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江军来到蒙毅身旁,看着下方一个巨大的沙盘,眼中露出震撼之色。
好似山川起伏跌宕,地势地形地貌皆复刻在上面。
沙盘虽小,却犹如一个微型世界,有缩地成寸之能,记录着秦朝北疆的山川湖泊。
“西起临洮,东抵潦東。”
“万里长城?”
看着那个绵延起伏的城墙,江军下意识脱口而出。
“万里长城?”
“好名字,那以后这城塞筑好之后,就叫长城吧!”
蒙恬眼神炯炯有神,打量着身旁的江军,笑着道。
江军也在打量着蒙恬,标准的国字脸,尤其是满脸的胡须,让人印象深刻。
古人讲究一个,父在不留须。
由此可见,那位战功赫赫的老将蒙武,应是不在了。
“让蒙将军见笑了,小人只是随口乱说罢了。”
江军再次使出必杀技,憨傻一笑,摸了摸自己的大光头道。
“江教官实在太谦虚了,就是随口一说,就破解了困扰某多日的难题。”
“好啊!实在精妙,如此才能更加无懈可击。”
蒙恬再次拿起长城模具,进行拼装处理,把西段连接至临洮县,东段倒没有去挪动,因为那里就是直抵潦东大海。
江军脸上憨态可掬,心中却有些波涛汹涌。
自己无意之中,也参与到了历史之中了嘛?
给万里长城命名?
给万里长城定下了基础?
巧合,纯属巧合而已。
甩开心头的杂念,江军看着沙盘上壮丽山河,叹息道:“长城虽好,却要无数人为之献出生命。”
蒙恬听闻,并没有反驳,而是话锋一转道:“北方胡狄,千年以来,一直都是中原腹地之大患。修建城塞抵御胡狄入侵的历史,由来已久,并非我秦人独创。”
“秦国,赵国,燕国立国数百年,皆修建了城塞。只需将原有的城塞进行拼接,工程量虽大,但仍在可控范围。”
“有人牺牲,有人奉献,有人坚守,才有人安享这盛世繁华。”
“你可知每一年,有多少神州子民,惨死胡狄刀下?”
蒙恬离开了沙盘,走向了木几前,屈膝跪坐下来,然后向江军招手示意。
江军走了过去,对着蒙恬拱了拱手,然后也屈膝跪坐下来道:“请蒙将军赐教。”
“帝国一统天下,不过数月。”
“就是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北疆各县上报遇袭的奏章便有多达上百份。”
“其中有十七个乡亭永远消失了,当然这只是人口,后续帝国依旧会迁徙人丁。”
“有明确记载的死亡人数接近二千余,被掳走的妇幼多达五千余众。”
“这还仅仅只是四个月,如果以长远计,一年可能会死伤数以万计的黔首。”
“那十年呢?”
“百年呢?”
“陛下何等雄才伟略,绝不会坐视这种情况持续的发生。”
“我大秦还未一统天下之时,灭赵之后,陛下便与某谈及此事。”
“把燕赵秦城塞连成一片,乃是数年前就定下之国策。”
“一,可屯兵。”
“二,可增加胡狄南下入侵之成本,再也无法几十人小规模即可来去如风,劫掠乡亭。”
“来的过多,一旦被巡防戍卒发现,点燃烽火台。在大规模支援赶来前,没有及时撤出的话。那他们就不是入侵,而是送死。”
“三,胡狄不善城战,弓马之术娴熟,此举可避敌之长,消弭骑兵强大冲击之力。”
“四,天下数百年纷争战乱,诸国相互征伐,界线固若金汤。陛下决意打破这些沉疴政恶,恢复交通,保护商路。”
“五,六国虽灭,其心未死。六国残军尚有百万之众,为天下永定,俢驰道筑长城,皆可让他们有条谋生之路,不会轻易被有心之贼利用。”
“综上所述,江教官还觉得劳民伤财否?”
蒙恬并没有表面那般粗鲁,反而心思沉稳细腻,耐心解释道。
说完之后,他又舀了一杯清水,喝了起来。
“我非常认同蒙将军的观点,并非是觉得此举是劳民伤财的政治秀。”
“我只是觉得,这么多的浩大工程同时进行,如此不恤民力,恐非长久之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伟大征程,朝廷如此急切,是把几代人的事,都一块给做完了。”
“如果以五年为一个时间点,每五年完成一件大工程。”
“这样会不会更好些?”
“朝廷也能按部就班,进行修生养息之策,逐步推进浩大工程。”
“也能给天下黔首减轻些许压力,让他们更多一些时间陪伴家人,精修于农事。”
作为后来人,江军知道,这个新生的帝国,有着无与伦比的气魄。
它闪耀如流星出世,划破天穹,吞并八荒六合。
但也很快如同流星,转瞬即逝,短短十几年便轰然倒塌。
“你觉得这是苛政?”
“江教官久居山野,不通政事。”
“天下没有统一之前,你可知天下黔首,每年要服多久的徭役?”
蒙恬语气平淡,似乎看穿了江军的心思,沉声问道。
“并不太清楚。”
江军摇了摇头,后世对于战国的史册少之又少。
“徭役分三等,更卒,正卒,戍卒。”
“更卒,每年只需要服一个月的当地工程徭役即可。”
“正卒,则是由官府组织,年满十六男丁,皆要参加,接受为期一年的军事武备训练。”
“戍卒,也是朝廷征发,所有成年男丁,接受过统一军事武备训练的正卒,则要继续前往边塞为国戍边一年。”
“这是大秦一统天下之后,颁发的新徭役制度。”
“五百年乱世春秋,诸国征伐混战,徭者无常期,令至无归期。来时少年身,归时思乡魂。”
“绝大多数兵役非死即残,频繁征战,每岁接连征发数月之役已是大庆之年。”
“赶上战事吃紧之年,举国丧白,稚童持剑疆场,古之不绝。”
“大秦得以让天下稚童不再喋血疆场,让天下人从此不再颠沛流离它乡。”
“农者耕其食,工者善其器,兵者精其戈,吏者通其法。”
“天下人按部就班,各司其职。”
“如此壮哉天下,政通人和。”
“陛下剑之所指,举国同忾,谁可堪敌?”
蒙恬俨然化身成了一位狂热的追随者,他好似一名朝圣者,眼神充满了火热的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