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唐,让大唐再次伟大 第48章 顺水推舟

作者:抛开事实不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5:37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因接触时间不久,路上有大把的时间,李弘冀不愿一上来便交浅言深,并没有着急跟几人畅谈。

甚至,此后几日,他除了偶尔去甲板上观看沿途的风景,都少有露面。

不过,他人虽然没有露面,但此前的布置,却开始逐渐发酵。

原本,从各支禁军抽调过来,并不相识的士兵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处,看向自成一系的亲卫们怨声载道。

“凭什么他们顿顿有肉?咱们只能吃这些,连一点荤腥都看不到。”

“你就知足吧!好歹没有克扣,勉强能够吃饱。”

“抱怨有什么用?人家是燕王亲卫,哪是咱们能比的?况且,那是他们自带的,还能分你不成?”

“就是,这两天船上不是也捞了些鱼熬汤了吗?”

“那点鱼,大家伙一分,能喝上口汤就不错了。再说了,鱼肉一点油腥没有,哪有他们吃的那肥肉……”

他们虽然是在抱怨,可往嘴里扒拉却一点没停。

说到这,不禁再度看向吃的满嘴冒油的亲卫们,偷偷咽起了唾沫,又狠狠扒拉两口饭,掩饰尴尬。

禁军待遇虽然不差,但南唐六军和侍卫诸军,加起来,号称有十万禁军,士兵们又个顶个的能吃,真要敞开来供应,只禁军就能吃垮了南唐的财政,更别提,还有俸禄犒赏之类的负担了。

在营中只能勉强半饱,挨不住的,要么回家开小灶,要么偶尔出去打打牙祭。

反倒是出征在外,可以不用自掏腰包,便能填饱肚子。

尤其这次,领的还是个护送的任务,虽然免不得舟车劳顿,但也没有风险。

别看他们嘴上抱怨,但心里却是庆幸不已,能够领到这个轻松不累的任务。

不过,凡事就怕比较,虽然亲卫每顿也就两三片咸肉,但也足够他们眼馋了。

“这就眼馋了?你们怕是不知道,他们平日里过的什么日子!”

“怎么?顿顿有肉还不够好的?”

“莫非还能吃龙肝凤胆不成?”

“那倒没有!”那人哼了一声,随即话锋一转,“不过,大鱼大肉管够罢了。”

“管够?吹什么牛皮?”

“吹牛?你们知道个屁!咱们这位燕王,光是猪,一年就要宰数百头,更别提那些鸡鸭鹅什么的了,吃不完的还能带回家。”

那人振振有词,说的唾沫横飞。

这并非李弘冀安排的串子。

只是,哪里都不缺懂哥,这位开口的无疑就是。

甚至,在提及村上有人在这支亲卫之中,脸上还与有荣焉。

转而,却不无懊恼道:“俺们村的侯三就被殿下召了去,可惜俺投军早了两年,燕王当年去俺们村上招人的时候,没赶上。

你们是不知道,那小子当年就跟个瘦猴似的,如今也五大三粗的。

老子要不是没赶上,哪有他的份?如今,也在对面吃香的喝辣的!”

李弘冀的这支亲卫,本就是从金陵周边招募,一艘船上约莫百来号人,总有几个这样的人。

这个时候,就能体现出这支散装队伍的好处了,若是成建制的队伍,有人心怀鬼胎,趁机挑头,未必不会惹出什么风波。

而今,非但没有人将挑起矛盾,反而经这些人的宣扬,画风也开始变得清奇起来。

有人调侃道:“你都能上,那咱们可不比你差……”

也有人羡慕起来:“这些小子倒是命好!”

还有人不忿道:“我呸!一个个吃的肥头大耳,行事却像个娘们,喝个水还要烧开了喝。”

病从口入,这个年代没有纯净水,生水里有各种细菌、寄生虫,喝开水可以避免许多疾病。

所以,李弘冀规定,除非万不得已,亲卫的饮用水,必须烧开了才能喝。

可这些禁军哪里知道这些,反而引来众人的附和。

“就是!这哪有一点儿牙兵的凶悍样儿?燕王真是瞎了眼了,用这些花架子。”

他们满口抱怨,提起亲兵的待遇,更多的还是羡慕嫉妒恨,大有我上我也行的架势。

正如李弘冀所料,幸福感都是比出来的。

原本,每顿能有两三片肉,已经足够让他们艳羡了。

在得知这些亲卫,平日里的伙食比这个还要高出好几个档次,这种情绪更是达到了顶点。

甚至,还隐隐生出几分替李弘冀感到不值的情绪。

毕竟,抱怨只是因为眼红,谁不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待遇。

聪明人,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趁着机会,引起燕王的青睐,能够被召至麾下。

有些人,已经开始懊悔,没有被分配到旗舰,近水楼台了。

李弘冀的计划,比预想中的效果还好,但做为行军司马,尽职尽责的陈乔,在巡视时听到风声,却眉头紧锁。

他考虑良久,终于还是敲响了李弘冀的舱室。

“殿下!”

