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了,成汉也是汉,兴汉! 第40章 承嗣公位

作者:材官校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6:54:45
最新网址:www.wuquge.com

天色已昏。

刘麟主帐中。

陈安、霍三陆陆续续走进。

刘玄已经从惊悸中缓过来些,只是脸色还有些苍白。

正微闭双目的刘麟缓缓睁眼,扫视着屋内的寥寥几人,有些遗憾地叹了口气。

就这点人,郊祀承制确实单薄了些。

刘麟之前就在纠结,自己要想有所作为,到底应该怎么发展。

其实放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

一个是占一处产粮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另一个寻一现成势力,然后“借壳上市”。

刘麟之所以愁眉凝思,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就是因为这两条路都是难如登天。

按正常的乱世生存法则而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肯定是第一优选,毕竟这是经过上千年的历史验证,真正的智慧结晶。

但,这里五胡十六国!

八王之乱到刘渊称帝的自立窗口期已过,刘麟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北方鲜卑,南方世家,中原石勒,关中刘曜,西北张轨,西南成汉。

除非刘麟能飞到东南亚。

不然很难找到一处没有被打废的产粮地,让他能靠着一百精骑完成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自立宏愿。

因此,刘麟只得把“借壳上市”这一计划列到了纸上,尝试进行对比分析。

其实深研霸史会发现,这一时期有一个非常反直觉的事实。

那就是比起自立,“借壳上市”才是五胡十六国时期最为常见、最为有效的上位方式![注1]

不管是石勒的后赵替匈汉,还是冉闵的冉魏代后赵,都是经典的借壳上市。

等到了南北朝时期,那就是更加常见。

反而是从头自立的,基本就是史书上的一笔:“某某某在哪里自立叛乱,某某某平定之”

尤其是看到自己族叔仅仅出去了一天,就被山贼打的狼狈而回,刘麟就知道,自己不能再举棋不定了!

这里乱世已起!

没那么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从头发展了!

“决定了,借壳上市!”

“老子要入川蜀,赴成汉,窃国!”

刘麟要推刘玄到明面上,承嗣安乐公!然后以安乐公府的名义,尽快积累名望、收编荫户,这样就可以让刘玄携大势以共盟的身份入川蜀,成为成汉的安乐公,吸引成汉皇帝的注意力!而他刘麟自己,便可以趁机金蝉脱壳,另谋开府之机,进而行窃国之事!

只是这推刘玄承嗣安乐公的第一步,一点都不能等了。

因为现在是最佳的,或者说唯一的嗣位时机!

宁平城之战,晋庭高官全部被杀。

永嘉之乱,晋怀帝被俘,洛阳沦陷,晋庭彻底崩溃。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名义上的总揆百官的中枢,所以各地都是自拥自立。

比如麴允、索綝、梁肃推贾疋为平南将军;王浚假立太子自领尚书令;贾疋、阎鼎拥秦王为皇太子;苟晞拥豫章王司马端为皇太子。

总之一句话,整个中原全部乱成了一锅粥,只要你的身份够,不需要去找哪个皇帝请诏,自己就可以站出来自封自立。

当然天下人认不认,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

振奋了下精神,刘麟道:“陈安听令。”

陈安一愣,下意识地站起应喏。

“通知精骑,明日整装出兵扫匪!”

“通知辅兵,于营中筑再成之郊台,台上置燔燎,以此玉灼之。”

刘麟将腰间的古玉解下,递给陈安。

但见陈安一脸懵,刘麟无奈道:“让人在营里堆个方形的土台,有个半丈高就可以了,台上再点个火堆,等我通知你的时候,就把这块玉架到火堆上烤。”

陈安挠挠头,这听才明白。

见帐中只有他们四个人,刘麟也懒得走什么形式了,直接对着霍三说到:“霍三哥,麻烦为我磨墨,再找人为族叔沐浴更衣。”

安乐公属于恩养的县公高爵,刘玄要想承嗣此位,礼节其实非常复杂。

但现在这种情况,刘麟决定,一切从简。

只要留下个文字记载,后续有的是办法做实。

...

刘麟令人堆土台时,杜勋正手持书卷愣愣出神。

旁边的北宫纯虽见他有些心不在焉,但也没想着搭话,拎起重槊准备出去磨练武艺。

这时,一名亲卫跑了过来。

“禀督护、参军,刘公子营中似有异动。”

“是何异动?”

北宫纯眯起了眼睛。

“好像...好像是在堆土坡?”

“嗯?”

杜勋一个激灵,意识到是刘麟营中又出了动静,但他却怎么想都想不到刘麟要干什么。

“督护若是无事,你我前去一看如何?”

杜勋和北宫纯来到刘麟营外的时候,就看到营内已经堆起了一个一米多高的土台。

土台上烧着柴火,正炙烤着一块古玉,古玉上的烟气上升,似是直达上天。

刘麟用小刀划破手掌,将血滴到台下的土中。

台下有一长道,直通主帐。

靠近土台,左右分站着陈安和霍三。

陈安手持大刀,霍三双手捧着一份刘麟手写的书册。

二人身后,沿着长道寒酸地站着十几个士卒。

而刘玄正站在长道的尽头,望向土台上的篝火,面露纠结之色。

“先王云: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今神器倾危,至尊蒙尘,公伯罹难,国危若累卵.....刘氏玄者,宗室之尊,血胤之长,当嗣安乐公祚,以承宗庙...”

没有雅乐,没有五色土,也没有玉圭玉璧。

就这样听着刘麟一口气念完册封,刘玄一步步走到台上,跪拜上天。

承嗣之礼,这样就算是结束。

以后的刘玄,便是第三任安乐公。

将还没有用印的册封书册收好,刘麟松了一口气。

一回头,正好看到营外观望的北宫纯和杜勋。

刘麟洒然一笑,扶着刘玄回到了主帐里。

“这小子,又搞什么呢?”

没有回答北宫纯,杜勋整个人都愣在了营帐外,嘴里不停喃喃着:“为什么是刘玄...为什么是刘玄...不应该是他自己吗?他…又想做什么?!”

.

[注1]:关于“五胡十六国时期,从借壳到自立才是这一时期最为普遍的规律”的结论,感兴趣的读者可参见北京大学罗新教授所著的《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PS:有读者反应不喜欢有注,所以后续会尽可能减少注释,或者把注释放到段里的作者说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