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数字先知”引发的全城数字化骚乱在技术专家和警方不眠不休的努力下,历时数小时才被逐渐平息。交通恢复,隐私泄露被遏制,但那种无所不在的被窥视感和安全感崩塌的阴影,已深深植入市民心中。

莲社(或其关联组织)展现出的对现代科技网络的恐怖掌控力,让应对策略从单纯的玄学对抗,转向了更为复杂的科技与超自然结合防御体系的构建。压力巨大,资源紧张。

就在这焦头烂额之际,一起新的、风格再次转换的命案,通过一条隐秘的渠道直接送达李震手中——一个没有寄件人信息的包裹,里面是一尊栩栩如生的粘土人像,人像的面容正是刚刚死去的首席数据安全官赵宇,表情扭曲痛苦。人像的胸口,嵌着一枚仍在微微发热的、烧毁的服务器芯片。

包裹内附一张打印纸条:“恶念有形,塑之以聆。下一个,在‘回响廊’等你。”

“回响廊”是本市一个极负盛名的现代艺术画廊,以其独特的声学设计和先锋雕塑展览闻名。馆长是一位性格乖张、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弗朗西斯·李。

警方立刻赶往回响廊。画廊正在准备一场名为“灵魂的呐喊”的新展览。而在中央展厅,他们发现了弗朗西斯·李。

他死在自已最新创作的、一组名为《七宗罪》的抽象雕塑群中。死状极其诡异——他并非被物理伤害,而是身体扭曲成了与自己一件雕塑几乎一模一样的姿势,那件雕塑代表的是“嫉妒”。他的肌肉和骨骼以人类无法自然做到的方式扭曲着,脸上凝固着极度的嫉妒与痛苦的表情,仿佛灵魂被强行塞进了这个象征性的躯壳里。

现场勘验与法医报告:

·环境异常:整个展厅充斥着一种低频的、持续不断的嗡鸣声,来源不明,让人心生烦躁不安。展厅独特的声学设计(拱形穹顶、特殊吸音材料)使得这种嗡鸣被放大、折射,形成一种无处不在的压力。

·尸体表征:

·无外伤:体表无任何伤痕,内部器官无破裂。

·肌肉与骨骼:全身肌肉呈现极度强制性痉挛状态,肌腱和部分韧带撕裂,骨骼多处脱臼甚至出现细微骨折,完全是被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力量强行扭曲成现有姿势。

·神经系统:大脑皮层活动残留显示,死者死前经历了极度的情绪波动,尤其是嫉妒相关的脑区异常活跃。

·死因:急性全身性神经源性休克合并呼吸肌痉挛性窒息。简单说,他是被自己身体极度的、无法控制的扭曲和强烈的负面情绪活活“憋”死和“吓”死的。

·艺术品分析:那组《七宗罪》雕塑,材质特殊,内部中空,似乎填充了某种吸音和共振材料。在代表“嫉妒”的那尊雕塑内部,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已经烧毁的微型次声波发生器,其频率与现场的嗡鸣声一致。

·线索:在弗朗西斯的工作台上,发现了一些关于声波与情绪影响的研究笔记,以及一本翻烂了的、关于中世纪“罪罚”艺术的书籍。书上有一个图书馆的标签,显示此书最近被一个笔名为“哀悼者”的人借阅过。

又是声波?但与“叫魂唢呐”的直接攻击不同,这次更像是…引导和放大。

“凶手没有直接杀他。”李震分析道,“他是利用这里的声学环境和那隐藏的次声波发生器,放大了弗朗西斯内心本就存在的、强烈的嫉妒情绪(可能源于艺术竞争或个人生活),并引导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模仿最能代表这种情绪的雕塑,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

“一种…利用艺术和声波进行的‘情绪处刑’。”慕雪感到一阵恶寒,“凶手在‘塑造’死亡。”

云霄则更关注那持续的低频嗡鸣。他闭目感应良久,开口道:“此声非纯物理之声,其中掺杂着…极强的、固化的恶意念头。像是无数人的嫉妒、怨恨、愤怒被收集起来,融入了声波之中。”

