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侄子史舟交谈结束后,回到房间的史阳揉了揉脑袋,一边喝下醒酒汤一边想着之后出使郑国的事宜。
要想名正言顺地完成这次心血来潮的出使,最需要考虑的便是两个方面:
首先是自己这次拖家带口回到丰邑祭祖,自然不可能将家人也带入郑国;
另一个便是自己这次出来并无使者的身份,名义上的使者潘父此时正被扔在了秦国由自己的侄女婿太子静接待。
第一项很容易解决,只需要让自己的弟弟史阶带领他们回去便是。
当年自己因为要在晋国稳定朝局,便是由他带领其他族人前来丰邑祭祀的。
第二项则有些棘手,别人估计还好说,潘父一定不会轻易让自己的计划顺利进行。
必须想个办法,让他入局!
最好能让他主动提出出使郑国!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还没等史阳想好对策,这边便传来了曲沃桓叔亲自带人前往翼城的消息。
虽然由于史阳充分的准备和师服及时的应对,曲沃桓叔这次只能无功而返,但为了稳妥起见,在大祭过后史阳还是第一时间回到翼城为好。
毕竟师服年事已高,万一曲沃桓叔真的撕破脸与翼城开战,史阳担心光凭师服一人可能防不住。
毕竟除了城外的军队,翼城内部应该也存在着类似潘父这种早已勾结了曲沃桓叔的人。
于是,在大祭结束的第二天,史阳便先一步赶回晋国,族人和潘父则由弟弟史阶带队回国。
好在事实证明,史阳还是多虑了,曲沃桓叔因为没有十足的把握,并没有立刻对翼城展开行动。
恭王三十一年,三朝元老师服去世,晋侯追谥其为“齐”。
然而就在晋阳君为师服主持葬礼的一个夜晚,一直被严密监视的潘父竟然想派人前去刺杀晋侯。
好在消息传递及时,史阳不仅派人及时赶到成功救下了被刺穿了小腿的晋侯,还拦下了偷偷前往城墙,想要给即将到来的曲沃桓叔开城门的潘父。
看着史阳身旁侍卫手中刺客的头颅,潘父自知难逃一死,为了死前少遭受一些折磨,趁着史阳他们质问自己的时候,直接拔剑自刎。
没办法,史阳只好下令将潘父的头颅挂在了城墙之上,并亲自坐在城头等待曲沃桓叔的到来。
天刚蒙蒙亮,远处便走来了一队人马,正是接到了潘父消息,打算前来“吊唁”大侄子的曲沃桓叔。
然而迎接他的并不是晋侯的爵位,而是紧闭的城墙上那颗渗人的人头和已经等了他很久了的晋阳君史阳。
“桓叔您千里迢迢而来可是前来帮忙清理主君身边的奸臣的吗?就不劳您费心了!我已经将其诛杀,他的头颅现在正悬挂在城墙上呢!”史阳对着城下的曲沃桓叔喊道。
“这样啊,那就好!晋侯有没有受伤啊?作为叔父我很担心他啊!”曲沃桓叔不死心,眯着眼睛朝着城里大喊道。
史阳冷笑了一声,大喊道:“晋侯没有大碍,桓叔不必担心。”
等到回到曲沃后,桓叔对自己的儿子叹息着说道:“潘父太莽撞了啊!虽然师服已经死了,但史阳那小子早就对他有所防备了啊!我这辈子应该是没有机会了,你如果要有所行动,一定要防备好史阳啊!”
另一边,见曲沃桓叔退去后,史阳这才去探望了受伤的晋侯。
原本史阳以为,晋侯只不过是小腿被刺伤了,并没有性命之忧。
然而真实情况却比史阳想象的要糟糕许多。
刺客的剑上涂了毒药,毒药顺着伤口进入了晋侯体内,任凭医师的医术再高超也回天乏术。
当史阳到达宫殿时,门外整整齐齐地跪着一地的医师。
史阳顿时大感不妙,赶紧推门进去,发现太子平正趴在晋侯身边痛哭,而床上的晋侯此时已经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
见到史阳,晋侯的脸色好了不少。
他让包括太子在内的所有人都出去,单独让史阳走到自己跟前,虚弱地说道:“孤好后悔当初听信了潘父的谗言啊!造成这般局面,孤没有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啊!当初先考将孤托付给了你和师服,如今师服已经先一步离开了,孤只能将太子平托付给你了啊!希望你不要计较孤当初的过错……”
话还没说完,晋侯的手便耷拉下来,彻底没了气息。
大殿外的人听不到里边的声音后,也慌忙赶了进来。
史阳此时还沉浸在懊悔当中,脑海里当初文侯托孤时的场景一遍遍地回放,直到晋国夫人牵着太子平的手来到史阳面前才回过神来。
看着还在抽泣的太子平,史阳熟练且哀伤地安排着新任晋侯继位的事宜。
-----------------
大臣潘父弑其君昭侯而迎曲沃桓叔。桓叔欲入晋,晋人发兵攻桓叔。桓叔败,还归曲沃。晋人共立昭侯子平为君,是为孝侯。诛潘父。——《史记·晋世家》[西汉·司马迁]
三十二年,晋潘父弑其君昭侯,纳成师,不克。立昭侯之子孝侯,晋人杀潘父。——《今本竹书纪年》[明·佚名]
三十一年,大夫师服卒,谥“齐”。未葬,潘父使人夜刺君。又欲开城门以迎桓叔,晋阳君拦之。潘父知其穷也,乃自刭。晋阳君斩其首,悬于城上。
潘父尝告桓叔于前,桓叔遂至于翼。
晋阳君见桓叔曰:“桓叔来清君侧乎?不劳费心矣!吾已杀之,其首方悬于城上乎!”
桓叔问曰:“善哉!晋侯安否?吾心忧也!”
晋阳君答曰:“晋侯无碍,桓叔不必忧之。”桓叔乃返。
既归曲沃,桓叔对其子叹曰:“潘父莽也!师服虽死,然阳早有备矣!吾此生无缘也。汝若有所动,必防阳也。”——《周史·晋阳君列传》【西汉·史安民】
三十一年,潘父使人刺昭侯,伤胫,剑有毒,危在朝夕。
昭侯召晋阳君曰:“孤悔听潘父之谗哉!至于此,孤无颜见祖宗矣!先考尝托孤于卿二人。今师服已去,太子平徒恃卿哉!愿卿勿念孤之过……”
言未毕,昭侯卒。晋阳君乃立孝侯平。——《周史·晋世家》【西汉·史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