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求求老爷们不要养书了,追读见底了。】

与此同时。

送走郭旰二人后,李倓刚摊开舆图,便见窦良兴冲冲来报。

“大王,今日募得壮丁共计六百人,其中三十岁以下者四百,五十岁以下者两百。”

窦良将花名册奉上,脸色异常红润。

“百姓们状态可佳?”

“大王为战死之人竖碑,深受百姓赞誉,若非大王限制了募征年龄,招募壮丁定会更多。”

窦良看向李倓的眼神满是钦佩,大王为战死之人立碑,这一手堪称绝妙。

“对了,近几日流民越来越多,你好生安顿,切不可出现动乱。”

窦良拍着胸脯保证:“大王放心,出了动乱拿我脑袋顶罪。”

李倓微微颔首,细细将这些册子过目一遍,确认无误后,对窦良更加满意,于是问道:

“跟着房参军学习如何了?可有懈怠?”

窦良自豪道:“臣识得很多字,这名册皆是臣亲笔所写。”

“不错,不错。”李倓笑着从书案上抽出一张纸,道:“把这篇启蒙学学会,孤后面有重任交于你。”

“这可是足以让你作为传家的学识,切不可懈怠。”

窦良一听,顿时感激涕零,就要磕头谢恩,却被李倓拦住,问道:“孤记得你是长安县永安坊人,不知你祖籍是哪里?”

“回大王,臣祖籍就是金城窦氏,臣祖父于神龙年间迁居长安。”

“那你可知窦氏兼并田地一事?”

田地一事,关乎金城可以承载多少兵力。

窦良迟疑片刻,说道:“回大王,窦氏如今当家人是冀国公窦希球,他乃圣人亲舅父,张良娣的舅祖。”

李倓了然。

冀国公窦希球,与睿宗皇帝的昭成顺圣皇后窦氏乃亲姊弟。

昭成顺圣皇后在生下李隆基不久后,因牵扯到巫蛊之术被武则天赐死。

之后,李隆基便被昭成顺圣皇后的亲姐姐窦淑抚育长大,而张良娣就是窦淑的亲孙女。

李隆基登基后,为回报窦氏,将窦氏三兄弟全部封为国公。

其中冀国公窦希球,贪鄙成性,仗着李隆基的庇护常有不法,有司却不敢有丝毫约束。

如此想来,其兼并田地便也顺理成章。

“三郎,你来金城也不与我打声招呼,怎么突然抄我的家呢?”

突然,堂外传来一道很洪亮的声音。

李倓抬眼望去,却不见人影,过了约莫两个呼吸,才有杂沓的脚步声渐近。

俄而,一个须发皆白,身形清癯的老者拄着拐杖出现在堂外,眉眼慈祥,笑意盎然。

老者身后,房宗偃与张敬轩一左一右行礼道:“参见大王。”

通过房宗偃的眼神,李倓明确了这位老者应当就是窦氏掌权人,冀国公窦希球。

“三郎,好久不见,没想到你都进封秦王了。”

“当年你出生时,你母亲难产,还是我给找的医师,这一晃都过去二十年了,岁月不饶人呐。”

窦希求非常自来熟,几步跨到李倓面前,牢牢握住他的手,浑浊的老眼忆起了往事。

李倓还未说什么,窦希求又望向房宗偃等人,直接吩咐道:“你们还愣着干什么?都下去吧,我与三郎叙叙旧,没你们什么事了。”

房宗偃三人望向李倓,李倓挥挥手,三人这才行礼退下。

“三郎,来坐下说话。”

窦希求拉着李倓的手,坐到侧旁的榻上,像看自己孙子一样盯着李倓。

李倓神色不变,心中暗暗揣度窦希求的来意。

在派房宗偃与张敬轩讨要窦氏所兼并的田册之前,李倓便预料到窦氏不会轻易将田地吐出来,目前来看,果然不出所料。

窦希求突然来此,目的无非是借李隆基给他施压,让他放过窦氏。

哼!

可笑,逼宫的事都干了,还怕你一个披着李隆基虎皮的窦氏?

李倓正欲开口,却见窦希求从袖中掏出一卷册子,微笑着放在李倓面前。

李倓一怔,他分明看到册子暗蓝色的封面上写着‘窦氏田册’四个大字。

“看什么?拿着呀,你不是需要田地吗?”

窦希求不由分说地把田册塞给李倓,而后抹了胡须,咧嘴嚷嚷:

“都来这长时间了,也不见人给上个茶!三郎,你这秦王府太寒酸了,要不老夫给你分一套院落,再安排几个貌美如花的奴婢伺候着?”

李倓拿起田册随意翻看了几页,货真价实的田册,甚至还分了上中下三等。

“来人,给冀国公上茶。”

虽然不知道窦希求是何用意,但既然田册拿到手了,李倓自然也不会给人甩脸色看。

一口茶下肚,李倓笑道:“果然闻名不如见面,孤委实没想到冀国公如此深明大义,无愧于陛下如此厚待窦氏。”

窦希求捋了捋胡须,眼中透露着狡黠:“三郎就别给老夫戴高帽,这田亩我就是给你,你也未必能正常耕种。”

“哦?这是为何?”李倓疑惑问道。

“这田地乃我窦氏祖产,若不是情非得已,老夫也不能典祖忘宗。”

窦希求搓了搓翘起的胡尖,脸色突然凝重:“三郎,若老夫猜得不错,你可是要扩修金城县?”

“没错,现今的金城县太过低矮,不足以抵御逆胡。”

李倓没有否认。

“所以你要整合田亩,吸纳更多流民,开垦种粮?”

“是。”

“那你可选错地方了。”

“此言何意?”

“你可知老夫为何如此爽快赠出田册?”

“请赐教。”

“这些田地依傍九嵕山,”窦希求叹道:“长安失陷以来,山上匪贼愈发猖獗,屡屡袭扰山民。”

“近时更起了一伙强人,竟收服满山匪徒,颇有占山为王之势。”

“有这回事?”

这个事李倓倒是没听说过,他也就是应崔温之请,救崔宁时接触过一次山贼。

窦希求神情凝重:“我听山民说,这伙匪贼应该是潼关的溃兵,足有几百号人,你可得上点心啊。”

如果窦希求所言属实,李倓当然得上心。

想要发展壮大的前提,就是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要是时不时被山贼骚扰一波,那还发展个锤子。

一阵沉默之后,窦希求抿了口茶汤,问道:“三郎,我听说陛下准许你私设官吏,而且还赐予了你一尊铸币炉?”

闻听此言,李倓顿时警觉。

难怪这么爽快,原来在这儿等着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