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臣轶事 第18章 无间时光

作者:作家零鸱 分类:短篇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9:21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第六十九章秋水映芙蓉

扶苏与蒙娟站在池塘边,在这后园的僻静之处,两人的心似乎靠得更近了,他们彼此慰藉,共同期待着美好的未来。

两人倚着池边的栏杆,双双投影在那清澈见底的池水上。扶苏的目光落在蒙娟水中的倩影之上,只见那身影在微澜的水波中摇曳,显得格外清俏动人。他缓缓抬起头来凝视着眼前蒙娟的面容,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阵涟漪。发现年方二八的蒙娟出落得比以前更加端庄、秀丽了。那眉眼间流转的灵动和那细腻胜雪的肌肤,让扶苏一时竟有些失了神。

眼前的这一汪清池,莫名触动了扶苏的心底,他动情地说道:“娟,你记得‘秋水映芙蓉’这句诗吗?我觉得此时此刻此地的你,便是这诗中最美的写照。”

蒙娟被扶苏热情的灼灼目光凝望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双鬓倏地飞起两朵红云,把一张鹅蛋粉脸衬托得更加美丽了。

为了缓解这份略显羞涩和尴尬的氛围,蒙娟岔开话题说:“你不是想知道马谷瓜熟的事吗?现在就让我讲给你来听吧。”

扶苏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连忙说:“那你快讲吧,我正想知道这件奇事。”

原来,不久前,京兆令恭敬地奏禀皇上,称:“在骊山脚下的马谷中,发现了一种奇异的瓜。这种瓜形状如小球,色泽金黄,圆润可爱,香气扑鼻,让人闻了便觉得心情愉快、精神舒畅。而且,更为神奇的是,此瓜在秋降寒霜时开花,在寒意渐浓的时节,它却勇敢地绽放出生命的花朵;而到了大地被冰雪覆盖,万物都已销声匿迹的隆冬时分,它却悄然结出了饱满的果实。”

第七十章灵感猜测

此事立刻在宫中百官口中传开来。一时间,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瑞祥之兆,此瓜定是西天正宫娘娘遗种于此地的神瓜,蕴含着天地间的灵气,吃了之后或许能得到上天的眷顾与庇佑,可以长生不老。然而,也有人认为,夏果冬熟,这分明是违背了时令的自然规律,乃是不祥的征兆,仿佛是上天对人间的一种警示。

而皇帝陛下,亦对此事极为重视。就在今日,他决定亲自上马谷,一探这奇瓜的究竟。不仅如此,他还召集了新征入京的各地能人七百余人,一同前去赏瓜。同时,皇帝陛下还特意征询众郎官,这马谷冬天有瓜之事,究竟是凶是吉?一时间,整个京城都被这马谷冬瓜的奇事所笼罩,众人都在拭目以待,等待着真相的揭晓。

听说若有学识渊博、猜中圣意的,皇帝陛下还将给予加官晋爵,加重奖赏。

扶苏一面斜倚在池边的汉白玉栏杆上,听蒙娟说话,一面凝视着池中游动的锦鲤出神。初冬的微风拂过,牵起几片枯黄的梧桐叶,轻轻飘落在水面上,荡起细微的涟漪。

他望着蒙娟投在水中的倩影,那婀娜的身姿在粼粼波光中摇曳,忽然触动灵感,便问蒙娟:“娟,数九隆冬,咸阳城里滴水成冰,连渭水都结了厚厚的冰层,为什么这个小池塘却清波荡漾?你看,连池边的垂柳都还带着几分绿意。”

蒙娟不知道扶苏为什么会突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她轻皱了下眼上秀眉,纤纤玉指无意识地绕着腰间玉佩的丝绦,思索片刻道:“听说离宫中引自有骊山温泉水,泉水温热,自然能抵御寒气,这满池子的大概就是骊山温泉活水了吧。我曾在古籍上看到,温泉所在之处,往往草木长青。大概这便是池水不冻的原因,不知道我猜得对不对?”

第七十一章私聊

扶苏听后撩了下他那宽广的米色锦袍,拍手大笑:“妙哉!妙哉!你猜得对极了!那么,我也来个大胆猜测。”他忽然压低声音,凑近蒙娟耳边:“马谷就在骊山之中,隆冬瓜熟,莫非也是温泉水暖,气候变异的缘故......”

说到这里,蒙娟忽见池边的树丛里晃动着几个人影,她展开秋水般的秀目微微一瞄,便认出是方才侍立在殿外的那几个宫人。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投下斑驳的光影照在他们藏青色的宫服上。

那些人虽然装作在修剪花木,却时不时往这边张望。

蒙娟灵机一动,忽然指着池上一只白色水鸟提高声音道:“皇子,你看那是什么鸟?”只见那鸟儿通体雪白,细长的脖颈优雅地弯曲着,正用鲜红的喙精心梳理自己的羽毛。

扶苏正听到关键处,蒙娟忽然不说马谷瓜熟之事,却大声插问水鸟。他先是一怔,随即顺着她的目光望去,这才会意,也朗声答道:“那种白色的水鸟叫白鸦,也叫寒鸦,又称仁鸟。”

“哦?”蒙娟故意拖长声调,轻挥衣袖,带起一阵香风:“鸟还有以仁、慈命名的么?”

“那当然啦!”于是,扶苏举目望了望远处一眼,负手而立,向蒙娟说起这“仁鸟”名字的来历:“相传前朝晋国有个公子叫重耳,仁慈而又贤能,因遭晋献公宠姬的偏见,被迫逃亡,奔走列国,其中有一个叫介子推的豪杰,曾在公子重耳流亡饥困之时,接济重耳。

第七十二章仁鸟

后来重耳回国,即位晋文公,召开群臣大会,进行复国赏赐,当年重耳流亡列国之际,帮过他的人都被一一列入行赏名册之中。

晋文公论功行赏,不见子推,感觉很失望,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也就不再过问此事了。子推遂和老母离开市井,隐居缔山。

朝臣中有人为此鸣不平,连夜写了篇文章挂在朝堂门口,讥讽此事。晋文公见书,被此举所惊讶到,当日就亲自驾车前往缔山,寻访介子推。哪知缔山峰峦叠嶂,草木萋萋,竟不见子推踪迹。

有人献计说:“介子推最孝顺,如若举火焚林,一定能背着老母现身。”晋文公果真命军士焚山烧林,火烈风猛,延烧数里,三日后才熄灭。

介子推始终不肯出现,子母相抱,死于枯柳之下。此后,国人思念介子推,因其死于火,于是便定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

就在晋文公焚烧森林找介子推的时候,有一群白鸦绕烟哀鸣,有的飞到介子推身旁,想以身体隐藏子推。

由此晋国人称赞白鸦仁慈有识,又称它为“仁鸟”。

蒙娟本是随意指一鸟,想避开话题,谁料想此鸟却有如此这般凄美的经历。她纤细的手指不自觉地绕紧了衣袖上的流苏,心中暗叹这白鸦的故事竟如此触动人心。

蒙娟问起鸟名的来历,触动了扶苏的心事,他有感于前朝仁人志士的高风亮节,讲得情绪激动。说话中又是火,又是焚,又是仁,又是慈,声音虽低,却字字铿锵。引得那林中几个监听的宫人听得愈发专注,更加探头探脑。其中一人甚至不慎踩断枯枝,发出细微的“咔嚓”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