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三。
晨雾刚散,青石门楼便浸在了暖融融的日光里。
守门的兵卒刚换过岗,腰间铜铃随着站姿调整轻轻晃响。
城门下早排起长队,挑着竹筐的货郎踮脚往前瞅,筐里新采的菱角还带着塘泥湿气。
混着过往行人商贩。
林游提着酒壶携带青石入了城。
山神李明启的嘱托,他一直记着,此行便是为了送张屠夫的魂魄进入轮回。
自己虽能打开阴阳关隘,入那冥界。
但那终究是取巧的法子,加之生死轮回最终还是得阴司拍板。
所以还是由城隍阴司送他去那阴司地府的好,既合规也更合理。
城隍。
守护城池之神,专责某一地区的大小阴间事务。
所以城隍庙一般多设立在城中。
刚穿过深邃城洞,热闹与喧嚣便扑面而来。
街面上人潮涌动,挑夫扛着粮袋匆匆而过,货郎推着新鲜蔬菜,穿短打的孩童拿着麦芽糖一边咀嚼一边跑动。
几个挑着担子的菜农围在街角讨价还价,粗哑的嗓音混着市井喧嚣满是鲜活的气息。
抬头辨别了一下方向。
循着香火的气息,林游人群中一路前行。
城隍庙内香烟袅袅。
给了庙祝三枚铜钱,林游取了一炷清香走了进去。
虽只是天色刚亮,城隍庙内却已有香客上香。
除开贩夫走卒。
其中甚至还有两名衣着华丽的妇人,态度很是虔诚。
在后面等了一会儿。
林游持香上前。
“地祇居幽,司土守疆。阴阳交感,二气为纲・・・・・”
站在城隍神像前,林游持香的手微微垂下,目光凝望神像在心中默念:“城隍尊神,掌一方幽明,司万民祸福,散修林游前日受长岗山山神所托,今以三柱清香为引,请尊神开冥府通道,引枉死生魂张大志入轮回正途·····”
那香烟似有了灵性,随着林游心头的默念缓缓升腾飘向了供奉在高台上的城隍神像。
那原本凝立不动的神像,眼睫似是蒙了层极淡的光晕。
香烟缠绕神像的瞬间,城隍阴司内。
“嗯?”
正在案后翻阅籍册的长泽城隍吕坤忽的皱眉抬起头来。
一旁协助的文判察觉城隍的反应,不由看了过去:“吕····”
只是他口中的疑惑还未说完,便被表情凝重的城隍吕坤抬手打断。
同时,三缕青烟自堂中升腾,绘出了庙宇内的情形。
一道裹挟着祷词的空明声径直落入了一众阴司鬼差的耳中。
声音很清晰,清晰的仿佛对方就站在他面前低声诉说一样。
“这····”
“城隍大人?”
一众阴司鬼差均是面露错愕。
城隍吕坤没有回应,只是凝神看着堂下。
少顷。
那声音与青烟慢慢消失不见,只是声音离去,一众鬼差眼中的错愕与惊讶却依旧挂在脸上。
这般场面。
他们当了这么久的阴司鬼城还真是从未见过。
“山神托付,先生善举,本神已尽知晓。”
短暂的惊讶与迟疑后,城隍吕坤抬头看向了前方缓缓说道。
庙宇内。
原本萦绕在殿内的香烟被一股无形之力牵引,缓缓汇聚成一道朦胧的声线在林游耳畔响起:“孤魂困于阳世,本就是阴阳失序之憾,本神自当设法相助,只是阴阳有别,还请林先生稍等。”
这声线带着神祇特有的厚重与悠远,却又不失体恤。
林游眼神微闪。
这反应速度有些快啊。
几乎是自己这边刚说完,那边就来了反应。
惊讶之余,林游向着城隍神像拱手道谢:“多谢城隍。”
“先生不必多礼。”
林游拱手道谢的瞬间,那道厚重悠远的声线再度响起:“先生承山神所托,愿为孤魂奔波,此乃心怀善念之举,本神亦当感念,今夜子时,阴差便会前来寻你,引对方生魂入阴司,辨其因果,助其轮回。”
末了,那道声线渐趋轻柔,似要融入缭绕的香烟之中:“待对方魂入阴司得入轮回,亦是先生积下的功德。”
“多谢。”
林游再度拱手。
随后转身向着城隍庙宇外走去。
周遭的香客们一时都愣在了原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满是茫然与错愕。
偌大的城隍庙内竟只剩下彼此交错的目光,静得能听见香烛燃烧时细微的噼啪声。
“刚才那个声音·····你们···听见了没?”
“是城隍大人!城隍大人显灵了!”
“城隍大人保佑!求您保佑我家顺遂平安!”
“城隍大人显灵了!”
“城隍大人慈悲!”
“······”
迟了一会儿。
终于有人按捺不住心头的悸动,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打破了这份沉寂。
来此上香的香客们反应过来。
呼喊声、叩拜声此起彼伏,原本还带着几分拘谨的香客纷纷红着眼眶对城隍神像连连叩首。
原来方才那道清晰的声音,并非只有林游一人听见。
这份突如其来的回应,让所有人都沉浸在了巨大的震撼与狂喜之中,久久无法平静。
但在这其中,有一名类似管家的中年男子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连忙快步跑了出去。
城隍显灵固然令人惊讶。
但能让城隍显灵的人·····
可当他追出来时,早已没有了林游的身影。
“阿福阿贵,你们快过来!”
不过这难不倒他,短暂迟疑后,管家向着外面守着轿子的几名家丁招呼了起来。
几名家丁闻言快步跑了过来:“方管家。”
“刚才你们可有看见人离开这里?”
方管家直言问道。
“这····”
阿福阿贵等人面面相觑,这问题问的。
此时的城隍庙虽人不多,可也不是一个都没有的。
“我的意思是,你们有没有看见一位穿着青衫,手里拿着酒壶的男子离开。”
方管家自知失言,连忙改口询问。
“这····”
“有的有的,确实有这样一位。”
阿福在回忆,阿贵则想了起来:“我当时还好奇那人怎会拿酒壶来城隍庙。”
提着酒壶来城隍庙上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特殊的事情。
“对对对,是有这样一个人。”
“是了,当时我们还议论过。”
“·····”
有了阿贵的提醒,其余几人也很快想了起来。
“你们可记得他的面容相貌?”方管家再次询问。
“记得一点。”
“我不是很清楚。”
“大概记得一点吧。”
“·····”
“方管家。”
就在这时,一老一少两名相互搀扶的女子出现在了管家身后:“你方才怎的急急忙忙就跑出来了?”
“大夫人,三小姐。”
方管家转身行礼:“我方才是出来寻那位先生的。”
“那位先生可曾寻到?”
大夫人闻言忽的反应了过来。
是了。
对比城隍大人的飘渺难寻,那位能引得城隍关注的先生才更容易接近。
“那位先生走的太快,我并未追上。”
方管家继续说道:“不过阿贵他们有记得那位先生的面容相貌。”
“你们当真记得那位先生的面容?”
大夫人失落之余,向着一众家丁问道。
“回禀大夫人,我们大致是记得的。”
“不敢说记得清清楚楚,模糊印象是有的,只要能见到那位先生,我们定能分辨。”
家丁们不傻,很快就猜到了大夫人和管家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