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丈何必明知故问?”
李弘冀语带不屑道:“孙晟虽不似宋齐丘,祸乱朝纲,鱼肉百姓,可他也未必就是什么忠臣直士!”
曾几何时,他也将这位被郭荣扣留,不愿吐露南唐情报,并最终以死守护南唐机要之人,视为必须招揽的忠臣直士。
可万万没想到,这位南唐历史上有名的大忠臣,居然会在李璟继位之初,因为觉得他性格懦弱,难以驾驭宋齐丘等人,意图奉李弘冀的祖母,元敬皇后宋金福临朝。
吓得李璟当即下诏,不但将国事全权委以李景遂,任凭群臣上书谏阻,都置若罔闻,甚至,一度闭门不出,当起了甩手掌柜。
直到禁军的二号人物,侍卫军都虞侯贾崇表示效忠,才终于有了些底气,半推半就的收回成命。
有道是,忠诚不绝对,等于绝对不忠诚。
站在李璟的角度,孙晟此举,已经不是忠不忠诚的问题了,说句逆臣都不为过。
而这一切,还是发生在李璟刚刚勉强登基,李景遂、宋齐丘一党势大的情况下。
现在,孙晟还能活的好好的,甚至还做到了右仆射,并非李璟宽厚,不计前嫌,而是出于制衡李景遂、宋齐丘一党的政治需要。
说起来,真要被孙晟搞成了,说不准,李弘冀现在拿的就是三郎的剧本了。
话说回头,这件事,不但让李弘冀认清了历史与现实,也打碎了孙晟身上忠臣的滤镜。
所谓疏不间亲,卑不谋尊,孙晟此时不想着如何帮李璟稳固皇位,反而自乱阵脚,可谓愚蠢至极。
另外,这件事,看似以李璟重新临朝而告终,但影响却远不止于此。
李璟继承皇位,本就‘先天不足’,而孙晟做为乔寓一派的领军人物,本该是他倚重的对象。
却因为孙晟的这个愚蠢操作,直接导致李璟对乔寓一派也失去了信任。
他真正能够信任的,也只有周宗、贾崇等寥寥几个亲信。
这些年,李璟处处隐忍、退让,甚至,五年前,陈觉假传诏令悍然兴兵,高举轻放,其中都有迹可循。
在李弘冀看来,自家那位皇帝老子,虽然行事有些软弱,算不得英主,却也绝对不是毫无帝王之术。
否则,在倒反天罡稀松平常的五代时期,以他登基时的情况,绝对不可能皇位坐到死,并在李弘冀突然暴毙,又外有强敌的情况下,稳稳当当的将皇位传给了李煜这个儿子。
其实,从郭荣三征南唐,被迫割让江北十四州以后,李璟便开始展现出与此前截然相反的态度。
不但接受了李景遂的请辞,还幽禁宋齐丘,直至将其饿死,并处死了陈觉、李征古等一众党羽。
虽然这事说起来并不光彩,当时的李璟已经自降国主,在处理宋齐丘、陈觉之前,还向郭荣上表,多少有些挟周自重的意思,但也能侧面反映出,他的心态。
他不是不想处理宋齐丘及其党羽,只是一直缺少底气。
甚至,不能排除,派遣孙晟出使后周,也是李璟想要借刀杀人。
因为,孙晟出使之时,此前出使的钟谟还被郭荣扣留。
这也是李弘冀一直对为他摇旗呐喊的孙晟,避之不及,极力撇清关系的原因。
一方面,他的身份地位都来源于李璟,至少目前是一荣俱荣,不可能舍本逐末。
另一方面,孙晟闹那一出之时,李璟已经实实在在继位登基了,而此时自己连继承权都没有,年纪轻轻,毫无建树,仅仅虚有皇长子之名,凭什么就能让孙晟真心实意,为自己所用?
说到底,恐怕孙晟只是拿他当做党争的工具。
“殿下能够这么想,老夫就放心了。”
见李弘冀对孙晟嗤之以鼻,周宗反而露出了一丝欣慰的表情,坦然道:“老夫也是担心殿下急于求成,行差踏错,还望殿下勿怪。”
试探吗?
李弘冀并不意外。
因为夺嫡这种事,一旦行差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即便周宗被自己强行绑上船,总得掂量掂量他几斤几两。
他一脸真诚道:“岳丈大人言重了,您老良苦用心,弘冀又岂会不知好歹?”
“殿下年纪轻轻,却行事稳重,深谋远虑,实在叫老夫刮目相看……”
说到这,他顿了顿,道:“殿下既然有此担忧,何不告知陛下?”
虽然李弘冀并未提及,是否告知李璟对于楚地的担忧,但倘若他提前跟李璟通了气,又何必在这里兜兜转转。
“不是我有意向父皇隐瞒,只是父皇有父皇的难处。”
李弘冀坦然承认,又不无忧虑道:“如今朝中还在为抚或是伐,争执不下,刘言、王逵那边也情况不明,我也只是有这方面的担心,倘若此时禀明父皇,不但徒增父皇烦恼,万一猜测有误,更会使父皇蒙羞,弄巧成拙。”
“殿下考虑不无道理!”
周宗点了点头,却话锋一转道:“只是,此前老夫所说,也是实情,俗话说,人走茶凉,纵然朝中还有些门生故旧,恐怕也独木难支,殿下若是想未雨绸缪,还得早做打算才是。”
“多谢岳丈提点,小婿确实有些想法,只是如今形势还不明朗,不妨再静观其变一段时间。”
对于楚地即将到来的变故,李弘冀谋划已久,当然不是像嘴上说的那样。
信任不是一天建立的,周宗在试探他,李弘冀何尝不是在试探周宗?
只是,不同于周宗要试探他的心性、能力,李弘冀却是要试探周宗,是否会将自己的隐忧以及今日的谈话,告诉李璟。
说到底,周宗是李璟的亲信老臣,而非他李弘冀的。
一如李璟在他求娶周娥皇时的犹豫,哪怕有了女婿、老丈人这层关系,周宗在他和李璟之间,也未必就会坚定的站他。
虽然,即便周宗密告李璟,他也无从知晓,可一旦李璟有了这方面的顾虑,又有闽地之乱的前车之鉴,哪怕仍旧不改初衷,要召刘言入朝,也势必要做出相应的防范。
李弘冀也可以通过李璟的反应,做出判断。
并非李弘冀疑心过重,连自家老子都防,而是天家无父子,要知道李璟可不止他一个儿子。
他当然不会拿现代人的父子关系,代入到古代的帝王之家。
所以,周宗能够大大方方的承认,李弘冀却需要极力遮掩。
这并非他不够坦荡,而是双方坦诚的代价不对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