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混凝土材料?”
刘克明副总工皱起了眉头,语气中带着一丝被冒犯的不悦,
“蔡同志,我们谈的是实际工程问题。混凝土技术发展到今天,基本上已经到头了。
你说的高强度、轻自重混凝土,那只是理论上的设想。”
“是啊,蔡工,你说的这种材料,如果真能造出来,那恐怕是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但现在,我们急需解决的是体育馆的实际建设问题。”
另一位大学教授也摇着头,显然觉得这个年轻人有些好高骛远。
面对质疑的声浪,蔡卫过非但没有退缩,反而向前一步
C30混凝土的强度是30兆帕,三到四倍,那就是90到120兆帕!
C80!甚至C100!这是什么概念?
这是在现有技术体系下,如同神话一般的存在!
“不可能!”
刘克明几乎是下意识地脱口
“全世界都没有商业化应用的C80混凝土,你一个市级建筑公司,说你研发出来了?
年轻人,吹牛也要有个限度!”
他的话,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李院长眼中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
会议室的气氛,从质疑,彻底转向了嘲弄和敌意。
“小蔡,你说的这个……有实际的试块数据吗?”
一位和李院长关系不错的专家,试图给他一个台阶下。
蔡卫国迎着刘克明那几乎要喷火的目光,平静地回答:
“报告里有详细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
“理论?数据?”
刘克明冷笑一声,他绕过会议桌,走到蔡卫国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用手指点了点那份厚厚的报告。
“蔡小同志,我承认,你在化学激发技术上,确实有两下子。
但是,混凝土是一门严谨的、基于经验和实践的科学,不是你一个人的化学实验室!”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回荡在整个会议室。
“C80混凝土!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水泥颗粒的水化率要达到一个极限!
意味着骨料和水泥石之间的界面过渡区要被彻底消除!意味着内部的微观孔隙要趋近于零!”
“这些都是世界级的难题!每一个,都够一个顶尖的科研团队研究十年!”
“你现在告诉我,你们那个刚成立一个月的研发部,就把它攻克了?”
他指着蔡卫国,毫不客气地训斥道:“年轻人,有点成绩就飘飘然,不知天高地厚!这里是省体育馆项目技术研讨会,不是让你来发表科幻小说的!”
“我告诉你,这叫天方夜谭!”
这四个字,像四记重锤,狠狠砸在会议室每个人的心上。
刘克明的话,刻薄,却又“在理”。
他所说的每一个技术难点,都精准地戳在了旧时代混凝土技术的痛点上。
在场的专家,谁都明白C80这三个字背后所代表的恐怖难度。
那不是简单的材料配比,那是对整个材料科学体系的颠覆。
李院长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他想开口为蔡卫国辩解几句,却发现自己也找不到合适的说辞。
因为,连他自己都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
会议室里,气氛尴尬到了极点。
那些之前还对蔡卫国抱有几分好奇的专家,此刻看他的眼神,已经从审视变成了赤裸裸的鄙夷和失望。
一个靠着小聪明,在低端技术上搞出点名堂,就敢在顶级专家面前大放厥词的狂妄之徒。
这是此刻,所有人心中对蔡卫国的统一定义。
王敬忠在林城对他的所有叮嘱,在这一刻,似乎都成了徒劳。
他不是没有小心应对,而是他抛出的东西,已经超出了所有人能够理解的范畴。
在绝对的技术代差面前,任何谦虚和谨慎,都显得苍白无力。
蔡卫国站在风暴的中心,独自承受着所有人的压力。
他没有愤怒,也没有争辩。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刘克明,看着他因激动而涨红的脸,看着他眼中那份属于老一辈技术权威不容置疑的尊严。
他知道,跟他们争论C80的理论,是徒劳的。
就像跟一个古代的铁匠去解释什么是“合金钢”,对方只会觉得你是疯子。
唯一的办法,就是把那块削铁如泥的“合金钢”,狠狠地拍在他们面前!
“刘总工。”
蔡卫国再次开口:“您说的都对。”
他竟然承认了!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刘克明自己。
他准备了一肚子更严厉的训斥,却被蔡卫国这句轻飘飘的“您说的都对”给堵了回去,不上不下,极其难受。
“无论是水化率的极限,还是界面过渡区的消除,亦或是内部孔隙的控制,这些确实都是实现超高性能混凝土必须跨越的鸿沟。”
蔡卫国坦然承认。“但是,”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如刀,“您认为无法跨越,不代表它就真的无法跨越。”
他伸出手,将那份厚厚的报告,推到了会议桌的中央。
“这份报告里,详细阐述了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全新技术路径——活性粉末混凝土,也就是RPC(Reactive Powder Concrete)技术。”
“RPC?”
刘克明皱眉,这个词他闻所未闻。
“没错。”蔡卫国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它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剔除粗骨料,并利用微硅粉等超细活性粉末,最大限度地提高拌合物的密实度,再结合热养护工艺,彻底激发材料活性。”
“简单来说,就是用最极致的颗粒级配理论,和最彻底的化学激发手段,来打造一种全新的、几乎没有缺陷的胶凝材料。”
他的话,让在场的一部分年轻工程师和教授,眼中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但对于刘克明这些老专家而言,这无异于另一套听不懂的“天书”。
“够了!”刘克明不耐烦地打断了他。
“又是新名词,又是新理论!蔡工,我们没有时间在这里听你上课!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个能落地、能解决问题的方案!”
他转向李院长,语气强硬:“李院长,我建议,立刻终止关于这个所谓‘新材料’的讨论!这完全是浪费时间!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在预应力方案上进行深化!”
“我同意总工的意见!”
“对!不能再让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耽误整个项目的进度了!”
立刻有几位专家站出来附和,形势呈一边倒的态势。
李院长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他既欣赏蔡卫国的才华,又不能无视这么多专家的集体意见。
他看着蔡卫国,眼神里带着一丝歉意和无奈。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大局已定的时候。
蔡卫国,却做出了一个让全场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举动。
他走上前,从李院长面前的桌上,拿起了一支笔,一张空白的稿纸。然后,他转身,面对着所有专家,一字一句,声音不大,却如平地惊雷,在每个人耳边炸响。
“我,蔡卫国,林城一建总工程师助理。”
“我愿意以我个人的名誉,以及我未来的全部职业生涯作为担保!”
“如果我无法三天内,拿出抗压强度不低于80兆帕的RPC混凝土试块。”
“我将主动辞去现有的一切职务,并请求省建设厅,在全省行业内,对我进行通报批评,永久吊销我的工程师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