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劫殇
扶苏停下脚步,望着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查明真相,为这些书生讨回公道。他要让父皇明白,焚书坑儒绝非长久之计,反而会断绝天下文脉,让百姓失去思想的指引。他准备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为了那些被焚的诗书,为了那些无辜的书生,为了天下的文脉传承,要让权谋者流付出代价,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想到此扶苏随即转身,带着满心的悲愤与决心,朝着咸阳宫的方向走去。
在一片肃杀的氛围中,那身高五丈,足板六尺,重数十万斤一尊的铜人,好似岁月的沉默见证者,在焚烧书简的火光映照下,散发着一种冷峻而熠熠生辉的光芒;熊熊烈焰舔舐着干燥的空气,噼啪作响,仿佛是古老文明在痛苦中挣扎的叹息声。
从每一个威严的铜人身上牵出数十根粗大的麻绳,如同命运的枷锁,紧紧捆绑着一个个身穿儒衣的文弱书生。这些曾经满腹经纶,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人,此刻却被恐惧和无奈笼罩着,一一缄默无言。然而,仔细观察,便能从他们那愠怒的面容上,读懂他们心中积郁的怨愤。那怨愤,如同被压抑的火山熔岩,虽暂未喷发,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扶苏静静地伫立在一旁,望着那一捆捆投入火堆的简策,心中满是无比的惋惜。这些诗书,以及刻写着百家之说的简策,都是他心爱的读物。
第二十六章遗憾
从懵懂无知的童年到弱冠华茂,它们曾伴他度过无数难忘的晨夕。还记得,在那静谧的书房中,烛光摇曳,他沉浸在那些诗书简策的世界里,如痴如醉。就是这些诗书简策启迪了他懵懂的童稚之心,广开了他的眼界、思维,使那些消逝了的无声岁月,镀上了一层黄金般的诱人色彩。
然而,青年人总喜欢立功、尚武。过去他不得不把许多宝贵的时间用到骑马、射箭上面去。在那片广袤的练兵场上,他挥洒着汗水,追逐着武勇的荣耀。于是,很多心爱的书他还没有来得及读,那些墨香中的智慧,还未来得及被他完全汲取。而现在这些书简却全将付之一炬,以后即便有心,想读也读不成了。
他简直难以想象,在骑马射箭之余,以后的日子该怎样度过那些漫长的时光,若整天只读朝廷律令、皇帝御诏的岁月,该是多么的枯燥乏味。他仿佛觉得曾经在他面前显现出那样眩目的、诱人光泽的未来的日子,在失去了这些心爱的诗书简策之后,突然变得黯然无光和索然寡味了。
那原本充满希望与憧憬的未来画卷,此刻在火光中渐渐褪色。
不过,现在更牵动他心的,是缚在十二金人之下,即将处斩的这群读书人。这些人里面虽然也有少数几个徒有虚名,不学无术之人,然而其中绝大多数是博览群书,通今博古的饱学之士。他们在学术的世界里大展身手,声誉享于海内外,也是扶苏心目中所景仰的人。
第二十七章无奈与痛楚
他们的身影,在火光中显得如此落寞而又悲壮,仿佛整个时代的悲哀都凝聚在了他们身上。扶苏的心中,满是无奈与痛楚,在这焚书的烈火中,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时代的智慧之光正逐渐黯淡……
他们中间不少人心性高傲,有些狂妄,常自恃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以至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在辩议朝廷大事之时,口若悬河,各抒己见,全然不顾世俗眼光,那份执拗与自信交织的模样,在旁人眼中,似是显得不那么驯顺。
然而扶苏却执拗地认为这些行为都是有头脑、有学识、有才干的人的“通病”。这类人,因有卓绝之智、深厚之学、非凡之能,因此而不会随波逐流、盲从庸常。他们心系天下黎民百姓,眼中所见、心中所思皆超越凡俗,凡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肯轻易苟同,这一份坚持自我的风骨,在世俗的偏见下,竟构成了“大逆不道”之罪,徒留一声悲叹在这茫茫世间。
而往往是哪些庸碌之辈,常常大小事察颜观色、唯唯喏喏、事无定见、欲言又止者却混得风生水起、荣光无限。
人才可贵,鸿儒难得,如果那一卷卷承载千古智慧的诗书、简策,流传于岁月长河,已然珍贵无比,那这些以心血铸就华章、著书立说的人,便更显宝贵了。
虽然,其中也的确有少数几个玩古不化,是古非今的人,可是,那也完全用不着捆绑起来,处以极刑的。这些人喜欢议论,就让他们去议论好了,那不过是纸上谈兵,纵有千般言论,危害不了秦王的天下。
第二十八章担忧
真正如乌云蔽日、撼动国本,威胁秦王天下的,是北境匈奴的虎视眈眈,是海内百姓在酷刑、苛法、重徭、厚敛下造成的人民生计日渐窘迫,百姓苦苦挣扎,民怨鼎沸、暗潮汹涌,随时可能冲破堤岸,吞噬这片山河。
扶苏想着,走着,来到铜人下面。那高大威严的铜人,似囚笼之界,围聚、捆绑着黑压压一片等待斩首的一众儒生。
扶苏刚下马,一眼便看见捆绑在十二金人下面,那黑压压的一片儒生,心里突突跳个不停;脑子里闪过的第一念头便是老师淳于越是不是也被捆绑于此,一同等候问斩?
他睁大了眼睛,目光刹那紧绷,如箭般穿透人群,在捆绑候斩的众儒生中,想寻找他的博士老师、皇子太师傅淳于越。
那位在朝堂上当着父皇的面,和丞相李斯据理力争、力主封建论的忠臣,此刻是否也深陷这绝境之中?
忆起往昔,淳于越于朝堂之上,直面丞相李斯,慷慨陈词,只为心中那番治国理念。虽然,他深知淳于越对秦王朝忠心耿耿,在朝廷上力争、力主封建论,可如今深陷这场斗争的漩涡之中,就难保不遭殃。
扶苏的心突突狂跳,恐惧如寒风丝丝入骨,他不敢深想,却又无法不想,只盼那熟悉的身影不要出现在这刑场之中。
扶苏从第一个铜人跟前,一步步缓缓地走到第十一个铜人跟前,他的目光如炬,那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又夹杂着隐隐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