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如登山,有人身处苍茫林海不知方向,不明进退,一生蹉跎亦见不到山外光景;
有人遇名师指点,阐释功法经卷,得见山间小道,循此小道拾阶而上,或可于山腰凉亭驻足时,窥见山下风景。
不论是何种方式,登山即是修行。”
还没看前,苏砚心中甚是庄重,但看了之后,反倒觉得不过尔尔。
修行如登山,的确是不错的比喻,将之从玄之又玄的状态拉出来,有了一个具象的过程,真实了许多。
但著书之人似乎是心太大了,想要让所有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在书中花了太多笔墨从各种角度去论证这一个观点。
过犹不及,说得多了,反倒是给苏砚一种大而化之泛泛而谈的空洞。
将所见消化,结合自己已有的认知,苏砚对修行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嘿”了一声,耸肩道:
“什么登不登山的,到头来不还是强调闻经、遇师、见道这一套嘛。”
通篇的对比,的确给了苏砚不小冲击,让他认识到能走小路,不知是多少修行之人梦寐以求的事。
不入门,你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在上山,还是下山!
苏砚不由想起了自己的便宜师尊,收了自己,好像也没教什么东西,不由有些牙疼:
“遇师倒是遇师了,看样子还挺厉害,可他怎么就不给我指一条小道呢?”
身处局中,加之认知的高度所限,他自然不知道江离对他的教导,已经脱离了术的范畴。
吐槽归吐槽,苏砚也没太当回事,没小路也不是不能走,反正江离有言在先,心中有惑,看不到方向,问就是了。
嘴长在身上不是摆设,山中嚎两声,不说得到什么回应,怎么也会惊起飞鸟不是?
他再度从书山里抓来一本,瞥见封面《境界后的隐秘,你知道吗?》几个大字,嘴角微微一抽。
看了几本书,苏砚也有了经验,大概能猜到书中的重点,便打开看了起来。
如他所想,正是修行界各个境界的介绍,炼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合体、渡劫,每一个境界都有阐述,只是里面掺杂了多少私货,苏砚也不知道。
“没想到这炼气还真就是字面意思,炼化天地灵气为自己所用;筑基也没有我想的那般神秘,炼气有成,气贯全身,凝成气种,自此周天自成,源源不息,便是筑基。”
苏砚仍是如先前一般,闭目消化梳理书中所得:
“金丹就有些玄乎了,好似要什么东西灌溉气种,使之化虚为实,成为真正的能孕育‘元婴’的种子,日后再碎丹成婴,完成真人到真君的蜕变。”
也不知道是作者有意写的这么玄乎,还是真的不能用文字准确描述,从金丹开始,之后的修行中便多了一些玄之又玄的东西。
苏砚时而皱眉,时而又豁然舒展,但很快就会重新紧蹙,有时会重复先前的循环,但更多时候,却是以无奈的摇头叹息收尾。
“倒也不必现在就都想得明明白白,当下的能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认知便够了,其他的,我日后再慢慢验证便是。”
他并没有钻牛角尖,想不通的问题,默默记下,就先放一边,准备日后请教江离,或是自己验证。
当务之急,不是准备周全,而是开始。
心中有了定计,苏砚在书堆里翻找了好一会儿,才翻到几本想要的书。
“《有了这些东西,你自己也能修行!》,啧……又是这种风格,到底是哪位前辈带起来的风气。”
苏砚实在是遏制不住吐槽的欲望,“啧”了一声,才翻开手中的书。
这一看,他便沉迷进去,不知时间为何物,一书看完,他还有意犹未尽之感。
和他预想之中不同,书中并没有对灵根大书特书,甚至只在开始提了一句,若身无灵根,也别浪费时间看后面的内容了。
但越是这般,反倒将灵根的重要表达得更为彻底,后面所述的一切修行相关,都是建立在有灵根的基础之上。
“脉……”
苏砚沉吟,尝试着去理解占据书中绝大部分篇幅去讲述的脉。
这个词他虽不熟悉,却也不陌生,上一世在中医和武侠中没少被提起。
但他对脉的认知,也止步于此,并没有真正的了解过。
而且,这个‘脉’和他前世所知的‘脉’虽有相通之处,却不相同。
和前世那介于经络和虚无之间的脉不一样,这方世界的脉真实存在,只是需要修士自己去贯通!
先通脉,再行气!
苏砚心中一动,唤出面板,找到了一条信息:
【观修士呼吸吐纳,明悟基础吐纳诀,当前进度:20%,是否消耗心力锚定可能?】
此时再看这段文字,他却看出了比以往更多的信息,当时在入定状态下,他的确掌握了纳气之法,只是体内无脉,气行不得周天。
“我若贯通一脉,是不是就真正成为炼气修士了?”
苏砚心头泛起火热,将目光放在了另外几本书上。
那几本书是一个系列,名《仙道基础详解》,分别是《灵根篇》,《经脉篇》,《气海篇》,《功法篇》,《天地篇》。
苏砚挑出《经脉篇》,几次深呼吸后,心头泛起的波澜渐渐平复,他才翻看起来。
此前对修行一无所知,连进度代表着什么都不清楚,就更别说去推进。
而今有了些许认知,明白了进度代表的意义,知道了完善的方向,他已是迫不及待的想要验证。
不是为了区区《基础吐纳诀》,也不只是为了成为真正的炼气士,他想知道……
人力能否完成那个具现的过程!
“希望我想的没错……”
怀着期待,苏砚投入书中。
偏听则信,兼听则明,读书亦是如此,若只有单一的输入来源,很容易就被带节奏,甚至可能还不自知。
两书中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和先前那本大差不差,又各有说辞,两相比较,反倒是让苏砚对‘脉’的认知愈发清晰。
他并未发现,随着自己认知的变化,发现面板之上的进度也在悄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