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岁月:从助理工程师开始 第11章 荒野中的公路

作者:夏雨诗桥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4 07:16:49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班车经过数小时的颠簸,终于在黄昏时分抵达了扎佐镇。

车门一开,一股混杂着泥土、草木和牲畜粪便的气味扑面而来,与林城市区的繁华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蔡卫国和张勇提着简单的行李,脚下踩着坑洼不平的土路,班车卷起的尘土让他们不得不眯起眼睛。

扎佐镇远比他们想象的要简陋。

镇上只有一条主街,两侧是低矮的砖瓦房和木结构老屋,稀疏的店铺门可罗雀。

没有市区的霓虹灯,只有几盏昏黄的白炽灯,勉强照亮着狭窄的街道。

远处,连绵的山峦在暮色中显得更加巍峨,也更加荒凉。

“蔡工,这地方……真是……”张勇看着眼前的一切,忍不住低声感叹,语气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失望。

他原本以为,跟着蔡卫国,至少能在一个稍微体面点的项目上大展拳脚,没想到一来就是这种“流放之地”。

蔡卫国拍了拍他肩上的灰尘,目光平静地扫过四周:“环境是差了点,但活儿总要有人干。”

他心里清楚,这正是王建业的目的,想用艰苦的环境消磨他的意志。

但他骨子里那股越挫越勇的韧劲,此刻被彻底激发了出来。

他们很快找到了公路项目部的临时驻地。

那是一排用石棉瓦和木板简易搭建的棚屋,紧挨着一条小溪。

屋里只有几张简陋的木板床,用几块砖头垫高,上面铺着薄薄的褥子。

一张破旧的桌子摇摇晃晃,上面摆着几只缺口的搪瓷碗。

连个像样的卫生间都没有,只有几口大水缸,里面装着从山下挑上来的浑浊水,上面漂浮着几片枯叶。

项目部负责人老高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皮肤黝黑,一口林城方言说得飞快。

他热情地迎了上来,递上两杯浑浊的茶水,茶水里飘着几根茶梗:“哎呀,蔡技术员,张技术员,你们可算来了!王总那边催得紧,说是来了个技术骨干,可把我们盼来了!”

老高显然还没意识到这次调动背后的暗流涌动。

蔡卫国和张勇放好行李,老高便迫不及待地带着他们去工地。

扎佐镇公路项目,顾名思义,就是修一条连接镇上和外界的简易公路。

工地现场,几台老旧的设备停靠在路边,机器上沾满了厚厚的泥土。

一台“东方红”推土机,履带磨损严重,车身锈迹斑斑,柴油味刺鼻,启动时常常要发动好几次。

旁边是一辆“解放”牌自卸车,轮胎磨得发白,车斗里还残留着上次运土的痕迹,车门摇摇欲坠。

更远处,一台老式手扶压路机孤独地停着,看上去比人都老,启动全靠人力推拉。

工人们正用铁锹和锄头,在崎岖的山坡上清理着碎石和泥土。

他们的动作缓慢而费力,每挖一锹土,都要喘上几口气,效率低得让人心焦。

“蔡工你看,这就是咱们要修的路!”老高指着前方蜿蜒的土路,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这山路难修啊,都是石头,一下雨就打滑。上面催着要进度,可这条件……”

蔡卫国仔细观察着路基的土质、坡度,以及周围的山体情况。

他发现,这里的地质条件比林城市区复杂得多,很多地方都是风化岩层和松散土体,土层薄,岩石多。

一旦下雨,极易发生滑坡,路基冲毁,甚至威胁到下方村庄的安全。

而目前的施工方式,完全是靠人力和几台老旧设备,效率低下得令人发指。

推土机轰鸣着,却只能缓慢地推移一小堆土石,然后频繁熄火,每次修理都要耗费半天时间。

自卸车来回一趟,在泥泞的山路上耗时耗力,往往运送量还比不上人工。

没有水泥搅拌站,混凝土需要人工拌合,工人用铁锹在地上搅拌,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安全隐患更是无处不在。

工人们在没有专业防护绳索的山坡上作业,头顶是随时可能滚落的碎石。

爆破作业时,虽然会设置简易的警戒线和鸣笛示警,但防护掩体多是临时搭建的土堆,人员撤离距离也往往不足,全凭经验判断,风险极高。

夜间施工时,工地只有几盏煤油灯和手电筒,光线昏暗,根本看不清脚下的路和潜在的危险,稍不留神就可能崴脚或被石块绊倒。

蔡卫国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前世公路建设中常用的精确爆破技术、多级边坡防护、完善的排水系统、以及大型机械化施工的场景。

但这些在这里,几乎都是天方夜谭,他得想办法把这些“天方夜谭”变为现实。

当天晚上,蔡卫国和张勇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研究着项目部唯一几张简陋的施工图纸。

煤油灯的光线跳动,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图纸画得潦草,很多细节都没有标注,甚至连地质勘探报告都缺失,只有几条粗略的线路和等高线。

“蔡工,这图纸也太简单了吧?连地质勘探报告都没有!”张勇皱着眉,感到无从下手。

蔡卫国叹了口气:“没办法,这就是现实。我们得自己摸索。”

“明天开始,我们先对整个线路进行一次详细的勘察,把地质情况、排水条件、材料来源都摸清楚。不能盲目施工。”

这里没有精密仪器,一切都得靠人力和经验。

他想起林城的少年宫项目,王辰宇为了他能和公司总经理王建业吵起来,争取到他继续指导少年宫项目的技术核心地位。

少年宫项目还在林城等着他,他必须尽快在扎佐镇干出成绩,才能有更多的话语权。

夜深了,棚屋里只有煤油灯发出微弱的光。

蔡卫国和张勇躺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盖着薄薄的棉被。

听着窗外山风呼啸,带着潮湿的泥土味,偶尔还能听到远处的狗吠声和虫鸣。

蔡卫国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林城市区少年宫工地热火朝天的景象,以及妹妹蔡蕊在大学里读书的模样。

他知道,这条扎佐的公路,将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个完全由他“主导”的项目。

虽然环境艰苦,条件恶劣,但这里也是一片空白,意味着巨大的改造空间和无限的可能。

他相信,无论在哪里,只要有知识,有毅力,他都能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这个时代。

扎佐镇,新的起点,新的挑战,正等待着他。

而少年宫项目,在林城的城市中心,依然在等待着他的归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