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岁月:从助理工程师开始 第38章 评审会

作者:夏雨诗桥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4 07:16:49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马胖子的阴影,如同跗骨之蛆。

一周后便化为现实的利刃,直插林城一建的心脏……

市建委,技术专家评审会。

气氛,从一开始的鼓掌。

再到激烈讨论。

最后死一般沉寂。

就在五分钟前,主讲人蔡卫国用一场堪称完美的报告,征服了在场几乎所有的专家。

他的那些精密图表和震撼数据,构建出一个混凝土技术的新世界。

那本该是属于一建公司的高光时刻!

可现在,所有荣光都被彻底击碎。

......

“小蔡同志的报告很精彩,理论扎实,数据详尽。一建公司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值得肯定。”

“下面,请各位专家提问。”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中年人举起了手。

“我有一个问题。”发问者,是市设计院总工程师,刘总工。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斯文儒雅的男人。

他就是马胖子请来的“杀手锏”!

“蔡工的报告里,大量使用了粉煤灰和矿渣粉。

依据科学,这两种工业废料,虽然能降低成本,但其中含有的活性二氧化硅和碱性物质,在潮湿环境下,有可能会与水泥中的碱发生反应。

生成具有膨胀性的硅酸凝胶,从而导致混凝土在几年后产生内部膨胀、开裂,甚至结构失效。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碱骨料反应’,一种混凝土的‘绝症’。”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绝症”

两个字,如同一道惊雷,在所有人心头炸响。

建筑行业,安全就是天!

任何与“隐患”、“风险”挂钩的技术,都等于被判了死刑!

角落里,陈科长的心腹,嘴角那抹抑制不住的得意,刺痛了王辰宇的眼睛。

王辰宇站在队伍末尾,拳头早已攥得发白。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从刚才的欣赏、赞叹,瞬间变成了质疑、审视,甚至还有一丝怜悯!

刘总工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如同手术刀般冰冷,直刺台上的蔡卫国。

他嘴角微微上扬,声音不大,却传遍了会议室的每个角落:

“蔡工,你的报告很精彩,但也很……天真。

对于这种可能在三五年,甚至十年后才爆发的致命问题……

你如何保证你的‘一建零号’,不是在为我们林城未来的建筑,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这个问题,不是刁钻,是绝杀!

“碱骨料反应”是长周期化学反应,根本无法在短期内验证!

他这是要用一个“莫须有”的未来风险,直接将“一建零号”钉死在耻辱柱上!

王敬忠的呼吸都停滞了,钱总工的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

完了!

这一招,根本无解!

所有人的目光,都化作实质性的压力,死死地压在蔡卫国身上。

蔡卫国非但没有慌乱,反而拿起粉笔,走到了会议室的黑板前。

在王辰宇期待的目光中,他拿起一支粉笔,径直走向会议室角落那块几乎被遗忘的黑板。

“刘总工提了一个非常专业,也非常重要的问题。”

他先是肯定了对方,随即话锋一转,“但我想,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碱骨料反应。”

他在黑板上,徒手画出了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链。

“唰唰唰!”

粉笔在黑板上急速飞舞,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链,在他手下行云流水般呈现。

“碱骨料反应,需要三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一,骨料中含有足量的活性二氧化硅!”

“二,混凝土中有足够量的碱!(主要是氧化钠和氧化钾)”

“三,持续的潮湿环境!”

写完,他“啪”的一声将粉笔拍在黑板槽里,转过身,目光如炬,直视脸色开始变化的刘总工。

“而我们的‘一建零号’,从根源上,就断绝了它发生的一切可能!”

“第一,活性骨料?我们对林城大部分地区的砂石进行了最严格的岩相分析,结论是——活性二氧化硅含量远低于临界值,属于惰性骨料!这是报告!”

蔡卫国一个眼神,王辰宇立刻上前,将一份报告,“啪”的一声,放在了周主任和刘总工面前的桌上!

刘总工眼皮一跳,没去碰那份报告。

蔡卫国的声音却紧追而至,愈发激昂!

“第二,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刘总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轰!

这句话,无异于当众撕下了刘总工“技术权威”的伪装!

刘总工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

“你……!”

蔡卫国根本不给他反驳的机会,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洪钟大吕!

“大量的国际前沿研究早已证明,当粉煤灰和矿渣粉这类活性掺合料的掺量,超过一个临界值(粉煤灰25%,矿渣50%)时。

它们会疯狂抢夺水泥水化产生的氢氧化钙,从而急剧降低孔溶液的PH值!”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它们会极大地‘抑制’,而不是‘促进’碱骨料反应!”

“这在国际上,被称为‘泊索兰效应’!一种利用潜在风险,反向增强混凝土性能的试验方案!”

“刘总工,你眼里的‘绝症’,在我们手里,是延长寿命的‘仙丹’!”

“第三,潮湿环境?”

“我们通过优化级配,将水胶比降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低点!混凝土内部结构致密到水分子都难以渗透,你担心的外部水分,连门都进不来!”

蔡卫国的气场,已经完全笼罩了整个会场!

“所以,刘总工”

他的声音充满了斩钉截铁的自信,“你担心的‘绝症’,在我们的配方体系里,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生存的土壤!”

“我们的混凝土,不仅不会得‘绝症’!反而会因为‘泊索兰效应’带来的二次水化,后期强度持续增长!

它比普通混凝土,更耐久,更长寿!”

一番话,有理有据,引经据典,从机理到对策,层层递进,逻辑完美闭环!

这哪里是答辩?

这分明是一场单方面的学术碾压!

刘总工嘴唇哆嗦着,想反驳,却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知识储备,在这个年轻人面前,简直就像个笑话!

“泊索兰效应”?

“孔溶液PH值”?

他听都没听过!

他彻底懵了,大脑一片空白,只能像个木偶一样僵在原地,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

那些目光里,再没有了对权威的敬畏,只剩下赤裸裸的震惊、同情,和一丝……鄙夷。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静得能听到每个人的心跳。

会议,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僵局。

就在王敬忠等人以为大局已定,刚要松一口气时。

刘总工,似乎想到了什么,他嘶哑着嗓子,发出了最后的反扑。

“好!说得好!就算你的理论完美无缺!”

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来,指着蔡卫国。

“但理论终究是理论!”

“十年!二十年后!如果因为你的‘泊索兰效应’出了问题,导致楼塌人亡,这个责任,谁来负?!”

“你,蔡卫国个人负责吗?!”

“还是你和整个林城一建的未来,为这个‘万一’做终生担保?!

“你,和你们公司敢吗?!”

.........

评审会最终以“待进一步研究”为由,暂时休会。

刘总工的“远期风险论”像一根刺,扎在了林城一建的心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