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臣轶事 第32章 横剑自刎

作者:作家零鸱 分类:短篇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9:21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第一百二十五章横剑自刎

他写道:“臣子扶苏叩谢父皇隆恩。父皇春秋已高,宜保重玉体,安享天年。臣纵有万千不舍,亦不敢违逆父皇旨意。今当自裁,以全父皇之名,以谢天下苍生……”

写完最后一个字,他掷下笔,拿起那柄伴随他多年的佩剑。剑身冰冷,如同他此刻的心。他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的蒙恬,声音嘶哑地嘱咐道:“将军,胡亥……胡亥非成大事之人。国家危难之际,还望将军能……力挽狂澜,切记,切记……”

说完,他不再犹豫,不顾蒙恬的苦苦劝阻,横剑自刎。鲜血喷涌而出,洒在塞外的土地上,染红了那片黄沙,染红了他素色的衣袍,也染红了那封“谢恩表”。

一个正值壮年、心怀天下的皇长子,就这样在边关的寒风中,在无尽的悲愤与无奈中,结束了自己短暂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蒙恬见此情景,悲愤交加,但却无能为力。

一代贤公子,就此落幕,只留下无尽的叹息在风中飘荡,他的未酬壮志与他的仁德之心,都随着他的离去,成为了历史的悲歌。

胡亥、赵高和李斯得知扶苏已死的消息后,心中大喜。他们加快了回咸阳的行程,一路上继续隐瞒秦始皇驾崩的真相。待回到咸阳后,这才公布秦始皇的死讯。

那一日,皇宫之中依旧保持着往日的繁华与威严。侍从们各司其职,宫女们轻移莲步,穿梭于殿阁之间。

第一百二拾六章龙驭上宾

始皇崩逝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皇宫。戚姬听闻此讯,娇躯一震,手中的丝帕不慎飘落。她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当即向秦始皇的寝宫赶去。一路上她表面镇定自若,可内心却早已波涛汹涌、翻江倒海般难受。

当她踏入那扇门时,远远地就看到秦始皇静静地躺在空旷的寝宫龙雕紫檀木榻上,身边只有两名值班侍卫。她走近榻前,轻轻揭开盖在秦始皇身上的丝盖,始皇面容枯槁,脸上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严与神气。戚姬的眼脸顺间微微湿润,但她强忍着泪水轻轻地呼喊起来:“始皇,始皇,你醒醒啊,始皇......

可惜秦始皇帝崩逝已久,任凭她再怎么呼唤,都无济于事。

此时,宫廷之中表面风平浪静,私下却是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都在暗自窥探着局势的走向,剑拔弩张,蠢蠢欲动。

那些心怀不轨的大臣们,开始在暗中谋划着自己的利益,试图在这权力真空的时期,为自己谋取更大的权势。而忠诚于皇室的臣子们,则忧心忡忡,他们担心着大秦帝国的命运,害怕这来之不易的统一局面会因此而土崩瓦解。

戚姬深知,当务之急是要稳定朝局。这时李斯一行人也来到了秦始皇的寝宫。

“给皇后娘娘请安。”李斯带头给戚姬鞠躬行礼。

“承相,不必多礼”戚姬很是客气地说道。她一向性格和善,待人客气,深受宫人爱待。

第一百二拾七章雨后春笋

完了,她补充说道:“承相,陛下虽已龙驭上宾,但大秦之基业不可动摇。我和皇子长期或软禁离宫或戍守边疆,大秦的社稷江山全靠你们了,尔等当齐心协力,共渡此难关。”戚姬话音刚落,大臣们便纷纷跪地,表示愿听从戚姬的旨意。接着一行人就七嘴八舌地拉起了“家常”。

“时辰不早了我也该回离宫去了,这里就交给你们了.......”戚姬交待完要事便离开了皇寝宫。

然而,宫中的权力斗争并未因始皇帝的驾崩而按下暂停键,权斗仍旧日益激烈,各方势力相互角逐。有一些人妄图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还有一些人则暗中勾结外部势力,企图颠覆大秦的统治。

后宫,那些嫔妃们各有心思。有的为了自身的地位和利益,不惜挑起事端;有的则因为失去了秦始皇的庇佑,而感到惶恐不安,一时间后宫难题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头来。

在秦始皇驾崩,胡亥称帝后,赵高通过清除异己,不仅巩固了自己在朝中的权力,还将后宫的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中。

后宫中的嫔妃们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而是必须通过赵高来传达旨意或表达诉求。赵高利用这种权力,随意安排后宫的事务,甚至可以决定嫔妃的生死。

这些嫔妃中,有的是因为曾经受到秦始皇的宠爱面临被处死或贬为奴婢的困境;还有的因为与赵高政见不合被赵高误认为是反对派,不仅让她们失去了生命,也让她们的家族陷入了悲痛之中。而那些选择与赵高合作的嫔妃,成功地保全了自己,并获得了更多的权力和资源。

第一百二拾八章权斗

于是,嫔妃们不再彼此信任,甚至对身边的侍女和宦官也充满了怀疑。她们担心自己的言行一个不慎会被他人出卖,从而招致赵高的报复。信任的缺失,使得后宫中的人际关系变得异常复杂和紧张。原本以品德、才能和智慧为尊的后宫文化,被权力和阴谋所取代。宫嫔们不再追求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而是学会了如何在权力的游戏中生存。

风,依旧在呜咽,卷起地上的血迹,飘向远方。身后只留下一座孤零零的行宫。

长城脚下的风,裹挟着黄沙与血锈的气息,掠过扶苏自刎的那座行宫。当蒙恬握着那柄染血的剑,望向北方苍茫的天际时,他未曾想到,自己的家族也将在这场权力的绞杀中走向凋零。扶苏的死亡,不过是赵高、李斯编织的权谋之网的起点,而蒙恬,这位曾让匈奴闻风丧胆的大将军,终将成为这张网中最显眼的一缕丝线。

胡亥的诏书如同一把涂毒的匕首,刺穿了蒙恬的胸膛。紧接着,赵高便以“涉嫌谋反”的罪名将他软禁于阳周狱中。

曾经镇守北疆、手握三十万精兵的将军,此刻却沦为阶下囚,连贴身佩剑都被收走。牢狱中的霉味混着血腥气,侵蚀着他的意志,却无法撼动他心中的忠义。

“我蒙恬世代蒙受皇恩,岂能背信弃义?”他手扶铁窗,冷冷地望着窗外,不甘地向外呼唤着。

窗外传来狱卒的呵斥声,夹杂着其他囚徒的哀嚎。他想起弟弟蒙毅——那个曾深受胡亥信任的郎中令,此刻怕是也自身难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