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村。
小雨淅淅。
李墨田穿着蓑衣正在种下今年的早稻。
这场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泥土微微湿润,并未泥泞板结。
干起活来颇为省力,他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他从蓝星穿越而来,已经有三十二年了。
上辈子下水救人,他自己却没能上岸。
这是一个修仙世界,仙人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年少时他也有一颗成仙的梦,可他并没有仙人口中的“灵根”。
在一次生意中,他爹被人下了套,亏掉了所有的银两。
从此一蹶不振,没多久就去世了,只留下他和可怜的老娘。
此后几年,他凭借着前世的经验变卖掉宅子和部分田地,还清了债务后还有一些剩余。
只是这城里是待不下去了,只能回到乡下的老宅。
靠着仅剩下的四十亩地成了个破落小地主。
刚开始请不起长工,两娘母只好日夜耕耘。
渐渐的一家两口人日子倒也过得还算滋润。
十八岁那年,柳家带着闺女柳月儿找上了门。
她是县上前任塾师的女儿,算是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
同样是家道中落,她履行娃娃亲嫁给了李墨田。
两人打小见过,再次见面,女大十八变。
柳月儿不说惊为天人,那也是有些姿色。
于是李墨田和柳月儿一见钟情。
成婚当晚,夫妻礼成后李墨田的体内多了一间“祠堂”。
心神沉寂后,他看到了脑海中的许多信息。
仔细查看后,这个屋子是李家的“李氏祠堂”。
因为他“成家”了,是一家之主,同时他是李氏家族的开创者。
祠堂内有一张卷轴,在半空中徐徐展开。
其上金光闪闪的四个大字“李氏族谱”。
每有后代子嗣诞生,且满足要求后。
名字就会显现其上,为祠堂提供一份“太上紫气”的同时,还会提升李墨田的体质。
每达到一定的条件就会凝结某种奖励。
日夜耕耘下,他五年的时间有了三个孩子。
夫妻俩共同抚育这三个孩子,有些辛苦,倒也还能够承受。
到如今,李家已有一百亩田地。
经过他多年来的长期的沤肥,田地都成为了上等肥土。
产量逐年升高,有了富余后,便雇佣了许多长工和短工。
后面家中又诞下第四子,到如今柳月儿肚子里也有了老五。
————
雨已经停了,种完最后一亩早稻,又除了些杂草。
长期的劳作,再加上体质的提升,他一个人就能抵多名长工,每天乐此不疲。
“今日大家提前收工吧!”
“多谢东家!”不远处的长工面露笑容。
看着李墨田的背影,心里都有些羡慕。
这才多少年,同样是干活。
人家怎么就当地主了呢?
他们有的人做了一年,有的做了三年,更有甚者已经做了十年了。
村里这么多家地主,也只有在李家做得最舒坦,工钱按时发放不说。
光是李家对他们的态度就让他们心生感激。
夏天会熬煮绿豆汤解暑,冬天还会给他们熬煮姜茶。
这个钱挣得舒坦,他们干活都不自觉的多卖力了几分。
李墨田把一些草压实放进背篓,如今春暖花开,杂草丛生。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他早早的就结束手中的农活。
“大宝,回家喽……”
他朝着不远处的斜挎着小篓子的儿子喊着。
突如其来的雨,让他抓到了不少蚯蚓,可以拿回去喂鸡。
“知道了,爹。”
少年双手捻起一条粗壮的蚯蚓,放进小篓子里。
篓子都已经装满了,他的脸上露出笑容。
他是李墨田的大儿子,名叫李承山,今年十三岁。
他很喜欢和爹一起在田间劳作。
他跟着李墨田的脚步,跨过田地的中央的小水渠,这是他爹带长工们一起挖的。
从他记事起又过了好多年才完成,之前村里还有人嘲笑说爹吃力不讨好。
哼,李承山觉得他们这是“鼠目寸光”,爹教的这个词语形容他们最恰当了。
小雨骤停,湿润的空气带着泥土的腥味。
李墨田轻嗅一口,好似闻到了丰收的味道。
“看来这产量今年还能提高不少。”
除了留下二十亩作为药田,五十亩水田种上了早稻和莲藕,三十亩旱地种上了辣椒和油菜。
这是李墨田养活一家人的资产。
去年是大丰收,缴了多年的田税,他心里很是舒畅。
一路向北,田边的尽头,是一处院落。
这就是李墨田家的老宅,老宅虽老,也有些简。
却十分宽敞,前几年翻新后,住着十分舒服。
此时院门敞开,妻子柳月儿知道他们今天会提前回家,已经提前打开了院门。
“娘,你看我抓到了好多蚯蚓!”
