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县,县尉赵先志的宅院。
赵先志目光呆滞的坐在书房,多年下来,他心气尽失。
早就没了先天高手威风凛凛的模样。
“元儿......”
这些年对大哥的儿子他一直视如己出,对三个侄子都十分上心。
当年之事,其实怪不得李家,他是知道的。
本就是自家之错,作为一县县尉,威震四方,他自然不能去做那等倒打一耙之事。
他也知道赵元这些年都在怪他,原本以为过了这些年,赵元早该明白。
不曾想,这次征兵赵元竟然瞒住他,带人去了靠山村。
“仙人吗?”赵先志苦笑。
他拿什么去报仇?
一入仙道,当真是天壤之别啊。
也是自家侄子咎由自取,当年若不是他及时赶到,赵元本该死在那他一手导致的意外中。
对李家,赵先志虽有怨言,却也不敢有恨。
“对了,写信。”
赵先志赶忙拿出纸笔,写清前因后果差人送了出去。
只希望那两个侄儿引以为戒,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仙人,当真不是他们这些凡人能招惹的,先天武者也不行。
至于那靠山村的兵役,此刻就算是县令也不敢多说什么。
————
此刻的靠山村内,家家户户自发的来到李家宅院前。
他们的手中都拿着礼品,前仆后继的赶来,生怕自己成了最后一个。
有的送上地契,有的送钱,有的拿鸡纷纷涌向李家。
李家的大门敞开,所有的东西照单全收,家丁护卫们忙得不亦乐乎,脸上都挂着傲气。
为仙人做事,那是你们这些普通佃户能比的吗?
张大林、祝贺伟也来到李家忙着帮忙清点。
“父亲,这些东西我们李家现在也用不上吧?”李承风看到这些杂七杂八的物品,问道。
李墨田淡笑着,摸了摸儿子的脑袋:“收了这些东西,他们才安心。”
他的目光转向那排着队不断涌入的村民,内心感慨:这并不算什么,希望有朝一日,他定会带领李家屹立在那修仙界之上。
————
月朗星稀。
李墨田和子女再次汇聚在祠堂商议要事,这一次除了给即将远行李承意的一些建议外。
便是查看那李家得到多年的布囊,李墨田拿出巴掌大小的精致布囊,交到李承意的手中。
众人已从李承意的口中知晓,这个布囊名为“储物袋”,这是他从玄垠子老道留下的《修真见闻录》里得知的。
“储物袋”是修士最基础、最核心的储物类法器,需修士以自身真气,配合神识催动才能开启。
养气阶段的不管体内真气的纯度多高,品质多好,都属于真气的范畴。
唯有真气经十二重楼,打通泥丸宫后,进入练气境才能质变为“灵力”,届时不同凡响。
这储物袋若是主人还活着,其上便会有其神识禁制。
握住储物袋,李承意探出神识,毫无阻碍的便进入到储物袋空间内。
看样子这储物袋的原主人已经身死道消。
储物袋内的空间不大,约莫三尺见方,但已让李承意惊叹不已。
他神识扫过,只见袋中整齐摆放着几样物件:
一堆杂物、三块晶莹剔透的玉石、一个小巧的丹炉、一把小剑、两本薄册,以及一个青瓷瓶。
“这就是灵石?”
他小心翼翼地用神识包裹住其中一块玉石取出。
玉石入手温润,表面似乎泛着淡淡灵光。
李承玉凑近观察:“莫非这就是玉简所说的灵石?”
李承意点点头:“对,玉简提到灵石分为四个品级,下品、中品、上品以及极品。”
“下品灵石呈灰黑色,想来这便是下品灵石。”
李墨田接过灵石细细端详,感受到其中似乎蕴含着精纯的灵气,不由颔首:“果然奇妙。”
“莫非引起两国之争的矿脉便是这灵石矿?”李承业问道。
“应当是了。”
若不是灵石矿,也不值得两大宗门大动干戈。
接着李承意把储物袋内的一一取出。
众人又查看起那两本册子。
一本封面上是《基础炼丹要诀》,另一本则是《灵药图谱》。
李承风好奇地翻看图谱,上面详细记载着各种灵药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
“看来这位前辈是位丹师。”李承业看着丹炉若有所思。
接着李承意取出一柄寸许长的小剑,他尝试注入真气,剑身暴涨化作三尺长剑。
李承山适时取来把精制铁剑。
李承意握住剑柄准备试试剑的坚硬程度,却见剑锋划过铁剑,断口处平滑如镜,削铁如泥。
“这飞剑真是神兵利器啊!”对于凡人来说,这把剑简直是传说中的存在。
李承山惊叹地看着手中断成两截的精铁剑。
“若用此剑与凡兵相争,怕是能轻易折断百锻钢刀。”李承玉笑吟吟道。
李承意最后取出青瓷瓶,拔开塞子,一股清香顿时弥漫祠堂。
瓶底躺着五颗碧绿丹丸,每颗都有龙眼大小。
“应是养气丹。”李承意回忆玉简内容,“适合养气境修士服用。”
看着眼前丰富的物品,李家众人内心欢喜。
“这些东西老三全带去吧,这储物袋也是,咱家现在只有你能用。”李墨田沉吟道。
“是啊,三弟(三哥)拿着吧。”
李承意也不推迟,他确实需要这些东西。
“这飞剑和储物袋我拿走,灵石留一块在家中备用,这养气丹也留两颗给二姐吧。”李承意思索片刻道。
李承玉摇头,轻声道:“三弟,你此去艰险,我们帮不上忙,能用上的你一并带走。”
“二姐,这......”
李墨田出声打断道:“意儿,不必如此,若是你的实力能提上几分,也是好事。”
“至于这灵石你全部带走,养气丹留一颗给你二姐便可。”
到最后,李承意还是决定把丹炉和两本册子也一并留下,如今他已能做到过目不忘,丹炉和册子都用不上。
商讨完后,李家众人才看向最后那一堆杂物。
说是杂物,却并非真是杂物。
其中晶莹剔透的干瘪米粒,被李承意小心地倒在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