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唐,让大唐再次伟大 第10章 收买人心

作者:抛开事实不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5:37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晚饭是一起吃的,穿越者的一大优势,就是放得下身段。

桌子很大,有点类似前世竹子做的凉床,不用担心坐不下。

菜色不算多,分量却很足,用脸盆盛放,主打一个粗犷,每种都有好几盆,均匀分布在桌上,不用担心够不着。

不过,李弘冀面前,还是单独摆放了一份,不是他做戏不肯做全套,非要搞特殊,而是照顾属下的亲卫,免得他们拘束,放不开手脚。

他并非每顿饭都跟亲卫们一起吃,上位者需要适当展现亲民的一面,却也要把握好分寸,免得失了尊卑。

但每逢交接的日子,李弘冀都会与他们一同用餐。

原因无他,饭桌往往是最好的交流时机,交接班的时候,人是平时的一倍,不但事半功倍,可以减少些工作量,也可避免老生常谈。

毕竟,同一套话术,不可能翻来覆去,他虽然活多,但半个月就来这么一次,总得省着点用。

至于为什么不选在城外,拉上所有亲卫。

两百多人的场合,那就不是润物细无声的闲谈,更像扯着嗓子吆喝、动员了。

一方面,哪有什么一招鲜吃遍天,好钢需得用在刀刃上,现在还不值得这么大张旗鼓;另一方面,这样做的痕迹太重,效果未必就比这种闲话家常来的深入人心。

往日里,他都会从询问亲卫的日常生活开始,家庭情况入手。

今日,因为之前开了林仁肇一句玩笑,故而对他笑道:“就要到父皇寿辰了,今年恰逢父皇登基十年,到时候教坊也安排歌舞戏班,沿街表演与民同乐,你正好带嫂夫人和孩子热闹热闹。”

“那殿下身边岂不是……”

“诶,庆典我必然要全程参与,中午还有宫宴,结束也不会早,你顺便带他们一同去看看热闹,天黑前再带他们到宫门前接我便是。”

“多谢殿下!”林仁肇没再推辞。

轮换的亲卫也面露喜色,而即将换岗出城的,则一脸的艳羡。

李弘冀又拿筷子指了指赵铎,道:“你也安排一下,当天给城外的弟兄们放一天假,白天带他们进城,天黑前回营,但务必约束好他们,不可在城内生事。”

“是!”赵铎连忙领命。

众亲卫闻言,顿时轰然叫好。

他们虽然一年只能轮值一次,但几年下来,也都习惯了李弘冀的平易近人,同桌吃饭也不算太拘束。

如今打开了话匣子,更是七嘴八舌起来。

只是,碍于此前李弘冀的那句调侃,倒是没拽着林仁肇掰扯。

这样叫林仁肇不好意思起来,主动开口道:“卑职进城前,去了养殖场一趟,小兔子长势喜人。”

说到这,他不禁感叹道:“殿下还真是博学多才,智计无双,竟然能够想到把兔子圈起来饲养,不但多了许多肉食,皮毛更是难得啊!”

穷文富武。

在古代,习武最大的开销,其实就是吃。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米饭管够都能把家吃穷,更别说还要搭配肉食了。

另外,李弘冀这些亲卫们每天还有繁重的训练了,各个食量惊人。

因受到生产力,灌溉条件,粮食亩产,病虫害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老百姓往往辛苦一年,也只能勉强温饱。

这还是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

哪里有多余的粮食来饲养牲畜?

古人说,狗肉上不了席面,不是因为不吃狗肉,而是因为古代的狗是真的吃屎,所以,入不了世家富户的眼。

至于鸡、鸭、猪这些牲畜,也很少会用粮食饲养。

古代虫子多,鸡鸭大多散养,地里的蚯蚓什么的都可以吃,甚至,鸭子更方便,往水里一赶,水草、小鱼小虾什么的总能捞到些吃食。

另外,到了夏秋,蝗虫什么的,也都是最好饲料。

至于养猪,往往只有稍微富裕些的家庭,才会养一两头猪,以糠搭配一些特定的猪草,或者烂菜叶之类的饲养。

李弘冀要供应两百多号人的肉食,不提花销问题,光靠采买供应起来也十分困难。

此前,不适应战场厮杀,被淘汰下来的那些人,他也没有浪费,让他们做些后勤保障方面的工作。

当然,因为人手有限,主要是负责调度、管理、护卫这一块,具体的放养工作,都会雇佣一些附近的百姓分担。

寻常牲畜倒也没什么稀罕,养殖兔子却让林仁肇开了眼界。

兔子虽然肉少,但胜在繁殖快,成长周期短,吃的是草,长的是肉。

更重要的是,兔子的皮毛也是宝。

在古代,能做衣服的绢、麻、丝、布等等都是硬通货,而保暖的皮毛更是奢侈品。

兔子的皮毛虽然品质稍差,块头也小,但到底也是皮毛,质量不够数量凑,十几二十块拼拼凑凑,也能缝制一件御寒的冬衣。

这年代可不比现代,冬天黄河都能上冻,江淮地区也好不到哪里去。

兔子养殖不但解决了一部分肉食,也填补了亲卫们的冬衣需求,甚至,还有盈余。

只是,考虑到破损和扩军的需求,李弘冀都存了下来。

养殖兔子对于现代人来说,算不得新鲜,但在古代,却让人耳目一新。

“不过是比旁人多想一层罢了。”

李弘冀谦虚了一句,转而道:“马牛羊,鸡犬豕既然可以饲养,兔子为何不行?不过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其实也没什么稀罕。”

“细微之处见真章,这层窗户纸,可不是寻常人能够捅破的。”

林仁肇被招揽到金陵,不过两年不到,兔子繁殖的盛况,他还是头一回见。

谈及此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李弘冀没有谦虚,却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姿态,感叹道:“可惜,金陵这边冬天太冷,限制了产量,若是搁在岭南那边,一年多产个几窝,不消几年,我大唐百姓,便再也不必为过冬御寒发愁了。”

兔子成长期虽然短,但也要六到八个月。

每年二月繁殖,到了十月入冬,没了草料,正好长成,可以只留下种兔,节约开支。

其实,李弘冀真的要扩大养殖规模,放在虔、汀、漳等州也是可以的。

可养殖规模虽然可以扩大,但他养兔子,还有填补肉食这一因素,一旦路途遥远,运输等问题也会激增,得不偿失。

且随之而来的防偷、防盗等问题也会增加。

他眼下还顾不上这些,却也不介意借机给在场众人画画饼,顺便展现自己忧国忧民的一面。

林仁肇闻言,不由肃然起敬:“殿下心怀天下,实乃大唐之幸。”

李弘冀却摇了摇头道:“在其位,谋其政,心怀天下现在还言过其实。”

说到这,他环顾众人,话锋一转道:“不过,带你们建功立业,让你们的家人过上好日子,还是不在话下的。”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