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染叛汉是五胡乱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倒不是这件事本身有多重要,而是这事引起的连锁反应太重要,也太戏剧化了。
当洛阳沦陷的消息传来时,长安的司马模就像是被吓炸毛的猫,连忙派出赵染去防御蒲板。
其实代入那个环境,赵染领这个军令,风险极大。
整个北方,除去洛阳附近零零碎碎的行台和抗匈将领,只剩下了长安的司马模和太原的刘琨,这最后两个成规模的晋庭属地。
太原那边,刘琨本人的号召力太强,身后还有好兄弟拓跋猗卢的帮衬,一时半会打不下来。
刘聪要想一鼓作气拿下北方,那必定会将刘曜等一众匈奴名将派到长安进行围攻。
如此情况,让一个只有五品的牙门将去守卫蒲板。
那就是让人把脑袋栓裤腰带上,跟匈奴拼命去的!
别说赵染求的只是一个四品的冯翊太守,顶天算就是一个京畿之地的两千石。
就算他赵染求的是个什么一州刺史、大将军之类的,为了保全长安,司马模也不得不妥协。
但也不知道这司马模怎么想的。
也可能是继承了司马家一贯的凉薄短视和不舍权财,他竟然拒绝了赵染的要求!
这下子,赵染直接就怒了。
你丫的司马家让我给你们去拼命,结果一个四品官都不舍得给我?!
这让我怎么服气!这让我怎么激励手下的兄弟!
赵染越想越生气,最后一拍脑袋,投了!
这个时期,晋人大将投奔匈奴,真就没什么好犹豫的。
不因为别的,纯粹就是匈汉开国皇帝刘渊这个人,真就有几分明君的模样。
先说能力方面,不管是翻阅《晋书》,还是《十六国春秋》,还是《资治通鉴》,都能发现,刘渊确实是有点真东西在身上的。
当初西晋准备灭掉东吴一统天下,就有人以由余、金日磾之例举荐刘渊。
晋武帝也不是一般的欣赏刘渊,于是打算让刘渊接羊祜的班,南下覆灭东吴。
但立马大臣上谏反对,一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此事就搁置下来了。
等到南方已定,秦雍凉附近爆发了秃发树机能的叛乱。
晋武帝又想到了刘渊,但立马大臣以相同的理由将此事按了下来。
再之后,等匈奴汉国建立后,刘渊那开挂般的治理能力就彻底盖不住了。
不管刘聪怎么输,哪怕第二次攻洛阳时,刘聪被北宫纯等人撵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刘渊也不过是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再次拉起了一支大军,给刘聪补上了兵源。
刘曜那边同样如此,明明这人没什么军事天分,打仗输了一次又一次,但刘渊就是能给他源源不断的提供兵源和补给,硬生生给匈奴磨出来了一个天下名将。
反倒是占据更多产粮地的西晋,被匈奴汉国越打越崩。
甚至打到最后,晋怀帝连逃命的护卫都没有了。
至于道德方面,那更是没得说。
可能是所谓的皈依者狂热,也可能是真的胸怀仁义。
刘渊的道德水平是远远远远超过一般皇帝的,甚至放到整个华夏史册都差不多能排进前五。
在他起兵早期,手下兵将还没有那么充足的时候,麾下大将乔晞攻陷介休县,杀了县令后还想强纳县令之妻。
结果县令之妻是个刚烈女子,痛斥乔晞后被杀。
刘渊得知此事后暴怒异常,大骂乔晞简直就是个胡虏。
直接将乔晞从战场上叫了回来,连降四级。
然后,这个匈汉建国元老级的冠军将军乔晞,就再也没在史书里出现过,竟然真的被刘渊彻底雪藏。
如果说乔晞的分量还不够,那刘景更能看出刘渊的道德水平。
刘景是刘渊起事时就响应的匈汉宗亲,结果攻打延津时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将三万百姓沉了黄河。
然后刘渊就急眼了,直接把刘景从右于陆王、大都督、大将军、使持节撸成了个杂号将军,等二攻洛阳结束后,刘景到死都没再能领兵外战。
与刘渊这种名声、作风、吏治和赋税相比。
西晋那边,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不说张方这种吃人肉、屠百姓、烧皇宫、淫妃嫔的类人生物,单就司马越这种八王之乱时期的司马王爷,攻下自家城池都需要烧杀掳掠一遍的。
老话说的好,凡事就怕个对比。
把这匈奴汉国和西晋往一块一放。
一边吏治清明,爱护百姓;一边残忍嗜杀,血流漂杵。
一边唯才是举,山贼都能拜将封公;一边只知内斗,没有出身不肯投效的全部靠边。
这样一看,也难怪经常出现匈奴攻打晋朝城池时,匈奴兵马还没到,晋人的将领和百姓就先起事响应。
一个个箪食壶浆,喜迎王师。
要不是几年后刘聪磕五石散磕昏头了,匈奴汉国还真就养出了和晋庭一争华夏正朔的恢弘正气。
因此,赵染受到司马模这种对待后,投降匈汉那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甚至投降之后,赵染立马愤愤不平地带着刘雅反攻长安。
结果,司马模还是不肯放权,依旧不肯让城内的北宫纯出战!
反而派出了自己手下那个三流都算不上的淳于定出战。
可就淳于定的那点水平,镇压点地方起义还行,他哪是赵染和刘雅的对手。
被二人一口气从边界打到了下邽(今长安东北百余里之地)。
北宫纯也是在这种连番打击下,彻底粉碎了对晋庭的最后一丝希冀。
想要回归凉州,但无颜面对自己的老上司张轨。
同时又想到了张轨那极端的愚忠,就算他北宫纯回去了,肯定还会被张轨再次派回中原,守卫晋庭士族。
这下北宫纯彻底绝望了。
他是真的、真的不想再保护那些虫豸了!
于是在刘渊遗留的名声下,北宫纯点起自己的部队,从长安城内奔去下邽,投降了匈奴。
然后,非常戏剧化的一幕就出现了,北宫纯投降后,刘曜和刘粲的主力大军还没到,光靠赵染和刘雅俩人的前锋部队,就把西北第一坚城长安给打下来了。
这一下,站在长安城头的赵染、刘雅,还有奔袭长安准备联合二人一起啃下北宫纯这块硬骨头的刘曜和刘粲全都蒙了,怎么这就把长安城给打下来了?
等到消息传到平阳后,刘聪更蒙了,长安的事先放放,你说谁投降了?
北宫纯?
那个把他刘聪打到PTSD,跑去求神拜佛的绝世猛将北宫纯投降了?
虽说他刘聪已经磕成了半个昏君,但投降来的可是北宫纯啊!
眼见自己的心理阴影竟然动起来了,还跑来找自己投降,刘聪连长安都顾不得稳住,赶紧让人把被北宫纯给接了回来。
什么?不想上战场对抗晋庭?没问题啊!
尚书这个官职够不够,你的了!没事上个朝就行了!
什么?不想上朝献策对付晋庭?那也没问题啊!
别说不出一策了,只要你别再追着我砍,什么条件都能谈啊!
于是,北宫纯这样一员猛将,彻底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主动隐没在了历史之中,再无一丝战绩。
等他再一次出现,就是七八年之后,匈奴汉国靳准作乱,打算杀掉匈汉太子。
那时北宫纯的愚忠劲又上来了,为了报刘聪的理解收留之恩,北宫纯召集起汉人保护匈奴的太子。
可惜,被大势已成的叛军困在东宫,围攻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