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时光荏苒,再度来到这个熟悉的地方,女孩鬼使神差地走了进去。
看着周围熟悉的环境,闻着那竹简散发的淡淡清香,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思,女孩随手拿起了一册竹简,漫无目的地翻阅着,企图将注意力分散到茫茫历史当中。
机缘巧合的是,女孩拿起的那册竹简恰好便是记录周公营建洛邑的那一部分历史。
“又是洛邑!”看着竹简上记载的文字,女孩自言自语地嘟囔着将竹简合上,打算将其放回原处另外再找一本其他的看看。
然而还没等女孩将竹简完全合上,脑海中便如闪过一道灵光般想到了什么。
女孩的眉头微蹙,快速又翻开了手中的竹简,一字一句地寻找着什么。
随后,又凭借记忆找到了存放文王时期的历史记载,同样仔细地阅读着竹简上的每一个文字。
不一会儿,女孩将两份竹简合上,咽了咽口水,走上了史阁的第二层。
不同于第一层那些收集自别家的著作,第二层存放的是史家一代代先辈们亲自记录或整理编撰的历史。
女孩并未在这一层停留,而是径直走向了第三层。
第三层存放的则是自文公以来,史家接收到的六次紫薇帝君托梦内容的记录以及历代史家族人对梦境的解读与分析。
其中包含了文公的两次:交代祖训和预言管蔡之乱;宪公的一次:钦定继承人;以及自己父亲的三次:西戎之祸、分家以及还封结亲。
……
“涓哥!涓哥?”阿静见女孩面露笑意陷入沉思,用手在女孩面前晃了晃,将其从回忆中拉回了现实,“你还没说你是怎么猜到的呢!”
女孩的脸上洋溢着笑意,却用极其平淡的语气解释道:“没什么。不过是听到了镐京流传的一则童谣。”
“童谣?”阿静十分惊讶地看向女孩,“什么童谣?”
“唔~”女孩故作沉思状,“具体我也忘了,大概意思就是说镐京的天命已经没有了,洛邑才是天命的承继者。所以我才给你写信说天子应该不会要回镐京了。”
阿静先是一愣,立刻脱口而出笑道:“没想到你也有记不住的一天。回头我去打听打听,看看到底是什么童谣这么厉害。”
女孩没好气地白了阿静一眼,没有继续开口,似乎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
阿静也心领神会地略过了刚刚的话题,开始给女孩讲起这几个月在老家的见闻。
……
夕阳西下,与阿静分别后,女孩独自跑回了镐京新建的丰候府,趁着没有被父亲发现,打算赶紧去将身上的衣物换掉。
谁知刚走过了大门,女孩便发现自己的父亲正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
今天怎么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平时这个时候不应该待在书房里的吗?
忍不住吐槽了一句,女孩悄咪咪地踮起脚尖想要从父亲身后溜走。
“站住!”
一道浑厚中带着些许无奈的声音响起,仿佛点住了女孩的穴位,吓得女孩一动不动。
“过来!”
女孩退到了父亲跟前,低着头一言不发。
看着女儿身上还沾着草的男装,史陆皱着眉头无奈地问道:“又穿这身衣裳!这次又跑哪里去了?”
女孩抿着嘴,低头认错:“我错了,下次不敢了!”
史陆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心:“赶紧回去换了!等会儿到我书房里来,我有事情问你!”
“哦!”女孩乖巧地点了点头,一溜烟跑回了自己房间。
看着女儿的背影,史陆摇了摇头,又叹了口气才起身前往书房。
没过多久,换好了女装的女孩一蹦一跳地跑到了书房,正打算直接推门进去,突然想起了什么,于是轻轻叩了叩门。
“进来!”
女孩这才推开门,发现父亲正坐在书桌前,不知道在看什么东西。
史陆余光中瞥见女儿,于是将手中的竹简递给她,问道:“前段时间我们这儿流传了一则谶言,你听说过吗?”
女孩接过竹简刚想看,却听到父亲提及谶言,有些心虚地回答道:“没啊!什么谶言?”
史陆抬了抬下巴,示意谶言就在竹简当中。
女孩抿了抿嘴唇,将目光瞥向了手中的竹简。
只见竹简中赫然写着:“邦周之命兮,文王受于天。三百载悠悠兮,岐山崩而命绝。武王为后世兮,遣周公而营洛。洛邑既成兮,天命终续之。欲复归西岐兮,必惩之以天罚。”
坏了!父亲肯定是发现了什么!
女孩看着这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文字,心虚地看向了父亲。
史陆也从女儿的神色中得到了想要的答案,没好气地看向女儿:“厉害啊!现在连装神弄鬼的事情也敢做了?”
女孩悻悻一笑,一句话也不敢说。
原来,在一个月前,这首童谣式的谶言便突然不知道从何处流传出来。
武王突然让周公在洛水以北营建洛邑一事本就流传了不少传说,再加上十几年前那场波及面积极广的天灾以及刚刚发生的爱王重返宗周途中溺亡的事件,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三个毫不相干的故事被串联起来后,似乎更加的合理了。
一时间这首童谣以极其恐怖的速度流传到了整个宗周地区,随即又扩散到了成周洛邑。
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上至天子诸侯下至黎民百姓,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了一个童谣中描绘的“事实”:邦周的天命已经随着岐山的轰然倒塌而转移到了成周洛邑这儿。如果像爱王那样去随意改变的话,将会遭受天谴。
于是,刚刚登基不久并不想重蹈自己愚蠢的兄长覆辙的恭王,立刻重新将爱王从秦侯那里又拿回来的镐京以东地区归还给秦侯,并留下祖训:洛邑是邦周之后唯一的都城,后世子孙不许迁都。
-----------------
恭王既立,有谶曰:“邦周之命兮,文王受于天。三百载悠悠兮,岐山崩而命绝。武王为后世兮,遣周公而营洛。洛邑既成兮,天命终续之。欲复归西岐兮,必惩之以天罚。”
王惧之,复还镐京于秦。王忧后世有似爱王者,遂立训曰:洛邑者,周之都也,后世子孙不可迁也。——《周史·东周本纪》【西汉·史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