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卫国皱了皱眉,快步走了过去。
“怎么回事?“
“蔡工,来了一群人,说是质监站的,要对我们的工程进行突击检查。“
那个工头压低声音说,“我看他们来者不善。“
蔡卫国心中一沉。马耀明刚被抓没几天,这边就来了突击检查?
“他们在哪?“
“在三号楼那边。“
蔡卫国快步走向三号楼,蔡蕊紧跟在后面。
楼下,几个穿着制服的人正在拿着各种仪器检测。
为首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戴着眼镜,表情严肃。
“请问您是?“蔡卫国走上前。
“我是市质监站的副站长孙建国。“
那人头也不抬,“你就是蔡卫国?“
“是的。请问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
孙建国终于抬起头,冷冷地看着蔡卫国,“我们接到举报,说你们这个项目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
现在进行突击检查,发现了不少问题。“
“什么问题?“
蔡卫国心中有数,但还是要问清楚。
“钢筋间距不均匀,混凝土表面有蜂窝,梁柱节点处理不当……“
孙建国一口气说了一大串,“这些都是严重的质量缺陷!“
蔡卫国听了,差点笑出声来。这些所谓的“问题“,都是他刚回来时故意留下的那些。
现在已经全部整改完毕,根本不存在质量隐患。
但他知道,对方的目的不是真的找问题,而是要给他施压。
“孙站长,您说的这些问题,我们都有整改记录。“
蔡卫国不慌不忙地说,“而且都经过了复检验收,完全符合规范要求。“
“整改?复检?“孙建国冷笑一声,“谁给你们复检的?质监站有这个记录吗?“
“当然有。“
蔡卫国从随身包里面掏出一个文件夹,“这是所有的整改和复检记录,都有质监站的签字盖章。“
孙建国接过文件看了看,脸色变得有些难看。这些记录确实齐全,而且都是正规的程序。
但他咬咬牙。
“就算你们有整改记录,但现场情况呢?我们现在看到的还是有问题!“
“那我们就现场测试。“
蔡卫国直接把他们带到了之前被砸掉重建的那面墙前,“孙站长,您可以用任何设备检测,如果发现一个数据不达标,我承担全部责任。“
孙建国没想到蔡卫国这么自信,心中开始打鼓。但既然话已经说出口,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半个小时后,所有的检测数据都出来了。
密实度:98.2%
强度:超过设计要求
钢筋保护层厚度:完全符合规范
所有数据都完美无缺!
孙建国看着这些刺眼的数字,脸色越来越难看。他没想到蔡卫国的工程质量竟然这么高。
“孙站长,还有什么问题吗?“蔡卫国问。
“没……没问题。“
孙建国咬着牙说,“但是,我们还需要对其他部位进行检查。“
“随时欢迎。“蔡卫国摊摊手,“整个工地都在这里,您想查哪里就查哪里。“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孙建国带着人马不停蹄地检查了整个工地。从地基到主体,从材料到工艺,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但结果所有的检测数据都完美得无可挑剔!
最后,他们灰头土脸地离开了工地。
“哥,刚才那些人是干什么的?“蔡蕊有些不明白。
“一些不怀好意的人。“蔡卫国淡淡地说,“不过已经解决了。“
“你就不担心吗?“
“担心什么?“蔡卫国笑了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看着哥哥自信的样子,蔡蕊心中的担忧也渐渐消散。
质监站的突击检查不过是马耀明倒台前的最后一击。
如同困兽的垂死挣扎。
蔡卫国带着妹妹回到家,刚坐下没多久,老式电话机铃声就急促地响起。
“喂,蔡工!我是王辰宇!”电话那头,王辰宇的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马耀明被判了!贪污受贿罪,五年!”
蔡卫国握着话筒,心中没有半点波澜。
“还有,孙建国被停职检查了!赵书记亲自下的命令!说是'不能让害群之马破坏林城的建设大业'!”
“知道了。”
蔡卫国平静地回应,挂上电话。
蔡蕊坐在一旁,好奇地看着哥哥:“哥,什么事这么高兴?”
“没什么,一个阻碍林城建设的人被绳之以法了。”
蔡蕊眨眨眼:“就是那个想害你的人?”
蔡卫国笑了笑:“不是害我,是害整个林城的建设事业。”
蔡蕊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突然问道:“哥,你真的这么喜欢建筑吗?”
“不是喜欢建筑,是喜欢创造。”
蔡卫国看向窗外,目光深远,“看着一栋栋房子从图纸变成现实,看着它们为人们遮风挡雨,这种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
蔡蕊有点听不懂,但也是静静地看着哥哥。
第二天一早,蔡卫国就接到通知,公司要为新成立的技术研发部举行揭牌仪式。
原本简陋的仓库已经焕然一新,门口挂着崭新的牌子——“林城一建技术研发部”。
王敬忠亲自为研发部剪彩,公司几乎所有的中层以上干部都到场了。
“同志们!”
王敬忠站在台上,声音洪亮,“技术研发部的成立,标志着我们一建正式进入了科技兴企的新阶段!”
“蔡卫国同志,作为我们公司的技术骨干,将担任研发部主任一职。我相信,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一建的技术实力将再上新台阶!”
掌声雷动。蔡卫国站在台上,目光扫过台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钱总工满脸欣慰,张勇激动得脸都红了,就连陈科长也不得不挤出一丝勉强的笑容。
“感谢公司的信任。”
蔡卫国简短地说,“技术研发部将全力以赴,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简单的仪式结束后,蔡卫国立刻召集了研发部的全体成员。
二十个人,有老有少,有从技术科调来的老工程师,也有刚从大学毕业的新人。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一个团队。”
蔡卫国环视众人,“研发部的任务,不仅是解决工程中的技术难题,更要开发新技术,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他拿出一张早已准备好的计划表,贴在墙上。
“第一个项目,'蔡氏化学激发技术'的标准化和推广。
这项技术已经得到了市里的认可,但要真正推广开来,还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
“第二个项目,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发。
在'一建零号'的基础上,我们要开发出更多适用于不同环境、不同需求的混凝土配方。”
“第三个项目,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
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我相信,未来的建筑,一定是节能环保的。”
每说一个项目,台下的技术人员就议论纷纷。
这些项目,有些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但正因如此,才充满了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