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崇祯十八年,入春。

张大彪站在潼关外的土坡上。

用望远镜观察着这座号称天下第一关的雄关。

身后是新编第一师,以及雷霆骑兵团组成的三万江字营精锐。

当年南下江南,江字营共计两万新军,精锐都算不上。

就是这样,也把李自成口中所谓的百万大军打的抱头鼠窜。

如今,三万个个是精锐。

新编第一师更是步兵方阵中王牌。

雷霆骑兵团更是王牌的王牌。

拿这样的特种王牌军团来打李自成。

李自成若是知道,估计连夜跑路吧!

“将军,探马来报,李自成在关中尚有十二万兵马。

刘宗敏,李过各率三万驻守东西两翼。”

副将老吴递上军情简报。

张大彪放下望远镜,眉头微皱:

“李过?怎么又是这小子!看来又是这小子贡献首胜了!”

“正是,若是他知道还是您来打他,估计心胆都在颤吧!”

“哈哈哈……”

此时潼关城头,一面残破的顺字大旗下。

李自成望着关外连绵的军营,面色凝重。

军师宋献策在一旁掐指推算,突然脸色大变:

“陛下,星象示警,三日内必有血光之灾啊!”

刘宗敏闻言大怒:

“牛鼻子休要胡言乱语!

待我明日出关,定要取那张大彪的首级!”

李自成摆手制止说道:“宗敏莫急。

潼关天险,易守难攻。

只要我们稳守关隘,待官军粮尽自会退去。“

然而李自成他们不知道。

就在当夜,孙奎率领的五千山地精锐已经悄然出发。

没错!

毕竟李自成的兵力还在。

若有孙奎在一旁辅助张大彪。

他们这黄金搭档一出,定能大获全胜!

而且,他们也能第一时间线上交流消息。

这些士兵每人只带十日军粮。

却配备了最新式的燧发枪和轻型山地炮。

他们在当地猎户的带领下,沿着一条几近荒废的秦岭古道艰难前行。

十日后,当孙奎部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潼关后方。

守军顿时大乱。

“报!陛下,我军粮草大营起火了!”

李自成猛地站起:“何处来的兵?”

“是从...从山上下来的!”

刘宗敏当即请战:“陛下,给我两万兵马,定要全歼这支孤军!”

就在刘宗敏出关与孙奎部激战之时。

张大彪主力趁机发动总攻。

新式大炮将炮弹倾泻在潼关城头。

雷霆骑兵团在炮火掩护下发起了冲锋。

潼关守军腹背受敌,军心溃散。

刘宗敏虽勇,却被孙奎死死缠住。

混战中,这位李自成麾下第一猛将身中数弹。

仍挥舞大刀死战不退。

“陛下万岁!大顺万岁!”

刘宗敏高呼着,最终被一发子弹击中眉心,轰然倒地。

潼关被攻破,李自成只得率残部西逃。

在凤翔府休整时,谋士牛金星独自在房中写下绝笔:

“臣本布衣,幸遇明主,本欲效张良,诸葛亮之功。

奈何天命不佑!

今大势已去,唯有一死以报知遇之恩。“

次日清晨,侍卫发现牛金星已在梁上自缢身亡。

同样,军师宋献策在混乱中悄然离去,只留下一封书信。

“天机已乱,非人力可挽,臣当入山修道,望陛下保重!”

至汉中时,李岩目睹沿途惨状,百姓流离,饿殍遍野。

而江字营却军纪严明,开仓放粮,不禁感慨万千。

他连夜求见李自成。

“陛下,如今大势已去,不如......”

“住口!”

李自成勃然大怒,“连你也要背叛朕吗?”

当夜,李岩率本部五千兵马悄然离去,向张大彪这边投降。

张大彪亲自出营相接。

“李将军深明大义,摄政王必当重用于你。”

接连失去股肱之臣,李自成只能带着最后的八万兵马入川。

临行前,他望着汉中平原长叹:“莫非天真要亡我李自成?”

李自成退守蜀地后,命侄子李过镇守剑门关,自己坐镇成都府。

他在各个险要处布置重兵,准备凭借天险做最后一搏。

“陛下放心!”

李过在剑门关城头巡视,“只要粮草充足,臣在此守上三年也不成问题。”

然而他们低估了张大彪的决心。

在仔细研究蜀道地形后,张大彪制定了水陆并进的作战方案。

陆路上,孙奎,李岩率领一万五千人在剑门关外佯攻。

李岩熟悉地形,建议在关前广立营寨,多设旌旗,制造大军围困的假象。

“李将军此计甚妙。”

孙奎赞叹,“就让李过以为我们要长期围困。”

与此同时,

张大彪亲率主力一万五千人,在当地向导带领下,沿着米仓古道艰难前行。

这条古道崎岖难行。

许多地方需要士兵们用绳索攀爬。

为了运送火炮,他们不得不将火炮拆卸,由士兵们肩扛手抬。

“将军,前面就是米仓山最险要处了。”

向导指着前方的悬崖,“当地人叫它鬼见愁。”

张大彪望着近乎垂直的崖壁,沉声道:

“就是鬼门关,我们也要闯过去!”

经过七天七夜的艰苦行军,部队终于穿越米仓山。

突然出现在嘉陵江上游。

与此同时,副将老吴率领的水师也突破夔门天险。

沿长江逆流而上。

李过在剑门关得知消息时,三路大军已经形成合围之势。

“将军,我们被包围了!”副将惊慌来报。

李过沉默良久,缓缓拔出佩剑:

“陛下待我恩重如山,今日唯有死战报之。”

然而没等他出击,孙奎部已经发起总攻。

新式山地炮对着关墙猛轰。

燧发枪枪手在远处精准点射守军。

李过亲自在城头督战,身先士卒。

“放箭,放箭!”

他嘶吼着,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右胸。

“将军!”亲兵急忙上前呼喊道。

李过强撑着重伤之躯,望着蜂拥而上的官兵,苦笑道:

“告诉陛下,李过尽力了......”

剑门关既破,成都府门户大开。

张大彪率军长驱直入,很快兵临成都府城下。

此时的城内,李自成站在蜀王府的高楼上。

望着城外连绵的军营,知道最后的时刻即将来临。

“陛下,趁夜突围吧!”

仅存的几个将领跪地恳求。

李自成摇头苦笑:“天下虽大,已无我李自成容身之处。”

他独自走进藏宝库,这里堆放着这些年来搜刮的金银珠宝。

他抚摸着冰冷的金锭,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陕北起义,纵横中原最终都化作一声长叹。

“我李自成起于草莽,称孤道寡十五载,想不到竟会葬身于此!”

李自成说完后,毅然推倒油灯,火苗瞬间窜起。

当张大彪的士兵冲进来时,只见整座宫殿已经陷入火海。

“快救火!”张大彪急忙下令。

然而火势太大,待到天明时分。

只在废墟中找到一具焦黑的尸体。

旁边是已经熔化的金锭。

消息传开,残余的守军纷纷投降。

持续二十年的农民起义,最终在这座西南古城画上了句号。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