“陈大人怎么来了?快快里面请!”

做为预定的班底,李弘冀正巴不得有机会接触,自然不吝笑脸,热情的将人迎入舱室。

这年头,亲卫牙兵高普通士兵一等,算是心照不宣。

但一般情况下,亲卫牙兵大多聚在主帅身边,不会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

所以,眼不见心不烦,加之,牙兵凶悍,往往都是冲锋在前,故而,不至于激化矛盾。

偏偏李弘冀这次领的乃是迎接刘言的任务,亲卫们又因为喝热水,遭到了轻视。

让禁军埋怨起来,也少了几分顾虑。

可这份优待本就是李弘冀自掏腰包,给牙兵的特权,陈乔也无权置喙。

只是,他职责所在,察觉苗头不对,却不能视而不见。

见李弘冀态度热情,陈乔凝重的神色稍有缓解,欲言又止道:“臣有一事,想向殿下禀报。”

“小王初次领军,还需诸位多多指点,陈大人有话,但说无妨。”

听了这话,陈乔放心了不少。

他倒不是担心李弘冀觉得自己多管闲事,而是担心他年轻气盛,激化了矛盾。

略微组织了一下语言道:“事关殿下亲卫,臣本不该置喙,只是,殿下也说过,唯有同舟共济,方能不负陛下厚望……”

他尽量委婉的讲述了禁军的微词,末了方道:“军中之事,不可等闲视之,还请殿下务必慎重。”

纵然清楚陈乔的为人,但面对他的提醒,李弘冀还是深感欣慰。

不过,他却没有将想法和盘托出,而是一拍脑门,夸张道:“多亏陈大人提醒,弘冀只顾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忽略了身为主帅,应以大局为重,险些酿成大错。”

李弘冀丝毫不担心,承认错误会引起陈乔的轻视。

倘若是宋齐丘、孙晟,他或许还会有这样的担心,但面对陈乔,他大可不必,有这方面的担忧。

毕竟,自己纵然有所疏漏,还能比自家那个丢了江山的弟弟更加不堪?

另外,他一直觉得,屁股决定脑袋,在大多数臣子的眼里,主君最为人称道的品质,不是品德高尚,英明神武,而是虚心纳谏。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野史里甚至还有他霸占齐王妃杨氏的传言,为何却能够为人称道?

李弘冀认为,更多的还是得益于他对魏征的态度。

英明神武,算无遗策,这些往往需要时间来验证,但虚心的态度,却最简单也最直观。

所以,他毫不犹豫的采取了见效最快,最直接的方式。

果然,陈乔闻言,心中满是欣慰,连忙安慰道:“殿下不必自责,此事不能怪殿下,实在是情况特殊。”

他担心李弘冀小题大做,会过犹不及,引起亲卫的不满,想了想,又补充道:“其实也没那么严重,殿下约束一下,哪怕避一避人也好。”

“不不不!军中无小事,多亏陈大人及时提醒。”

李弘冀一脸诚恳,不无感慨道:“久闻陈大人一心为公,今日方知所言非虚,若朝中诸公都能像陈大人一样,秉承一颗公心,何愁不能重铸我大唐荣光?”

他一顶高帽子上去,陈乔也不禁汗颜,连忙道:“殿下言重了,陈乔愧不敢当。”

“先生何必过谦?小王虽然不曾参与朝政,但朝中之事,却多有耳闻,有些事,看似政见不同,各抒己见,实则却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若人人都能像先生一样,能够摒弃地域、门户之见,方是我大唐之幸啊!”

虚心纳谏,虽然难能可贵,但也不能让陈乔误会,自己是扶不起的阿斗。

乔寓、本土之争,早已摆上了台面,一昧遮遮掩掩,反倒有失坦诚。

所以,他假借夸赞对方,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朝廷的弊病。

藉此,给陈乔留下一个高瞻远瞩,缺乏历练的印象。

甚至,在不经意间,改用了先生这个称呼,借机拉进彼此的距离。

面对李弘冀的示好,陈乔心情十分复杂。

对于兄终弟及,还是父死子继,他虽然并无倾向,但既然定下了这个承袭制度,哪怕是为了朝廷的稳定,他也不希望闹出乱子。

偏偏李弘冀虚心纳谏,颇有明君之风,又言之有物,让他也不禁有些动摇。

李弘冀虽不清楚陈乔的纠结,却知道不可交浅言深。

借着夸赞对方,抱怨一下党争的弊端,还好说,往深了谈,不但会落下个嘴上无门的印象,还会被人诟病。

故而,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保证道:“请先生放心,眼下不便劳师动众,待明日下船休整,我必定会妥善处理。”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