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诗集59 第7章

作者:李义逐日 分类:短篇 更新时间:2025-11-04 08:03:00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清明雨湖】

雨笔湖绽诗,清明柳色滋。

临流追雅契,何惭兰亭卮。

赏析:

《清明雨湖》赏析

这首小诗以“清明雨湖”为画布,将新颖比喻、时令节日与文人典故熔于一炉,短短四句既绘出清明雨景的灵动,又藏着对文人雅趣的追慕,意韵清浅却耐人寻味。

首句“雨笔湖绽诗”是全诗的“诗眼”,开篇便以奇巧比喻破题——将绵绵春雨比作灵动的“笔”,将湖面溅起的水花视作笔尖流淌出的“诗”。“笔”与“诗”的意象,让原本寻常的雨湖景致瞬间有了文气与动感:雨落湖面不是简单的“溅起水花”,而是“笔”在湖面“书写”,每一朵涟漪都成了有韵律的“诗行”,既呼应了用户给定的核心意象,又为全诗奠定了雅致的诗意基调。

次句“清明柳色滋”则顺势接入“清明”这一节日,让景与节自然勾连。清明时节本就多雨,“雨笔”的意象在此有了时令依托;而“柳色滋”三字,既写春雨滋润下柳树抽芽、绿意渐浓的实景,又暗合清明“插柳”“折柳”的习俗,让节日氛围在景物描写中悄然落地,无刻意点染之痕。

颔联“临流追雅契,何惭兰亭卮”,则从“赏景”转入“抒怀”,并巧妙嵌入“兰亭雅集”的典故。东晋王羲之与友人于兰亭临水宴饮、赋诗唱和,留下“曲水流觞”的文坛佳话,“兰亭卮”(“卮”为古代酒器)便是这一雅事的象征。诗人站在雨湖边,望着“雨笔写湖诗”的景致,生出追寻古人“雅契”(高雅意趣)的心境;而“何惭”二字更显洒脱——不必自愧不如兰亭雅集的盛事,眼前这清明雨湖、雨落成诗的情景,本身就是一段足以媲美古贤的雅趣,既写出对文人风骨的向往,又流露对当下景致的珍视。

整首诗以“雨”为线,串联起“湖景”“清明”“雅典”,从具象的雨湖之美,到节日的文化意涵,再到文人的精神追求,层层递进,景中含情,典中见志,读来如临清明雨湖,既赏得眼前景,又品得心中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