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期望
扶苏哽咽着,低声道:“母后放心,上郡有蒙将军在,儿臣不会有事。”
戚姬闭了闭眼,终究还是没能忍住,泪水顺着脸颊滚落:“你父皇……终究还是念着父子之情的,否则……否则也不会只是贬你去上郡。”
扶苏沉默。他知道,母亲是在安慰自己,也是在安慰她自己。
在秦始皇的二十余子中,唯扶苏英俊多才,平日得里深得皇上喜爱。可这份重视,终究抵不过帝王之心。
戚姬紧紧攥住扶苏的手,声音哽咽:“你……你一定要好好的,若有朝一日……”
她终究没能说下去。若有朝一日如何?若有朝一日始皇帝回心转意?若有朝一日扶苏能重返咸阳?
——可她自己心里清楚,这一别,或许就是永别。
扶苏深深磕头,再抬头时,眼眶微红:“母后保重,儿臣……走了。”
马蹄声渐远,戚姬仍站在原地,望着扶苏远去的背影消失在官道尽头。寒风卷起她的衣衫,鬓边的白发在风中凌乱地飘洒。
她缓缓抬手,捂住心口,那里仿佛被人生生剜去了一块,空荡荡的,只剩下无尽的痛楚。
戚姬只此一子,晚年失宠,便把老年归养的希望全寄托在扶苏身上。
可如今,连这唯一的依靠,也被夺走了。戚姬绝望地望着儿子渐行渐远的背影,心碎了一地。
她泪眼朦胧地站在那里,无奈地仰头望向天空,试图把这悲愤吞进肚里,可这不争气的泪水终究还是忍不住夺眶而出,滚滚而下。
第九十章寒意肆虐
冬季凛冽的北风如脱缰的猛兽般呼啸而过,夹杂着刺骨的寒意,在官道上肆虐横行。枯叶被卷起,在空中无助地打着旋儿,似是被命运捉弄的舞者,时而高飞,时而急坠,最终又被无情地抛洒在冰冷的地面上。
扶苏骑在那匹高大的骏马上,身姿挺拔却又透着几分落寞。他望着远处那连绵起伏、苍茫一片的山色,心中好似有一团乱麻,交织着万千思绪。在这严寒彻骨的日子里,顶风远行,一种莫名的惆怅涌上心头。他不禁轻声感慨:“世事难料啊!还有谁也像我一样,也在这严寒的日子远行呢?”
马儿似乎也感受到了这刺骨的寒冷,缩了缩身体,加快了脚步。口中喷出的白气在寒风中瞬间凝结成无数细密的小水晶,又很快在空气中消散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扶苏下意识地伸手紧了紧身上的狐裘,试图抵御这如刀割般的寒风。指尖不经意间触到了内衬里蒙娟偷偷塞入的平安符,那细密而规整的针脚,仿佛还残留着她指尖的温度,带着一丝淡淡的温馨,在这冰天雪地中,成了他心中唯一的慰藉。
正在此时,忽然,一个身着褐色服装、身形略显佝偻的家丁从官道旁的长亭中快步走出。他的脚步匆忙而沉重,在雪地上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每一步都像是踏在扶苏的心上。那人来到马前,“扑通”一声,双膝重重地跪在冻得坚硬如铁的土地上,口中呵出的白气在胡须上瞬间结了一层薄霜,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他声音颤抖却充满恭敬地说道:“请皇子稍停马脚,我家小姐蒙娟在长亭中备酒,要为皇子祈福送行。”
第九十一章离歌
扶苏闻言,心头猛地一震,仿佛有一道电流穿过身体。他顺着家丁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路边那座青瓦飞檐的长亭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清冷的光泽,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佳人,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亭角悬挂的铜铃在风中轻轻摇晃,发出清脆而又略带凄凉的叮当声,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即将展开的故事。
不待多想,扶苏已翻身下马。厚实的黑色狐裘大衣在他身后划出一道优美的曲线,如同一只展翅欲飞的苍鹰。他随手将缰绳抛给身后的侍从,那动作潇洒而又带着几分漠然。而后,三步并作两步向长亭走去,每一步都像是踏在回忆与现实交织的道路上。
长亭内,蒙娟身穿一袭银白色梅纹霞帔,被几个身着藕荷色衣裙的侍女搀扶着静静地站在台阶上。她发间的银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衬得那张略显苍白的小脸愈发清丽动人。这些日子以来积攒的千言万语,此刻却都化作无声的泪水,顺着她白皙的脸颊滚滚而下。她手中的丝帕早已被泪水浸湿,却仍不由自主地擦拭着,仿佛想要擦去心中那无尽的哀愁。
旷野上忽然传来一阵飘渺的歌声,如泣如诉,似是从遥远的天际传来:“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那歌声随风飘荡,时断时续,宛如一缕轻烟,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更添几分凄凉与落寞。唱歌的似乎是个浣纱女,清亮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沙哑,像是经历过无数离别之苦,每一句歌词都仿佛是从心底深处挤出的血泪。
第九十二章情深意重
扶苏站在台阶下,望着蒙娟梨花带雨、泪眼婆娑的模样,胸口如同压了一块巨石,沉甸甸的,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他强压下喉头的哽咽,嘴角努力扬起一个温柔的弧度,试图用笑容来掩饰内心的痛苦:“娟,不要哭。欢欢喜喜地为我饯别吧,笑颜会给行人带来吉祥。”他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仿佛带着一种魔力,想要安抚蒙娟那颗破碎的心。
蒙娟抬起泪眼,正对上扶苏含笑的眸子。那笑容看似明朗,眼底却藏着化不开的哀愁,如同深深的湖水,让人一不小心就会深陷其中。她低头定了定神,努力挤出一个笑容,却比哭还让人心疼,那笑容中透露出的无奈与不舍,让人看了心生怜悯。
“此去我就能和多年来一直想见面的蒙将军朝夕相处......”扶苏继续说道,声音里带着刻意的轻快,试图打破这沉重的气氛,“并为你带去平安家书。你看看这不是件好事吗?这不是因祸得福吗?”
他说着,目光缓缓扫过长亭内精心准备的酒席。红木案几上摆着几样精致的小菜,每一道菜都像是一件艺术品,色彩斑斓却又透着几分质朴。一壶酒正在红泥小火炉上温着,散发出醇厚的香气,那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让人闻之欲醉。亭柱上挂着一幅新题的字画,上面写着“鹏程万里”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墨迹尚未干透,显然是蒙娟方才亲手所书,每一笔都饱含着她深深的祝福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