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诸葛凉的悲催人生 第103章 书信卖炭

作者:杨祁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8:14:22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当日下午,水镜先生、葛亮和司马蔚一行人坐上马车向着邓县县城而去,路上留下了车辙和马蹄的痕迹。

一共是三辆马车,葛亮的马车内有二人相慰着坐,马巧儿轻声问道:

“先生感觉如何,可冷?”

葛亮说道:

“靠近一点就好了,有一点冷!”

马巧听了葛亮的话,当即环抱着葛亮的腰,身子更加的贴近了,问:

“现在如何?”

葛亮笑了笑,说道:

“好像好了一点。”

马巧问:

“先生是要到襄阳去吗?”

葛亮:

“嗯!”

马巧:

“能不能让妾去呢?”

葛亮也是想了想,这次是去找诸葛均,也就是去看看本来应该是诸葛亮的小弟,在有就是自己没有想到这般的寒冷,马巧儿去了也好。

“善!”

马巧见葛亮同意,露出浅浅的笑容,只是葛亮没有看到罢了!

接着马车进入邓县,来到了司马府的门前。

十一月的邓县呈现出来的景象非常的热闹的,马车内的葛亮能够听到外面叫卖。

“走过路过的大哥、郎君,到来看看啊,马上就要收市了,低价了!低价了!”

······

“上好皮毛,走过路过都看看瞧一瞧,~~!”

车内的马巧儿对葛亮说道:

“先生有什么要卖的吗?妾到是有一些余钱。”

葛亮不由失笑,说:

“你的钱还是自己留着吧!虽然亮没有什么钱,但也不能用你的私房钱。对了,还像亮到现在为止就没有过钱,巧儿你有什么来钱的门路吗?”

当然葛亮非要搞钱也是能够得到钱的,不说别的,就葛亮吐血换来的筒车也能够变现不少的钱粮,但葛亮并没有这样做啊!

要是现代社会中,既能利国利民的事又能够帮着自己赚钱,那是全民认可的;但古代确实有所不同,利国利民就是利国利民,最好不要和金钱扯上直接的关系啊,不然容易让人觉得市侩。

这些都是葛亮想的,其实葛亮现在的生存是很微妙的,葛亮成为水镜先生的学生,但葛亮风评极差,至于原因来自另外的穿越者,所以葛亮更加注重自己行为,要使之符合礼仪规范。

还有就是葛亮需要学到乱世生存的本领,这些都离不开水镜先生的推荐和教导,要想儒家的那个方向去靠近,至于以后这样那就是以后的事了。

马巧儿听葛亮问自己有什么来钱的路子,想了想说:

“若是要来钱的话,妾在府上有空闲的时间都会刺绣一些锦缎,这是可以拿出去卖的,然后就是府上发的月钱。”

葛亮问道:

“那你的月钱是多少呢?”

马巧回答说:

“以前是五百文,后来成了一贯,跟着先生后是两贯,夫人说了,直到妾离开府上为止。”

葛亮思索马巧儿的话,一般来说,最漂亮、最能干、最伶俐、最听话的管事丫头月钱每月两贯铜钱。下面的小丫头们的钱少一些,但最少的也有几吊钱。这对于穷人来说,可是一笔大收入。

在水镜先生司马徽府上,对于仆人来说,每人每月有500-1000文钱的月例(相当于一两银子),每月由总管评出干活最好的多加500文,干的最不好的就没有月例。当然一般不会出现没有不勤快被罚月钱的,多是做出了被罚的。

做满10年的没有犯错的一般会免去贱籍,每人发50贯铜钱的安家费,还愿意在家里干的就给每年20贯铜钱的工钱。

如此看来马巧儿还真是大大升了一级,到葛亮彻底离开老师水镜先生大概,或者说是在三顾茅庐之后了。毕竟葛亮不是原来的诸葛亮有自己躬耕的田地,看来使得想办法搞点私房钱才是,葛亮也不由想到。

马车在司马府的门前停下,葛亮和马巧儿下来马车,和水镜先生司马蔚进入府邸。

葛亮在正房的大厅中见到了师母韩氏,还是端庄持重的模样,唯一的不同就是多穿了些衣服,葛亮拱手见礼,继而拜首,说:“学生拜见师母。”

韩氏伸手虚扶,示意葛亮请起,说:

“孔明且起身,山间不比城里,过得可算好?”

葛亮顺势站起,回答说:

“有劳师母挂心了,亮到是觉得很好!”

韩氏便示意葛亮和水镜先生到旁边的较小一点的房间内坐,水镜先生说道:

“孔明啦~,来,这边暖和~”

葛亮也是跟着进了去,走进后发现了两三个火盆正在燃烧,整个屋子被温暖着,就像是有了一个空调一般,比起外面近乎零度来说,这间用来烤火的屋子至少有二十度的气温。

葛亮还有就是看到了司马府上的一家人基本上都在这间屋子里,中间有一个屏风隔档着,另一面是女眷,外面则是水镜先生的三个儿子坐在一起喝茶。

司马蔚是跟着一起进来的,葛亮对着司马琪和司马辑二人见礼,二人在见到父亲走进来的时候便是起身见礼,说:

“拜见父亲。”

水镜先生挥手。

接着几人便是坐在一堆儿,其实都盘坐在床榻上,不过床榻的中间是有茶几一张,上置了茶水或是杜康酒。

司马蔚为葛亮倒上茶水,听韩氏说道:

“你们且先聊着,妾身令人准备些晚膳。”

韩氏说完了之后,葛亮拱手相送。

马巧儿看了看葛亮,便是跟着韩氏的身后进了屏风的后面。

葛亮说道:

“蔚兄,这时为何呢?”

葛亮问的是为何在这样的房间里边,不是应该每房女眷单独置炭火才对,怎么搞在一起呢?

司马蔚笑着说:

“这是母亲的意思,一家人聚一聚,所以想了个办法。中间隔着屏风,内眷能够在内,我们则是在外,同时将炭火集中起来使用,能够让房间里暖和一点。”

葛亮点了点头,看来下人大多都是用材火在取暖,问道:

“那今年的木炭价钱怎么样?”

司马蔚答道:

“木炭到是多买了一些,今年廉价了一些。”

葛亮问:

“哦,是卖炭的人多了,还是用炭的人少了呢?”

司马蔚:

“是卖炭的人多了,对了,听说是隆中出来的,难道是孔明你的手笔?”

葛亮到是点了点头,说:

“不是建房子嘛!亮便是烧了几炉,想来是村民后来又烧了几炉。”

司马蔚说道:

“那就不奇怪了,以孔明你的才能来看,不过是小事一桩。”

葛亮差点没有把嘴里的茶水喷出来,老子有狗屁的才能,当即说道:

“那原来卖炭的人可是贱卖了?”

司马蔚笑了笑,说:

“孔明放心便是了,原来的烧炭人都是和大户人家合作多年,都是提前预定了,并没有贱卖,还有就是二者的烧炭也是不同,所以无须担心。”

葛亮只是想把话题引开,搞得像是自己在忧国忧民似的,转而说道:“既如此便是不说这事了,亮上次不是给邓小娘写了一封书信吗?不知可有回信?”

司马蔚再次给葛亮倒满了茶水,说:

“没有,孔明你写的书信还没有送出去呢?喻儿表妹外出到现在还没有回归,听说是到长沙去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