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续字兴宗,如今官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他乃是杨吴时期的宰相,严可求之子,但他同时也是李弘冀的姑父,娶了李昪的女儿也就是李璟的妹妹太和公主。
严可求虽然并非江淮人士,但在杨行密还是淮南节度使时期,便在其帐下做幕僚,随后一路做到了宰相,勉强算是本土派。
严家在朝中颇有威望,又因其皇亲国戚的特殊身份,并不鸟宋齐丘,与孙晟也没什么交情。
而李弘冀身为皇子,在他的事情上,严续这个姑父,显然话语权更大。
说起来,李景遂不愧是李璟一母同胞的弟弟,性格上也有相似之处。
好听的叫,爱惜羽毛,说不好听的,叫既要做婊子,又想立牌坊。
既想争夺皇位,又担心会被人说闲话。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后周征唐时,南唐在他的指挥下吃了败仗后,他没有铤而走险,而是主动请辞了象征着太子的齐王之位。
李弘冀也是经过这些年的观察,再结合后续的历史,做出的判断。
说实话,周宗说出严续这个人选,李弘冀还真的担心,自家那位三叔会抹不开面子。
虽然此前他多次提出归藩,一直被李景遂阻挠,可此一时,彼一时。
早年,他还能以自己年纪小为由,而今李弘冀成了婚,则另当别论。
历朝历代,京城都是权力的中枢。
以李弘冀亲王的身份,若留在金陵,少说也是三省六部里的要职,而这个时候放他归藩,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方面,归藩以后就不能留在京城,不但远离中枢,减少了话语权,就连孙晟、萧俨等人也就少了一面大旗。
另一方面,天高才能皇帝远,他的封地润州,就在金陵所在的升州隔壁,虽有一支镇海军戍卫,可区区五千人的规制,在十万禁军拱卫的金陵城附近,还真的不值一提。
另外,润州临近金陵,乃是南唐腹地,李弘冀唯一让人称道的武力,也没有用武之地。
李景遂会这么想,那是因为他不知道三年后后周攻唐,更不知道吴越会配合后周的攻势。
虽然,相较于楚地的得失,他更在意后周攻唐,对于抵御吴越的军功也志在必得。
倒不是说楚地可有可无,而是在李弘冀看来,即便丢了楚地,也不影响他的天下大计。
说起来,他之所以能够坦然面对楚地的得失,还是得益于历史。
未虑胜,先虑败。
没有热武器的碾压,他不敢小觑古人,尤其是郭荣和赵匡胤这两位雄主。
历史上,南唐是在975年投降的赵宋,而次年,赵匡胤就死了。
上位的那位,懂的都懂。
前世看历史的时候,他就曾经畅想过,倘若李煜坚决不降,撑到赵匡胤死后,会不会改写历史?
虽然早已做了最坏的打算,但哪怕江北尽失,兵临城下那又如何?
他自问不会做出李煜诸如诛杀林仁肇,开城投降之类的昏招,即便不能力敌郭荣、赵匡胤,哪怕是凭借长江天险,甚至,打游击,多撑一、两年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
届时,那位驴车战神若是敢御驾亲征,未尝不能让他再多背上几个诸如:瓜州舟神,飞舟战神之类的名号。
而即使没有这样的机会,凭他的心性,只怕也少不得与自己里应外合来点骚操作……
只是,前景虽然美好,但耗时颇久,李弘冀心里也苦逼。
既然投胎来到古代,做为天龙人,他又不是天生的奋斗圣体,莺歌燕舞,娇妻美妾的日子不香嘛?
若非这位的行事、人品实在一言难尽,李弘冀何苦闻鸡起舞,吃那些前世都没吃过的苦?
趁着赵匡胤还未发迹,先暗通款曲,等到时机成熟,再带着南唐的图册、民籍举国投奔,早点完成中原一统,收复燕云十六州,混个开国功勋,安享太平盛世,不好吗?
李弘冀不禁感叹:还真TM是一个回形针。
他因为赵匡义放弃了抱大腿的想法,却也是因为他,才有了足够的信心,争夺天下。
当然,以上只是最坏的打算,打铁还得自身硬,若只想着躺平,只会求下而不得。
威望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今,有机会在楚地多捞些威望,甚至,还能提前做些相应布置,他自然不愿放过。
想到这,他手指在桌上敲了敲,道:“姑父身份特殊,岳丈大人若没有万无一失的把握,还是考虑再换个人吧。”
“殿下放心,早年宋齐丘独揽朝政,严续尚在池州,便耻与为伍,后常梦锡向陛下上书怒陈宋齐丘恶行,陛下恐他难以抗衡宋齐丘一党,便吩咐其向严续求助。”
说到这,他不由叹了口气:“只是,严续未能对常梦锡言听计从,以至于后来,被双双排挤出京,不过正因如此,他反而与老夫和常梦锡私交甚好,这点小忙不至于推辞。”
周宗虽然没有言明,可考虑到他在李璟心中的位置,又知道这些自己也不清楚的内情,只怕让常梦锡找严续,还有他的手笔。
不过,板子不打在自己身上,永远不知道疼,自家那位姑父严续,虽为人正派,但才疏学浅,眼高手低,又自觉身份特殊,反倒是吃过亏了,才知道抱团取暖。
可越是这样,李弘冀越是担心他会不遗余力,弄巧成拙。
于是沉吟道:“既然如此,那就劳烦岳丈请常大人向姑父打声招呼,届时我会给他暗示,只要他肯在殿上提一嘴便好,如此,也可避免他和姑母夹在中间难做。”
严续虽然与宋齐丘暗生嫌隙,可毕竟还有太和公主那层关系。
另外,宋齐丘虽然支持李景遂,却不能混为一谈,严续能够还朝,便不无李景遂的默许,这其实也是宋齐丘对李景遂不满的原因之一。
虽然,李弘冀这个说法合情合理。
但周宗却不免担心力度不够,又旁敲侧击劝了几句,都被李弘冀以种种理由搪塞了过去。
一来二去,日头也已经偏西。
这年头,因为交通不便,回门没有什么硬性规定,留不留宿,住几天都很随意。
因明日还打算出行,王府和周府距离不远,反正来日方长,李弘冀也就婉拒了周宗的挽留。
吃过晚饭,便带着周娥皇返回了王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