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史祎将目光移向香火值上时,发现这段时间接连完成了这么多次成就,再加上青铜鼎道具加持下的祭祀有额外的香火点数,香火值已经突破了三千大关,达到了3572点。
香火等级也顺利突破,达到了3级,解锁了系统商城子模块。
但由于目前“铁公鸡”史祎一毛不拔,除了青铜鼎以外的道具都还躺在背包里吃灰,因此目前这个商城子模块形同虚设。
史祎看着空无一物的商城,撇了撇嘴便将目光移向了保佑模块。
3级香火解锁了北极四圣保佑,可以同时保佑四位家族成员避邪躲祸,对战争造成的灾祸效果最佳,相当于是一个削弱删减版的紫薇帝星保佑。
目前没有被保佑的家族成员只有新生的洑姬和她的母亲济姜,因此史祎毫不犹豫便将北极四圣保佑套在了她们的头上。
搞定了保佑模块,史祎终于想起来一开始唤醒自己的“桐叶封弟”事件,赶紧回过头查看这次成就和获得的道具。
看着叶珪的道具描述,不知为何史祎想到了指洛水为誓的司马懿。
想到这,史祎不由自主地笑出了声,随后便继续查看加速期间错过的事件。
-----------------
另一边,丰侯也将刚刚发生的一切禀告了尚在镐京的周公。
周公先是点了点头赞许丰侯道:“逸啊!做的好啊!天子犯了错误,作为臣子的就要提醒他并想办法帮他弥补过错。”
随后周公又夸赞成王道:“天子也是人啊!是人又怎么能不犯错呢?知道自己错了并改正它,这才是明德的君主啊!”
等丰侯走后,周公又找到了召公奭,对他也说了这件事,并第一次提出了要让天子亲政的想法:“天子已经长大了,已经可以听从臣子的建议,反省自己了!我们也老了,是时候将这天下归还给天子了!”
召公则表现的有些犹豫,担心道:“一下子将天下归还给天子,天子能够适应吗?”
周公也点了点头道:“那便让天子慢慢接手吧!”
周公、召公两人达成一致后便开始逐渐让成王接手朝廷的事务。
一开始成王还不适应,每次做决定前都要前往召公或周公的府上问政。
但到了后来,积累了理政经验的成王逐渐开始独立处理一些小事,只要遇到决断不了的大事才会去询问臣子的意见。
成王七年,周公和召公看成王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便宣布还政成王。
同年,洛邑的王城也营建完毕了,于是在召公的建议下还政后的成王在洛邑举行了第一次诸侯会盟。
这次诸侯会盟除了宣布成王亲政外也相当于一次大型述职大会,有些自武王分封后便没有回过中原的诸侯这次也一并受邀前来了。
其中就包括了箕子。
箕子前往洛邑时,途径殷墟附近,特地命人将路线改到了朝歌。
看着昔日故国都城变成了一片废墟,箕子十分感伤,想放声恸哭又担心有心之人将这告诉周王,想小声抽泣又感觉太像妇人,只能对着随从说道:“你看这野生的禾黍啊!已经长得这么高了!距离我离开故土已经这么久了吗?都怪子受他们父子啊!如果不是他们,我又何必遭受颠沛流离的痛苦呢?都怪子受他们父子啊!我的家乡只剩下一片废墟了!”
随后又根据这段话,箕子写下了名为《麦秀》的诗歌。
另一边,同样千里迢迢从封地赶往洛邑的还有周公的长子伯禽。
此时伯禽正向三年未见的父亲禀告鲁国治理的情况。
听完了伯禽三年来的政务报告,周公虽然内心欣慰,但脸上却并不表露出来,反而问道:“为什么这么久才来述职?”
原本还在因为这三年并未出错而期待父亲表扬的伯禽一愣,随后解释道:“我改变了原本奄国遗民的风俗,让他们遵从我邦周的礼仪,要等服丧三年除服之后才能看到效果,因此迟了。”
周公点了点头也没有说什么。
但当伯禽离开后,周公见到了成王却向其感叹道:“哎!当初太公前往封地后,只用了五个月便回来述职了,为什么这么快呢?大概是因为太公简化了君臣之间的礼仪,一切遵从薄沽国的风俗去做吧!
伯禽三年才回来述职,为什么这么慢呢?大概是因为伯禽太注重周礼非要更改当地的习俗吧!
处理政务不简约易行,人民就不会亲近;政令平易近人,人民自然就会归顺他。王上要学习太公的经验而吸取伯禽的教训啊!”
-----------------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史记·鲁周公世家》[西汉·司马迁]
于是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史记·宋微子世家》[西汉·司马迁]
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史记·鲁周公世家》[西汉·司马迁]
成王从丰侯谏,乃封叔虞于唐。周公闻之,赞曰:“逸哉!善哉!天子有过,为人臣者当警而补之。”又赞成王曰:“天子亦人也。人谁无过?知错能改,方为明德之君也。”
后周公与召公议:“天子既长,从谏而省之。吾等老矣,当还政矣!”
召公忧曰:“骤还天下于天子,恐天子不适。”
周公颔首曰:“善!宜渐还天下于天子!”——《周史·鲁周公本纪》【西汉·史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