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小传 第30章 卢绾叛逃

作者:是本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9:40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刘邦衣锦还乡,感慨万千,一方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怀,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对大汉帝国未来的隐隐担忧,这使得早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将将之才刘邦在晚年变得敏感而多疑。

从沛县回到长安后,陈豨的一个降将对刘邦说,当初陈豨谋反时,燕王卢绾曾经派人与陈豨有阴谋。于是刘邦马上派吕后的亲信辟阳侯审食其去请卢绾,卢绾称病不来,于是审食其就上报刘邦说卢绾有谋反的端倪。《汉书》的原文是“食其言反有端”,其实就是一种猜测而已。易中天先生在《汉代风云人物》中的观点是,卢绾不可能谋反,这是一桩冤案。这么说的理由有几个方面:

1)卢绾是高祖的同里。现在我们经常讲“同乡”、“老乡”来表示出自同一个地方的人,同时也暗示了这些人存在天然的亲近关系,这是自古而有之的。而同里比同乡更进一步,因为汉代的行政单位为“十里一亭”(或“十里一乡”),刘邦当年是泗水亭长,可见卢绾和刘邦是“亭”这个单位里更亲近的一部分人,不论是情感上,还是地理上。

2)刘邦和卢绾两家是世交。两人不但父亲关系很好,而且是同年同月同日生,长大后又一起上学。正因为两家如此亲密的关系,里中同乡还曾以酒肉相祝。

3)卢绾一直侍奉刘邦左右。刘邦还未起兵时,曾在家中避祸,卢绾就经常来照顾刘邦,起兵后,卢绾更是追随左右。汉军出关攻击项羽期间,卢绾以太尉随军,可自由出入刘邦的卧室,共谋秘事,另一个有如此“特权”的是刘邦同父异母的弟弟刘交,其余人包括萧何、曹参等都必须要以礼参见。《汉书·卢绾传》对此的描述是“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绾者”。

刘邦对卢绾也是恩宠有加。当初卢绾随刘邦征燕王臧荼,臧荼死后,空出来的燕王被封给了功劳并不突出的卢绾,使卢绾成为了七大异姓王之一,萧何、张良、曹参、周勃、樊哙等功臣都没享受到这个待遇。既然如此,卢绾为什么要叛逃呢,这件事要从陈豨叛乱讲起。

当年刘邦御驾亲征到邯郸平叛陈豨时,卢绾率军奉命从东北方向攻击叛军。大兵压境之下,陈豨派使者王黄去向匈奴求助,同时,卢绾也派张胜出使匈奴,告诉他们陈豨已是强弩之末。张胜在匈奴处遇到了前任燕王臧荼之子臧衍,也许是出于对刘邦的憎恨,也许是出于对卢绾的担忧,臧衍对张胜说:“张兄之所以在燕国被重视,是因为你熟悉边务。而燕国能够存在,是因为现在很多诸侯王叛乱,刘邦应接不暇,希望燕王能在此稳固汉朝边境。如果陈豨被灭,边境局势趋缓,那么燕王就是下一个’陈豨’。张兄何不劝说燕王给陈豨留一条生路,并且跟匈奴联合,这样既能保证王位久存,即使有战事,也能出兵卫国。”张胜觉得言之有理,就私下里让匈奴攻击燕国。卢绾以为张胜要谋反,便上书请求族杀之,听了张胜的解释后才恍然大悟。于是卢绾对刘邦解释说是有人诬陷张胜,然后派张胜到匈奴做刺探,还暗中派范齐到陈豨处,商议执行臧衍之计。

陈豨兵败后,卢绾的勾当也随之败露,刘邦念及旧情没有立刻诛杀卢绾,而是派人前往召见,卢绾称病不往。后来刘邦又派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前去迎接卢绾,卢绾更加恐惧,在家中闭门不出。他对自己的近臣说:“如今异姓王只剩下我和长沙王,杀韩信、诛彭越,都是吕后的主意。如今皇上正在病中,吕后执政,她是专门找机会想要诛杀异姓王和功臣的。”卢绾身边的很多人都因为觉得局势不对而逃离,审食其听说后都如实上报给刘邦,刘邦听了更加愤怒,但仍然没有彻底相信卢绾反叛。直到一个匈奴的投降者证实了张胜确实作为燕国使者在匈奴,刘邦才说:“卢绾果然反了!”,于是派樊哙、周勃前去平叛。

同时,刘邦诏告天下:“燕王卢绾与我是故交,我爱之如子,听说他勾结陈豨反叛,我认为是没有的,所以派人前去迎接他。卢绾称病不来,反心明确。而燕国之吏民是无罪的,赐六百石以上者爵一级。愿意归汉者,皆赦免,并也赐爵一级”。

不等平叛结束,刘邦即诏诸侯王讨论新燕王的人选。根据长沙王武臣的建议,刘邦第八子刘建为燕王。

从根本上说,其实卢绾并无反心,只是不想步其他异姓王的后尘,设计自保而已。为表此心,卢绾率家人部将数千人,在长城脚下等候,想在刘邦病愈后亲自前去谢罪。这个做法说明,卢绾对自己与刘邦的关系还是很有信心的,认为刘邦能够原谅自己。但很不幸,还未等卢绾到长安,刘邦就驾崩了。

这里我们可以合理推断,刘邦弥留之际,皇权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吕后掌握,所以派去请卢绾来问话的人中有吕后的近臣审食其。如果刘邦不死这么早,或许出于过去深厚的感情,他可能会理解卢绾的行为,也有可能饶他一死,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为了躲避心狠手辣的吕后,卢绾听到刘邦的死讯后就逃入了匈奴境内,做了匈奴的东胡王。因为是外来者,卢绾在匈奴过的也不开心,常常思归大汉。仅过了一年多,卢绾就死在了匈奴。后来,卢绾的妻子带着子女回归了汉朝。景帝时,卢绾之孙以东胡王降汉,被封为恶谷侯。

总的来说,卢绾取下策求自保,因刘邦多疑而背汉,并未发动激烈的军事行动,与其说是谋反,不如说是叛逃。遗憾的是,刘邦死前没能等到卢绾的亲自谢罪,仍然认为自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兄弟是个反贼。好在后世之君对卢氏的后人还是很宽容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卢绾和刘邦的亲密关系。

至此,汉朝的最后以为异姓王-第二任燕王卢绾-被铲除,取而代之的亦为刘氏子弟。这一系列消灭异姓王的平叛行动,统称为“杀功臣”,刘邦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恶名,而年轻的大汉帝国却获得了稳定的内部发展环境,为即将到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