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诗集50 第17章

作者:李义逐日 分类:短篇 更新时间:2025-11-04 08:07:26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南沙丹心】

南沙晓浪拍礁斜,渔火残星映海沙。

海中丹心放,开出万里霞。

戍旗猎猎迎风立,岁月茫茫护界华。

潮涌千重承壮志,波连九域接天涯。

莫道沧波隔远梦,寸心如火暖谁家?

赏析:

《南沙丹心》赏析

这首诗以南沙群岛的晨景为底色,融海疆之阔、坚守之诚、岁月之沉与哲理之暖于一体,借“海中丹心”的奇绝意象,在浪涛与戍旗间铺展守岛将士的赤诚,于沧波万里中点亮家国情怀的光芒,字间藏着“寸心坚守,即暖家国”的深沉暖意。

首联铺境:南沙晨景,静中藏力

“南沙晓浪拍礁斜,渔火残星映海沙”开篇即勾勒南沙黎明的静谧与生机。“晓浪拍礁斜”以“斜”字写海浪轻拍礁石的动态,不疾不徐却绵延不绝,暗喻海疆的恒常与坚守;“渔火残星映海沙”则以“渔火”的暖光与“残星”的微光,在晨雾未散时映照沙滩,既有生活气息,又藏黎明前的宁静。首联未直言“坚守”,却以“晓浪”“残星”的日常之景,铺垫出南沙海域“日夜不息、生生不息”的底色,为全诗奠定“景中含情、静中蓄力”的基调——这片海的静谧之下,是无声的守护。

颔联凝魂:丹心绽放,霞映海天

“海中丹心放,开出万里霞”承续首联的海景,以奇绝想象将情感推向高潮,堪称全诗的灵魂。“丹心”本是抽象的赤诚之心,诗人却让它“在海中盛放”,打破虚实的界限;而这朵“丹心之花”更“开出万里霞”,将无形的情感化为有形的霞光,从海面铺向天际,绚烂而炽热。这里的“丹心”既是守岛将士对家国的赤诚,也是华夏儿女对海疆的牵挂;“万里霞”则是这份赤诚的光芒——它照亮了南沙的晨空,更照亮了“寸心映家国”的信念。此联以“实写海景”托“虚写深情”,让“丹心”的意象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的重量,将“爱国”从宏大的概念化为可感的“霞光”。

颈联溯志:戍旗迎风,岁月护疆

“戍旗猎猎迎风立,岁月茫茫护界华”笔锋转向守岛的实景与使命,将“丹心”的情感落地为具体的担当。“戍旗猎猎”写旗帜在海风中招展的动态,一个“立”字尽显坚定——无论风浪如何,戍旗始终挺立,象征守岛将士的不屈;“岁月茫茫”点出时光的漫长,而“护界华”(守护疆域的光华)则道破坚守的意义:他们在茫茫岁月中守护的,是国家的疆土与尊严。

“潮涌千重承壮志,波连九域接天涯”进一步拓展意境。“潮涌千重”写南海的壮阔,潮水承载的不仅是海浪,更是守岛人的壮志豪情;“波连九域接天涯”则将南沙与“九域”(华夏大地)相连,即便远在天涯,海疆的波涛也与整个国家血脉相通。这一联从“个体坚守”到“家国相连”,让“丹心”的意义超越了南沙一隅,成为整个民族对疆域完整的共同守护。

尾联明理:寸心如火,暖及家国

“莫道沧波隔远梦,寸心如火暖谁家?”收束全诗,以设问点出核心哲理,余韵悠长。“沧波隔远梦”点出南沙的遥远——大海茫茫,似乎隔断了与故土的距离;但“寸心如火”却给出答案:纵使相隔万里,守岛人炽热的“寸心”从未冷却。“暖谁家?”的设问暗藏答案:这团火焰温暖的,正是身后的“家国”。哲理昭然:真正的家国情怀,从不受距离阻隔;哪怕身处天涯,只要心中有对故土的赤诚与坚守,这份温暖便能跨越山海,抵达家国的每一寸土地。“寸心”虽小,却能因“坚守”而拥有照亮万里的力量。

全诗以“南沙晨景”起,以“丹心霞光”兴,以“戍旗岁月”承,以“寸心暖家”合,将海疆的自然之美、守岛的坚守之诚与家国的血脉之连熔于一炉。没有激昂的口号,却在“晓浪拍礁”“戍旗猎猎”中见担当;没有直白的抒情,却让“海中丹心”“寸心如火”的意象自带温度。最终在“沧波隔不断赤诚”的哲理中,让爱国之情既有“万里霞”的壮阔,又有“寸心暖”的真切,道尽“坚守即光芒,赤诚通家国”的深刻内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