警方调查弗朗西斯的社会关系,发现他虽才华横溢,却心胸狭窄,极度嫉妒几位同期成名的艺术家,私底下手段卑劣。而那个笔名“哀悼者”,经查属于一个活跃在暗网艺术论坛上的神秘用户,经常发布一些关于“痛苦才是艺术终极源泉”、“将负面情绪物质化”的极端言论,并上传一些令人不安的噪音音乐片段。

技术科尝试追踪“哀悼者”的IP,再次遭遇了高级跳转和加密,最终指向海外。但其留下的噪音音乐片段,经过频谱分析后,发现其频率结构与画廊现场的次声波、以及之前“叫魂唢呐”的某些音频特征,存在高度相似性!

又是“玖”号妙音仙?但他的风格更倾向于直接攻击和收割。这次的手法,更像是一种…扭曲的“创作”。

李震想起包裹里的纸条——“恶念有形,塑之以聆”。凶手在“塑造”恶念,并让人“聆听”。

他们重新检查那尊送来的赵宇人像。在人像内部,发现了一个更精密的、同样烧毁的生物共振器核心。技术员艰难地恢复了一丝数据碎片,显示其曾接收过来自“深蓝矩阵”数据中心某个服务器的特定信号——正是赵宇死亡时,情绪波动最剧烈的时刻!

凶手捕获了赵宇临死前的极端恐惧和痛苦,并将其“固化”在了这尊人像里!

这是一个收集、固化、并再利用“恶念”的循环!

“莲社在精炼‘祭品’。”云霄得出结论,“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地收集负面能量,而是在尝试提纯、塑形,使其成为更强大、更可控的‘武器’或‘建筑材料’。”

弗朗西斯的死,可能就是一次利用“提纯后的嫉妒恶念”进行的测试。

那么,下一个目标是谁?“回响廊”的纸条暗示了还有后续。

通过对“哀悼者”在暗网论坛的发言进行大数据分析,锁定了他近期格外关注的几个人:一位以描绘绝望感著称的画家、一位风格阴郁的现代舞者、还有一个…备受争议、经常煽动网络暴力的匿名公知。

警方立刻对这几人实施保护性监控。

然而,次日傍晚,那位匿名公知在自家直播室里,正在进行一场充满戾气的直播时,异变突生!

直播画面中,他正在大肆抨击一个对象,言辞刻薄充满嫉妒。突然,他的声音开始变调,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双手不受控制地开始模仿某种极其羞辱性的动作(与他正在辱骂的对象曾做过的一个无意动作相似),他的面部肌肉扭曲,呈现出极度的嫉妒和愤怒,却又夹杂着巨大的恐惧!

“不…不是我…停…停下…”他艰难地嘶吼,但身体仿佛被无形的提线操控。

直播信号瞬间中断!

当警方和李震他们赶到时,发现他死在了电脑前,身体同样扭曲成一个固定的、充满侮辱性的姿势,与他在直播中辱骂的对象曾做过的一个动作一模一样。现场同样残留着那低频的、充满恶意的嗡鸣声。

他又成了另一个“恶念雕塑”。

凶手似乎能远程锁定目标,并通过网络甚至只是“理念”的传播作为媒介,施加影响!

追查直播中断前的信号源,发现了一个微弱的、指向城市某个区域的信号发射点。

当李震和云霄赶到那里时,只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经过改装的信号中继器,上面贴着一张便签纸,用一种优雅却冰冷的笔迹写着:

“艺术即仪式,痛苦即祭品。凡有恶念处,皆为吾祭坛。”

落款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一个被音符缠绕的扭曲心脏。

“玖”号和“捌”号之后,莲社中专注于“艺术化”杀戮和“恶念塑形”的成员,终于露出了獠牙。

或许,该称其为“拾壹号:塑魂师”?

他的“祭坛”无处不在,他的“仪式”基于人心最阴暗的角落。

如何防御一种以“恶念”为弹药,以“艺术”为形式的攻击?

城市的空气里,仿佛弥漫着无声的尖啸,等待着下一个共鸣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