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诗集50 第15章

作者:李义逐日 分类:短篇 更新时间:2025-11-04 08:07:26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沧海怀岛】

沧波晨雾接天涯,浪吻礁岩印岁华。

海柔藏千色,一岛一痴心。

渔歌自古连闽粤,血脉从来共汉家。

潮起潮落帆影瘦,灯明灯灭月痕斜。

纵使风波千万里,根牵故土即归槎。

赏析:

《沧海怀岛》赏析

这首诗以沧海与海岛为意象核心,融晨景之苍茫、岁月之沉淀、血脉之相连与哲理之深邃于一体,在浪涛与灯影间铺展对故土的眷恋,于山海相依中彰显家国同源的深情,字间藏着“根牵故土,心归家园”的赤诚。

首联铺景:沧波岁月,山海相依

“沧波晨雾接天涯,浪吻礁岩印岁华”开篇即勾勒沧海晨景的浩渺与厚重。“沧波晨雾”将海水与晨雾交融,延伸至“天涯”,尽显海域的辽阔无垠;“浪吻礁岩”以拟人化的“吻”字,写海浪千百年来轻拍礁石的温柔,而“印岁华”则将这日复一日的触碰化为岁月的印记——礁石上的斑驳,既是海浪的雕琢,更是时光沉淀的见证。首联以“接天涯”的苍茫与“印岁华”的细微相衬,让山海之景不仅是自然画卷,更成为承载岁月与情感的载体,为全诗奠定“景中含情、静中藏思”的基调。

颔联凝情:海藏千色,岛寄痴心

“海柔藏千色,一岛一痴心”承续首联的海景,将笔触转向情感内核。“海柔”写出海水的包容之态,“藏千色”则暗喻这片海域孕育的丰富生命与多元风情;而“一岛一痴心”堪称点睛之笔——每一座漂浮于沧海的岛屿,都像一颗跳动的心脏,承载着对故土的眷恋与牵挂。这里的“痴心”并非儿女情长,而是海岛与大陆血脉相连的赤诚,将自然景观与家国深情无缝交融,让“岛”的意象从此有了情感的温度。

颈联溯脉:渔歌连境,灯火守望

“渔歌自古连闽粤,血脉从来共汉家”笔锋转向历史纵深与民族根系。“渔歌连闽粤”以“渔歌”这一鲜活的生活符号,打破山海阻隔,写出两岸渔民世代相通的生活印记;“血脉共汉家”则直指民族本源,强调无论相隔多远,同根同源的血脉从未断裂。两句从“生活相通”到“血脉同源”,层层递进,将地理的距离消解于历史与文化的联结中。

“潮起潮落帆影瘦,灯明灯灭月痕斜”则以动态之景写时光流转中的守望。“潮起潮落”是自然的节律,“帆影瘦”暗含渔民往返的辛劳;“灯明灯灭”是夜晚的灯火,“月痕斜”是时光的痕迹,两者相衬,画出一幅“昼有帆影穿梭,夜有灯火相望”的长卷,道尽海岛与大陆从未停歇的牵挂。

尾联明理:根牵故土,心有归槎

“纵使风波千万里,根牵故土即归槎”收束全诗,回应前文的情感与意象,点出核心哲理。“风波千万里”喻指历史与现实中可能存在的阻隔与挑战,而“根牵故土”则是破题之钥——只要血脉根系与故土相连,心灵就永远不会漂泊。“归槎”(归乡的船)一词,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道破:真正的归宿不在地理的远近,而在“根”的联结;爱国之情,终究是对故土的认同,对血脉的坚守。

全诗以“海与岛”为喻,从晨景的苍茫到情感的赤诚,从历史的联结到现实的守望,最终落于“根牵故土”的哲理。没有激昂的呐喊,却在“浪吻礁岩”“灯明月亮”的细微处藏着深沉的家国情怀,让“血脉同源、根在故土”的信念如沧海之水,绵长而坚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