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打探的消息确实属实。
只是刘麟把刘乂的水平想的高了。
时至今日,刘乂依然没能控制住匈奴汉国的朝堂。
自入秋以来,刘聪咳血数次,只得将政事交托给了皇太弟刘乂、中常侍王沈和国丈靳准等人。
虽然还没选重臣并录尚书事,但匈奴汉国朝堂上的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刘聪时日无多了。
这种权力交接之时,匈奴汉国也未能避免地涌动起了股股暗流,而暗流涌动的结果,就是匈奴汉国的朝局被撕裂为了两大派系。
其实这两大派系的形成,也和刘麟捣鼓出的檄文有关。
因为接连的两份檄文,匈汉上层离心离德,诸多老臣由此对刘聪彻底心灰意冷,称病不出。
就比如正史上怒骂王沈“使皇汉灭者,坐汝鼠辈与靳准耳”的金紫光禄大夫王延,激愤而死的太宰刘易,失望自杀的御史大夫陈元达等等。
这些出身各族的宿儒大都是仰慕刘渊的仁德,坚持匈奴汉国才是天下汉室正统。
如今听说刘乂主政,这些老臣又看到了希望,一个个的私下里沟通了起来,慢慢聚成了宿儒一派。
另一个则是以中常侍王沈、国丈靳准为首,在刘聪的授意下把持朝政数年的权相一派。
宿儒一派试图发罪己诏,把屎盆子结结实实扣在刘聪和一众权臣身上,好方便刘乂上位后一整朝堂。
而被刘聪一手提拔起来的权相一派,对此大为光火。
于是王沈私下里交涉数次,想将自己摘出去,把屎盆子扣在刘聪一人头上,可惜交涉失败未能成行,因此只能趁着刘聪还没死,寻个借口以刘聪的名义废黜皇太弟刘乂,改立九江王刘坦为皇太子。
于是,昏迷的刘聪榻前,两派明枪暗箭不断,到刘麟收到军情密信时,占据大义、结好刘曜、团结宗室的刘乂已经渐渐占据上风,只等刘曜暗中派回的左光禄大夫刘雅带兵抵达平阳,便可顺利清君侧了。
...
巴中战局复杂,李雄送来的密信上,不仅只是有匈奴汉国和汉中刘曜的消息,还有东晋的消息。
“琅邪使柳纯屯兵巴东,似有取宕渠之意。”
信中的琅邪便是东晋的皇帝、前琅邪王司马睿。
只不过李雄认定晋廷已亡于关中,南渡后的江南朝廷并非正统,因此言必称琅邪。
刘麟眉头紧锁,现在川蜀之北的局势,已经有陷入绝境的征兆。
正北是汉中,川蜀通向关中的必经之路,刘曜正于此虎视眈眈。
东北是巴东,川蜀通向荆楚中原的锁钥之地,也已经被晋廷牢牢把控。
至于西北则是仇池等一众散乱势力,前世降而复叛的仇池氐王杨难敌,便是借着地利在此割据一方。
而自己这边,能上得了台面的,只有成朝的太傅李骧,除此之外就是李骧之子李寿,还有费黑、邓定之流。
“能不被刘曜吊起来打,守住宕渠和巴中就很不容易了,哪来的机会反攻汉中啊...”
刘麟头大,攻刘曜要走蜀道,防东晋面对夔门,不管是哪个,都是教科书级别的难打。
这种死局,就算把自己这五千无当飞军拉了过去,一时半会也找不到破局之策。
“算了,走一步算一步吧。”
刘麟叹息,庙算总归是纸上谈兵,况且,如今的他已不再是孤身一人,更不是随便拢了几千流民就敢自称割据的流民帅。
有成体制的南中能为他持续造血,成都还会拨发些后勤补给,刘麟已经是正式登上天下舞台的一路势力了。
如此,就算他一时半会无法尽功,那大不了死守城池,打成僵持消耗战!
巧仗他打不了,结硬寨,打呆仗他还能做不到吗!
....
李雄不知刘麟早就练好了无当飞军,只以为刘麟是纠集起了一些地痞蛮夷,因此调令里给刘麟留的时间非常之久。
将李蓁送走后,刘麟巡视了一遍汤丹铜矿,在汤丹城里与矿子弟同吃同住了旬日,之后又清点了一遍宁州计簿,还以陈安这个蛮王的名义召见了各部夷帅。
如此,将自己在南中数月的积累清点一遍后,刘麟总算点齐兵马,通简沿途各郡县,启程北上。
朝阳日露。
马蹄震地。
车轮辚辚。
味县城外。
一驾马车摇摇晃晃。
在一众南中文武和大姓夷帅们神情复杂的注视中,车驾于四千马匹铠甲齐整的无当飞军簇拥下,沿着新修的清溪道逐渐消失在了密林之中。
“主公。”
车架外,轻装简衣的陈安颇为兴奋:“粮秣官那里都是些什么好东西,闻着好香,勾的额肚子直咕噜。”
“莫要胡闹。”
车架中,身着绯绣袴,额系青玉陌额的刘麟放下了手中的书卷,抬眸瞥了眼陈安。
“那是仪武园大匠们辛苦了数月才赶出的东西,有让你不饿肚子的,有让你快速攻城的,有让你有墙可守的,还有能让你受创后不至于病死榻上的,收收心思,别打那些东西的主意。”
一旁的粮秣官,也就是那名带路的花臂夷帅,听到了刘麟的话语后比陈安还要激动,一边拉着陈安的袖子一边哭诉道:“陈将军您听,不是末将不给您看,实在是事关主公大事啊!”
“诶,好吧,额听主公的,就是闻着真香啊。”
话语随着陈安吞咽吐沫的声音,消散在了密林。
而刘麟也没了看书的兴趣,走出车厢遥望向毫无破局思路的北方,刘麟缓缓叹了口气。
“麴仲雄啊...你的谋算成了,我北上了。”
“可你的这份血书,让我舍弃了最为稳妥的路线,选了最为行险的一道,作为交换,还请你的在天之灵能护佑我一二吧。”
刘麟苦思战局却毫无头绪时,混乱的天下终于渐渐收拢齐整,各方势力次第成型。
中原匈汉,刘乂力弥前愆,安定黎庶。
冀燕后赵,石勒如日中天,壮年雄心。
东北前燕,慕容皝封爵望平,屡建奇功。
西北前凉,张骏年仅十岁,文气已现。
西南大成,刘麟北出南中,图谋川蜀。
东南晋室,司马家唯一的明君司马绍,锋芒毕露。
除此之外,还有杜勋、北宫纯等人死守关中,祖逖、李炬等将北伐河南。
天下大势雏形已显,各方英主袍笏登场。
只能说,好一番热闹!
(第二卷,南中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