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吴喜乐醒了,揉了揉眼睛,肚子咕噜咕噜叫了两声。陈氏喂喜乐喝了些面糊,剩下的才自己喝了。肚里有了东西,恢复了些力气,继续上路向南走。李岳又将喜乐背起来,喜乐挣扎了两下,想要下来。
“哥哥,我自己可以走。”
“没事,哥哥有的是力气,等哥哥背不动了你再下来自己走。”
陈姐?哥哥?称呼好像有点乱。算了,各论各的,反正也不会同行很久,自己还要去找阿瑛和龙儿,不可能总带着俩拖油瓶。
一边走着,一边不时的搭几句话,李岳也知道了一些这对母女的遭遇。中原的很多地区今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数不清的百姓断了粮,元朝官府不仅不赈灾救人,反而加剧盘剥,以弥补旱灾给上层人士带来的损失。喜乐的父亲被强征去服徭役,死在了挖渠工地上,将这个本就摇摇欲坠的家庭彻底击垮。官府不仅不给赔偿,还要增收她的赋钱,因为她家里再找不出人继续去服徭役。
街坊邻居也变得不再可靠,越来越严重的饥荒磨灭了人性,在那样的环境下,陈氏一个妇人带着一个孩子,如同羔羊处在狼窝,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成了饿狼的口粮。无奈之下,陈氏带着喜乐逃离家乡,想去比较富庶的江南寻找活下去的机会。
江南距离千里之遥,而这一路上,像昨天那样的险境,并不是偶然,而是无处不在。若不是实在活不下去,谁会千里迢迢去寻找那可能根本不存在的一丝希望?
向南走了两天,天地间渐渐有了绿色的点缀,河流也多了起来。
陈氏走在后面,看着李岳的背影,心思活泛起来。她自己带着喜乐,想在这乱世生存下去,那是千难万难,这家里没个男人,就没有顶梁柱。李小哥生的俊俏,还会武功,这么合适的人再去哪找?若是他找不到自己的家人,那么他们三人组成一个家,不是正好吗?
我收他做个义子,等过两年,让喜乐和他成亲,就真真正正的成了一家人。
只不过,喜乐从小缺衣少食,生的这般瘦小,十三岁了看着跟不到十岁似的,也不知道李小哥看不看的上?
“对了,李小哥,你说要寻找家人,可知道要去哪里找?”
“应该……不远了!”
李岳停下脚步,远眺群山,思绪激动万分。这山,这水,再也熟悉不过,这是……到了襄阳的附近。
“往这边走。”
沿着山脚转向西,走了半个时辰,果然有一条大河。陈氏欢喜的在河边淘水生火做饭,李岳将喜乐放下,自己来到河岸,一个猛子扎到了河里。
李岳在水里游着,不由的想起了当初和程瑛陆无双初相遇时,在湖里捉鱼、采莲的情形。眼睛有些发酸,可能是河水进入眼睛里了,李岳抹了一把脸上的水,又扎进了水里。
不一会,李岳抓着三条大鱼上了岸,用尖刀将鱼处理好,在河里洗干净了,这边陈氏正好熬好了粥,将陶罐挪开,在火堆上加了几支柴,李岳将鱼架在火堆上翻烤。
喜乐蹲在火堆边上,目不转睛的盯着慢慢变的焦黄的鱼,嘴角滴着口水。陈氏觉得喜乐的模样有些丢人,想喊喜乐过去,一张嘴,喉头不自觉的咕哝了一下。
不一会,鱼烤熟了,一人分了一条,李岳尝了一口,没有盐没有调料,味道又淡又腥,不过这个时候就别挑食了。喜乐和陈氏捧着鱼吃的很享受,她们好几年没吃过肉了。
李岳又将两只螃蟹,几条小虾扔在熟灰里。三人吃着鱼,一个陶罐轮流着喝粥,吃完后,李岳将烤熟的虾蟹剥了,给喜乐吃,喜乐吃了一口,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哇哇,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哥哥,娘,你们也吃!”
李岳捏了条虾,然后摆了摆手,说吃饱了。陈氏也吃了两口,剩下的都给喜乐吃了。
继续沿着河走,第二天中午,到了一座大城市。李岳看着似曾相识、但是已经破败斑驳的城墙,感慨万千。这就是襄阳,虽然城门口依然人来人往,但与记忆中的襄阳相比差了许多,远没有往昔的繁华。
城门口聚集着无数难民,想要进城去乞讨些吃的,只换来守门军士挥舞着皮鞭和棍棒的驱赶。守军穿戴着貂帽皮袄,李岳对这身装扮再熟悉不过了,像这样装扮的蒙古士兵,他砍了有上千个。
当然,以现在的他,砍一个都费劲。
李岳他们没有路引,是进不了城的,李岳在城门口看了几张公文、告示,搜集着这个时代的信息。如今这个年代是元朝至元年间,李岳对元朝的年号也不太清楚,也没弄懂具体是什么年份,只觉得以前做的都是白费了,依然是蒙元征服了全国。
李岳绕着城墙走,一点一滴的拾取着曾丢在这里的记忆。
陈氏牵着喜乐远远跟在后面,李岳自从到了襄阳城下,就一直失神恍惚,让陈氏猜测这襄阳恐怕就是李小哥的家乡,只是不知家中遭逢了什么样的变故。
当走到北城墙中间的一段,李岳看见墙根底下,站着十来名身穿白衣的女子,年龄大小不一,正在说话的一人,是一名三十岁上下、身穿淡黄色僧衣的女尼。
李岳隐约听到其言语中提到郭靖的名字,悄悄走近了些,支起耳朵倾听。
“此地正是郭大侠夫妇阵亡殉国的地方,你们看到地上这截断碑,就是后人为了纪念郭大侠夫妇所建,只不过被蒙古人将石碑毁坏了。郭大侠夫妇不仅是天下武林人士的表率,更是我峨眉开派祖师郭襄女侠的父母,我们理应跪拜祭奠。”
中年尼姑说着,皱眉向旁边瞥了一眼。她从刚才就发现了有个少年在偷听她说话,不过没当回事,即便是蒙古探子又怎样?她们又没作奸犯科,再说了,峨眉派行事,还怕他蒙古鞑子?
可是现在,那个少年听了她的话后,突然出神的嘟囔着什么?
中年尼姑冷哼了一声,不管其他,让年轻的弟子摆下香烛祭品,然后排队跪拜,祭奠郭靖黄蓉的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