刚迈过门槛,李承山就举起手中的篓子,高兴的大喊。
灶房里一道倩影,正把刚刚做好的馒头放进蒸笼里。
柳月儿虽说是大家闺秀,却并不矫情,她不是那种娇滴滴的女人。
地下还蹲着一个小男孩,听到李承山的声音。
他最先跑出去,被烟熏黑的脸上眼睛亮晶晶的。
“哥,给我留点蚯蚓呗,我明儿去钓鱼给娘补补身子。”
他是李墨田的三儿子,叫做李承意,今年八岁。
平日里最是闲不住,一有空就去捉鱼摸虾。
不过,每日饭前,他都很体贴的帮他娘打打下手。
馒头全部放进蒸笼后,柳月儿也笑着走出来。
“大宝真棒!”
说完她转头笑吟吟的看着三儿子:“明儿你还有功课要做,可别总想着去玩闹。”
“三弟,明儿我们一起把功课做完再去!”
“爹......”
两兄弟看了看李墨田,又眼巴巴的看着柳月儿。
她莞尔一笑,微微颔首。
“去吧,你娘同意了就行,我说了可不算,哈哈。”李墨田笑着说。
“哦耶!哥我陪你去喂鸡。”李承意咧着嘴。
“嗯嗯,鸡圈旁边刚好有个小葫芦可以用来装蚯蚓。”
两兄弟一起去到了左侧的鸡圈。
李墨田放下背上的背篓走上前,右手在衣服上蹭了蹭。
抬起手轻轻的擦拭掉妻子额头的灰印。
“辛苦了,月儿。”
“你每天在外劳作更辛苦,我也就做做这些小事情。”
“今年的行商也快来了,等卖掉多余的粮食,又可以多购置一些田地了。”
柳月儿看着丈夫的眼中满是温柔,她轻轻点头。
“小五没有捣乱吧?”李墨田看着妻子微微隆起的小腹,咧着嘴笑道。
“还早呢。”
他对着妻子的脸亲了一下,柳月儿害羞的低下头,她轻啐一声道。
“小心被孩子们看见,怪害臊的。”
“哈哈,我先去把猪喂了,你坐下歇会,有事情叫那两小子。”
李墨田朝着鸡圈的方向喊道:“大宝,三宝喂完鸡就去帮一下你娘。”
“知道啦,我们喂完了就去。”
李墨田拎起背篓来到最右侧的猪圈,前几年他把两侧的倒座房改成了鸡圈和猪圈。
猪圈里有一头母猪和两只小猪仔,去年配种后,年底的时候卖掉了一些猪仔。
母猪眼巴巴的看着李墨田,对他手中的新鲜猪草很是渴望。
喂完猪后,李墨田来到灶房,李承山和李承意正帮着柳月儿把蒸笼抬到一旁的桌子上。
看到这一幕,他的脸上满是欣慰。
他来到灶台前,取下半条风干的猪腿,这是过年时的剩余。
他独门腌制的火腿配上豆米一起炖煮,是孩子们最是喜欢的食物之一。
“大宝去给我接盆水,三宝去淘洗一些豆米,今天是业儿的生辰宴,我们吃豆米火腿。”
“好耶!谢谢爹!”兄弟两人异口同声。
一听到是他们最喜欢的炖火腿,两兄弟开心极了。
家里其实每周都会吃肉,只是这火腿吃一点就少一点。
腌制的周期又长,对孩子们来说,越是不容易得到的,越是喜爱。
所以他们才这么兴奋。
“爹,水来了。”
“爹,你看看几捧豆米才够?”
“水放这吧,四捧吧。”
“好嘞!哎哟......”李承意拿着盆就跑,脚下一滑摔在地上。
“三弟你慢点,我来帮你拿,你拿不动。”大山赶忙上前把他扶起来。
三宝干什么总是风风火火的,夫妻俩相视一笑,他每次做什么事老大都会去帮忙。
时间长了这俩孩子干什么都要一起。
大宝这孩子比较沉稳,三宝呢就有些毛毛躁躁的,除了夫妻俩,也就大山能震住他。
很快,又换了几盆水,火腿上被烟熏黑的的痕迹都被李墨田洗得干干净净。
他找出一口大铁锅放在灶台上,加满水,盖上盖子。
他又去柴房拿来些木柴,让火烧得更旺一些。
这火腿就得大火猛炖一下,炖得软糯才最好吃。
豆米可以不用这么早放下去,放得太早等火腿炖好了,豆米都变成糊糊了。
前几年家里都是柳月儿在做饭,后面富裕后。
就请了个做饭的嬷嬷和两个丫鬟。
李墨田做饭也不差,孩子们都很喜欢,他又准备了一些蔬菜。
做完所有准备后,他洗干净手,扶着柳月儿院落旁坐下。
“玉儿呢?”
