宗和韩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