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臣轶事 第41章 落花流水

作者:作家零鸱 分类:短篇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9:21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第一百六十一章五味杂陈

在他身后,楚军的士兵们受到极大的鼓舞,个个士气高昂,呐喊着紧紧跟随着他奋勇向前冲锋。

他们的喊杀声如同滚滚惊雷,气势磅礴,竟然盖过了那呼啸肆虐的北风。

这些士兵们心中清楚得很,他们的背后早已没有了退路,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战死沙场,要么浴血奋战取得胜利。

因此,他们在战斗中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力量,每一刀都砍得更加凶狠凌厉,仿佛要将所有的仇恨都倾泻在这刀刃之上;每一支箭都射得更加准确无误,目标直指敌人要害。

时光匆匆流逝,仅仅三天之后,那曾经象征着权威与荣耀的王离的帅旗,便在一片狼藉中轰然倒下。

此时的王离,神情落寞地坐在战车里,眼神空洞地望着眼前溃败的士兵如潮水般狼狈地退去。

他的心中五味杂陈,思绪也飘回到了二十年前。那时,他还是个年少轻狂的少年,跟随父亲一同巡视那雄伟壮丽的长城。

在茫茫戈壁滩上,他们偶然遇见了一株顽强生长的胡杨。那株胡杨扎根于贫瘠的土地之中,却依然傲然挺立,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父亲当时指着那株胡杨,郑重其事地对他说:“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那时的他,并未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深意。

可如今,看着自己精心训练、寄予厚望的十万大军,竟连短短三日都未能支撑下去,便如蝼蚁般被楚军打得落花流水,他才深刻体会到了现实的残酷与无情。

第一百六十二章以少胜多

而在另一边,章邯的援军还在艰难的行军途中。当他接到前线传来的战报时,正身处营帐之中,专注地擦拭着那柄祖传的青铜剑。

剑刃在灯光下闪烁着清冷的光芒,映照出他苍白无色的面容。他的手指微微颤抖着,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其实,他早该想到会有这样的结局。那个曾经在他帐下默默充当执戟郎的年轻人——项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唯唯诺诺、任人摆布的小角色了。

如今的项羽,已然成长为一位勇猛无畏、智勇双全的英雄豪杰,成为了秦军最为可怕的对手。

巨鹿城破那日,赵王歇站在城楼上,望着城外堆积如山的秦军尸体,突然放声大哭。

哭声里,有劫后余生的庆幸,更有对这血火时代的无力。而十里外的楚军营寨,项羽正坐在王离的帅帐里,将那柄染血的秦军主将剑插入案几。

帐外,诸侯的使者排着长队,捧着玉璧跪伏在地,连大气都不敢喘,他们终于明白,什么是“诸侯上将军”。

这一仗,项羽以五万楚军,击溃四十万秦军主力告捷。巨鹿城下的焦土中埋下了秦朝最后的精锐;漳河的水里,浸着大秦帝国的挽歌。

当项羽在北方酣战之时,刘邦轻骑简从,率先突破秦军防线,一路西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深得民心,各地百姓望风而降。

第一百六十三章约法三章

那年十月,沛县乡野间烟尘滚滚,一支衣衫褴褛却目光坚毅的队伍正踏碎残阳下的露水—他们是刘邦率领的义军,刘邦的军队率先攻入咸阳。

连日征战让士兵们面容憔悴,可当远远望见咸阳城巍峨的轮廓时,队伍里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这座象征大秦暴政的都城,此刻在夕阳下泛着血色的光晕。

萧何策马赶至阵前,玄色袍袖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大王,咸阳已破,宫中珍宝堆积如山,正等着您来收取!”话音未落,周遭将士们的眼睛倏地亮了起来,粗重的喘息声此起彼伏。有人咽着口水搓手,有人攥紧刀柄往前挤,连空气都弥漫着贪婪的气息。

阿房宫的灯火映得刘邦眼花缭乱,他却在樊哙的拽扯下,走出了那座堆满珍宝的宫殿,樊哙道:“沛公想拥有天下吗?秦宫的财宝、美女,都是祸根!”樊哙的话像盆冷水顺头泼下。

刘邦摸了摸发烫的脸颊。他想起在沛县时,每次路过县衙,看见百姓跪在青石板上喊“冤”,心里便堵得慌。此刻,他望着咸阳城里的百姓缩在巷子里,不敢露面,突然又记起:“要得天下,必先得人心。”

刘邦抬手制止躁动的人群,目光扫过满地狼藉与惊惶逃窜的百姓,心中泛起异样波澜。他翻身下马,青布鞋底踩在满是裂痕的石板路上,径直走向城中最大的祠堂。这里挤满了瑟瑟发抖的老弱妇孺,他们蜷缩在角落里,像受惊的兽群般警惕地望着闯入者。

“父老乡亲们!”刘邦突然提高嗓音,声音穿透死寂的空气,“我等提三尺剑入关中,只为诛灭暴秦,绝非来祸害百姓!”于是他便命人在咸阳宫外的广场上设坛,当众宣布《约法三章》:“大家听令,即日起杀人者死,伤人及行鸡鸣狗盗之事者治罪。”台下的百姓先是沉默,接着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第一百六十四章人心所向

人群开始骚动起来,交头接耳的议论声渐渐放大。白发苍苍的老翁颤巍巍站起身,浑浊的眼眸里映着那行墨迹未干的律令:“将军所言当真?若我军秋毫无犯……”老人哽咽着说不下去,周围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泣声。

“当真!”刘邦斩钉截铁地回答,转身对身后将士喝道,“自今日起,凡有取人一钱者,皆按律论处!违令者——斩!”最后那个字如同惊雷炸响,惊飞了檐角栖息的寒鸦。士兵们面面相觑,原本伸向财物的手又缩了回来。

消息如春风般迅速传遍街巷。次日清晨,当第一缕晨光洒在咸阳街头时,奇异的景象出现了:往日紧闭的店铺陆续打开半扇门板,胆大的商贩摆出零星货品;妇人抱着孩子站在门口张望,见士兵主动绕道而行,脸上渐渐露出笑意;更有老者捧着粗茶走到军营前,颤着手递给值守的士兵。

樊哙抹着满脸油汗跑来禀报:“大王!关中百姓都在传颂您的仁德,说从未见过这般纪律严明的军队。”刘邦倚着营帐外的旌旗远眺,只见炊烟袅袅升起,田间重新有了劳作的身影。他抚着腰间佩剑轻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天下,终究是人心所向啊。”

此后数月,关中大地焕发出久违的生机。春耕时田野里多了自愿帮忙的士兵,市集上响起公平交易的吆喝声,就连秦朝遗留的粮仓都被用来赈济灾民。当项羽带着浩荡大军踏入函谷关时,迎接他的不是想象中的混乱城池,而是夹道欢迎的人群和高悬城头的三章法令。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