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千禧:国家请我修国宝 第42章 看器

作者:虽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4 07:01:18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沈砚舟点头:“可以看。回头你把照片和资料给我,我评估一下能不能修。”

“好。”徐子昂点头,“麻烦您。”

胖老板笑眯眯拍了拍他肩:“我家这臭小子以前死要面子,今天愿意自己开口,我是第一个感动的。”

徐子昂则没理自家叔叔,低声咳了一声,补了一句:“我回头,给你送几份我们公司现在订的材料目录。

“都是新进的,最近还有批日本的低温无铅釉和德国的微粒色粉,这些你在外面都不好搞到……沈师傅你要是有需要,用我这边名额报,随时叫我。”

“你们现在都用进口粉了?”沈砚舟眨了眨眼,这确实比饭卡来得实在多了,“谢谢了,我有需要的话联系你。”

“这些东西要好师傅用,才有效果。说实话,之前我叔打电话跟我说沈师傅厉害,我都没信,现在回头看,能用手工调出那种压釉质感,当初我跟我叔叔说那些话啊……”

徐子昂笑了笑,“是我眼界低了。”

姜小姐则抿唇轻笑:“这桌饭啊,人家沈师傅都没来得及好好吃,让我们轮番来‘挂号’。”

何先生摇头失笑:“正好说到这儿——姜小姐,你那边不是正好也有几件‘有意思’的活儿?”

姜小姐闻言,微微一笑,语气平静:

“确实。我这边有几件器,一直没人敢动。要么是器形没谱,要么是颜色怪,还附带一些‘不该出现’的元素……怎么说呢,一般师傅看了就先说‘不接’。”

“今天我东西一起带来了,在车上,沈师傅有兴趣看看吗?”她抬眼看向对面。

沈砚舟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点了点头:

“当然。吃完饭去看看。”

姜小姐眼神一亮,笑道:“好,先吃饭。”

……

饭局将近尾声时,福源居的老掌柜亲自送上最后一道甜品:酒酿小圆子佐银耳雪梨羹,碗是蓝边描金的瓷碗,汤清如露,浮着点点桂花。

众人已吃得九分饱,饭桌气氛也放松下来。

席间热菜渐凉,甜品已尽,碗盏边皆是桂花与酒酿残香。

胖老板打了个满足的酒嗝,拿纸擦嘴,正要喊服务员:“哎,结账——今儿这饭我来买单!”

话音刚落,唐老立刻放下茶盏:“徐老板你别插一杠子,这饭本来就该我请,就咱家院子,谁不晓得上次沈师傅帮我家小子配壶盖的事,我也还没正式谢过呢。”

“哎哟唐老您这就是外道了。”姜尹一抬手包,“这次是我先提要见沈师傅的,理应我来付。”

徐子昂在旁小声嘀咕:“要不我们三家平摊……”

沈砚舟坐在一边,刚要开口——

何先生却抬手轻轻按了一下桌沿,笑意温温,像一盏刚泡好的春茶:

“各位别抢了,我早在第一道热菜上桌前,就让账台记到我名下了。”

众人一愣。

“这顿饭,是我定的局。”他慢悠悠喝完最后一口茶,“请沈师傅,也请大家,坐坐、认识认识,就当结个缘。”

唐老“哼”了一声,嘴角忍不住翘起:“你这老狐狸,比我们都快一步。”

姜尹一笑,目光转柔:“那我下回单请沈师傅——我可不欠人情。”

徐老板举手:“我认输,这速度,我不行。”

沈砚舟轻轻道:“谢谢何先生。”

“你要真谢我,就把我那只粉彩梅瓶也修修。”何先生打趣着说,“我回头再送来,不急——一不留神的,你这儿活儿已经排成春运了。”

几人相视一笑。

最后,姜尹收起餐巾,轻轻抬了抬眼皮:“我那几件东西,今天也带在车里了。”

何先生抿了一口温热的甜汤:“既然都在,不如现在看看?”

“沈师傅若有空。”姜尹看向沈砚舟。

“自然。”沈砚舟低头喝完杯中茶水,起身拎了外套。

……

晚七点,福源居后门巷子口。

姜小姐的车是一辆墨蓝色老款皇冠,车头上还装着防雨挡和黄铜车标,看得出年头不小却保养得宜。司机是个短发干练的女助理,从后备箱里取出一个方形木箱,箱角包着牛皮,铜扣已略显旧痕。

箱子不重,但沈砚舟接过时,能感到里头的器物用布包得极密,完全不晃动。

“里面的东西没碎得彻底,是有釉裂和局部剥落。”姜小姐在一旁补充,“我们公司去年在广东一处旧侨宅清点仓储的时候找到的。原主好像是民国时期做洋行的,家里留下不少东西,大都能看明白,唯独这几件,我们大多人看不懂,也没人敢碰。”

“带回去后找过北方几位老师傅看,有人说是假的,有人说是后仿,最后也都说‘这东西做得不像正路瓷器,修了也卖不上价,不值得’。”

她顿了顿,语气平淡:“但我觉得,不太一样。”

沈砚舟“嗯”了一声,没有多说,低头拎着箱子,跟着众人一起走向何先生临时借来的一间会所小院。

院子是典型的苏式老宅结构,正厅里一张花梨长案,落地灯微暖。

沈砚舟在灯下铺好布,戴上棉手套,缓缓打开箱扣。

布包层层包裹,里头依次取出四件瓷器:

一只盘,一只瓶,一对杯。

这四件器物乍一看,器型接近清中晚期的外销瓷风格,但又略显不同:瓶身窄腹宽肩,盘沿起凸,杯身略扁,胎骨泛灰。

但最大的问题,是在彩。

那彩色,是那种一眼看去就“不对”的刺眼。

黄得发焦的底釉,配上生硬的粉绿与宝蓝;再辅以反复描金勾边,构图生涩,题材繁复但布局古怪:梅兰竹菊套在龙凤祥云中间,外框偏偏还有“长城”“船帆”之类的图腾纹样。

图案之间,还有数段用英文印刷体描的金字样式,比如那盘底写着:

“Foreign Order Sample No.21”

其中一只杯底则赫然有一行英文:

“EXPORT USE ONLY CHINA GUANGZHOU”

唐老拧起眉,语气严肃:“不伦不类——这个胎,你看,不是德化,不是景德镇,也不是潮州胎……这洋文字怎么还写在器底上?”

胖老板也皱眉:“这是啥?怪模怪样的……光看这色,姜小姐,没有冒犯的意思,主要是我不懂这行,一看就会觉得像赝品。”

何先生则是早先在姜尹那边已经看过这套东西了,说了一句:“……就算不是赝品,也是不好修,的确不在正经谱系里头,说要修就更难下手。”

而姜小姐不言,只看沈砚舟。

沈砚舟面上仍平静,但手指停在那只盘边缘。

那道釉线,釉下发干,是煤灰胎。黄彩浮面,底釉不匀,甚至能看出胎骨发泡。这种东西,如果是在2002年这个年代,大多数人见了只会一句话——

“不正,不真,不值。”

但沈砚舟知道,它并非赝品。

沈砚舟在看到他到这东西的一瞬间,就认出了这几件瓷器的来历。

这是——

广彩清末民初时期的“转型试样”。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