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皇帝陛下封孙承宗为兵部尚书、韩爌为内阁大学士、徐光启为工部尚书、宋应星为工部侍郎的圣旨发布时,
东林党的一群人虽然对徐光启这位非东林党人任工部尚书颇有微词外,更多的还是欢喜,因为孙承宗和韩爌两位东林党的骨干占据了朝中重臣的位置。
一时间,孙承宗、韩爌两人的府邸中热闹了起来,
钱谦益,礼部侍郎,东林党的领袖人物,还有礼部右侍郎周延儒、翰林院编修陈于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志道、刑部郎中张捷。
这都是如今东林党中重要的人物。
钱谦益同这几人首先拜访了韩爌,这位如今的内阁成员。
“韩兄,此番阉党势力大损,您成了内阁大学士,直达中枢,实在是可喜可贺之事,我等忠君体国的东林人士,终于能施展抱负了!
周兄、陈兄、王兄、张兄这四位,都是暗暗蛰伏,以待时机的正义之士,在阉党的打压下,受尽了苦楚,以他们四人的才干,如今的职位却是不匹配啊!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火想要烧的起来,还得是众人拾柴!”钱谦益这般说道,话中之意有些直白,都没怎么修饰一番。
在钱谦益看来,他们都是一党之人,东林人士,韩爌入阁,合该照顾一下他们这些东林人士。
韩爌则道,“前些年阉党势大,几位受苦了!
如今空缺的官位,除了内阁还缺三人,其余位置倒是不缺,举荐之事我也向陛下提过,只是……陛下心中已然有了人选。”
韩爌深知,当今陛下可不是一个好糊弄的主,魏忠贤为何迟迟不处理,魏忠贤满朝的党羽被皇帝陛下予杀予夺,而魏忠贤极尽配合,显然皇帝还要用魏忠贤这把刀,魏忠贤也甘愿当一把刀。
这些时日的了解,当今圣上绝不希望朝堂上结党营私,一家独大的局势那就更不允许了。
东林党若妄图一党独大,那就是东林党灾难的开始。
秦良玉为何封侯?在韩爌看来,那就是竖起一块招牌,表明皇帝陛下要重兵之意。
是以,对于钱谦益的提议,韩爌算是拒绝了。
钱谦益说的不委婉,韩爌回答的也不委婉。
当即,钱谦益笑着道,“理解!理解!
如今陛下已然对阉党下手了,工部、兵部尚书被斩,礼部、户部、吏部、刑部,这四位尚书,也都是依附于阉党的,这些人陛下肯定也是要除掉的。
与其让陛下查,不如我们下手,也能算一分功劳。
他们四人的罪证,我等已然搜罗的差不多了,足以让他们身死,明日的朝会,就由韩兄来起头如何?
韩兄新入内阁,且是如今内阁唯一的成员,内阁首辅一职尚不明朗,此时自当要做出一番功绩来。”
当钱谦益的话音落下,韩爌一时不知该如何推辞?怎么说这也算是一件好事。
他相信,当今天子也定然想要对这四部的尚书下手,这或许确实是一个机会。
而且,他这个目前内阁唯一的成员,新入阁也确实需要立威,从而有一定的威望。
钱谦益所言,着实是个办法,但……最关键的是圣心,陛下会乐见其成吗?
韩爌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过他还是打算按钱谦益说的来,他得赌一把,去赌一个内阁首辅的职位出来。
就算不成,把责任推给钱谦益等人就是,而且他也是维护陛下心切,才会昏头。
嗯!
进可攻,退可守!
想了想,韩爌道,“这个头不能我来起,但我会支持。”
起头和支持,这可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起头他可不会起。
听到韩爌这话,钱谦益等人心中不由暗骂了一声:“老狐狸!”
不过,现在是他们求人,求人肯定要有求人的态度。
钱谦益一口应下,“好,我们来起头!”
韩爌含笑点头。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显然明日的朝会肯定要热闹起来。
钱谦益等人从韩府离开后,又登了孙承宗的门。
说辞嘛,还是那样的说辞,钱谦益倒是没有让孙承宗起头,毕竟先前刚同韩爌说了,韩爌没答应,再同孙承宗说,届时孙承宗和韩爌坐在一起一聊,那这事就有些脏了。
是以,不能这么干,毕竟朝中东林党目前的重臣只有这么两位。
四部尚书的位置还没有到手,这两人肯定不能得罪,虽都是东林党人,但同一党派也不可能真正的团结一致。
尤其是外部的威胁,也就是阉党如今势弱起来,他们东林党内部就更不可能团结一致了。
……
当晚,
钱谦益等人拜访孙府、韩府之事,就被魏忠贤递到了御前,这些人在府中说了什么,一字一句都清清楚楚,没有任何的遗漏。
朱由检对此很满意,“忠贤能力非凡,朕没有看错人!朕非吝啬之君,忠贤的功劳朕都记着呢。”
随手,朱由检画了一张大饼。
魏忠贤忙是恭恭敬敬道,“都是老奴份内之事,老奴不敢邀功。”
“功就是功,忠贤不必过谦。好了,你退下吧,帮朕好好盯着钱谦益这些人,尤其是钱谦益!”朱由检言道。
钱谦益这个玩意,朱由检可是印象十分深,
柳如是,青楼歌妓,秦淮八艳之一,后成为钱谦益的侧室,明朝灭亡,柳如是拉着钱谦益跳秦淮河,结果钱谦益以水太凉为借口不肯跳,成了后世的笑话。
呵!
连一个青楼女子都不如的玩意,真真是白长了那个玩意了,不如当个钱公公。
嗯?!
这么一想,朱由检觉得让钱谦益当公公这事还不错,可以提上日程。
魏忠贤这时道,“是,老奴一定好好办。”
在魏忠贤离开后,王承恩入殿禀告道,“陛下,曹化淳回来了。”
朱由检闻言微微颔首,在拿下涂文辅等人之后,朱由检才想起了被贬到南京的曹化淳,而被贬的原因,自然是因为不肯归附魏忠贤。
曹化淳绝对是可用之人,朱由检记得,历史上崇祯帝的尸体好像就是曹化淳收敛的。
“宣!”朱由检如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