“在后院带四宝呢。”
李墨田去表扬了两兄弟的积极后,拿着之前准备的供品来到后院。
后院中,一个女孩正拉着一根绳子。
拖着四个木制轮毂的小板车滑行,上面坐着的小男孩咯咯直乐。
“爹爹,你回来啦?”她放下绳子开心的跑过来,抱住李墨田。
这是李墨田的二女儿李承玉,今年十一岁了。
平时在家里除了和母亲学习以外,偶尔帮忙照看一下四弟。
李墨田宠溺的摸了摸女儿的头,“去洗手换一身衣服吧,今天我们吃火腿豆米。”
“火腿豆米?”李承玉的眼中满是惊喜,“太好啦,那我去啦~拜拜小业儿~”
看到女儿离去后,李墨田走到张着手臂的李承业身边。
“爹爹,抱抱……”
他一把将儿子抱起。
“走,爹带你去祭祖。”
他抱着李承业来到后罩房。
这里是李家院落的最深处,是李氏的祠堂,也是李墨田祭祀的“神秘空间”。
门楣最上方有着“李氏宗祠”四个大字。
他推开门进到祠堂内。
地上有三个蒲团,正前方有一张木桌,上面有着香炉、烛台、香盒、酒杯等等物品。
后方阶梯状的台面上,供奉着一些牌位。
有李墨田爹的、爷爷的、太爷爷等等的牌位,最上方则是“李氏祖先”的牌位。
都是由松木打造,取的是“长青不朽”之意。
再往上看,牌匾上写着“子孙昌隆”四字,这是李墨田对家族的期望。
他将儿子放在其中一个蒲团上。
“业儿,跪在上面。”
李承业不哭不闹,很配合。
今天三儿子年满三岁,也只有到了三岁,其名方可正式录入【血脉族谱】。
这也是他今天为什么提早回来的理由,他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姓名录入后,他可模糊感知该子嗣的健康状况生、老、病、死。
李墨田放上供品,点燃香烛,倒上酒,取了三根香拿在手中点燃。
自己跪在另一个蒲团上面,他的心神沉寂,来到了体内空间。
如今体内的祠堂早已经不是最开始那般简陋了,已经变成了一个相对宽广的屋子。
祠堂的门紧紧关闭,李墨田之前进入体内空间时。
试着推开过,却没有任何反应。
他知道,这个空间还有着许多秘密,他只能在这祠堂内进行走动。
体内的祠堂和现实中的祠堂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多了那悬在半空中的卷轴。
李墨田心念一动,退出了体内空间。
他把手中的香贴在眉心,看着上方的李氏宗亲的牌位,大声的说道。
“李氏先祖在上,李墨田携犬子李承业,谨备香烛供品,恭临祠前。”
“今携稚子叩拜,一为告先祖:犬子渐长,已识礼仪;”
“二为教稚子:不忘血脉之源,永记祖德恩深。”
“惟愿先祖庇佑,稚子明事理、承家风,世代不负李家之训。”
李墨田带着儿子叩拜下去。
就在这时,一种玄妙的感觉涌上他的心头。
紧接着,体内的祠堂变得虚幻,接着逐渐放大。
片刻功夫,就和现实中的祠堂重叠在了一起。
一股古朴气息弥漫在房间内,李墨田抬头,半空中虚幻的族谱徐徐展开。
这一幕只有他能看见。
“李氏族谱”四个大字闪耀着金光,上面有着一些名字。
最上方是李墨田的名字,同一排的则是妻子柳月儿的名字。
再往下,有着三条分支,分别有着李承山,李承玉,李承意三人的名字。
一道只有李墨田才能看见的气息,从李承业的头顶缓缓升起,进入到半空中的族谱中。
紧接着,第四条分支出现了,其下四子李承业的名字开始浮现。
就在李承业的名字由虚转实的那一瞬间。
最上方祖先的牌位上,那四朵存在许久的太上紫气,围绕着新出现的太上紫气徐徐转动。
速度越来快,直到李墨田看不清时。
才变为了黑色虚无,其中缓缓落下一枚紫色“丹药”。
紧接着,虚无变慢,再次分化为五团太上灵机悬在祠堂之上。
看到这一幕,李墨田的眼中满是激动。
十三年了。
当他成家立业后,祠堂内出现第一缕太上灵机。
大儿子三岁时,出现了第二缕太上紫气。
二女儿三岁时,出现了第三缕太上灵机。
三儿子三岁时,出现了第四缕。
终于,在四儿子三岁之际。
这五朵太上紫气,化为一颗类似“丹药”一般的物品。
李墨田从脑海中得知,这是“太上造物”。
一切消失后,祠堂又变回之前那样。
只是多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息,似乎和体内的祠堂产生了某种联系。
李墨田按耐住心头的激动,抱起儿子。
“走,今天业儿生辰,业儿最大,告诉爹你想要什么?”
“我想要爹爹亲亲......”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