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二年九月十一巳时正刻
贡院照壁前飘着墨香,张溥的方巾被秋风吹得翻飞如蝶。这位复社盟主正高谈《五人墓碑记》,唾沫星子溅在“天下兴亡”四个鎏金大字上,引得围观举子连连喝彩。
“张公子好大的口气!”清越女声劈开人潮。众人回头,但见柳如是青衫磊落,纶巾下露出半截霜色剑柄。她手中折扇“唰”地展开,扇面题着首新作的《讨虏诗》,字迹铁画银钩,竟似剑锋刻就。
张溥脸色一沉:“柳姑娘莫非又要替钱牧斋当说客?复社门庭,不纳秦淮……”话音未落,眼前青影一闪,柳如是的短剑已抵在他喉间。剑锋寒气渗入肌肤,他这才看清剑柄缠着《陈情表》丝帛,剑镗处嵌着半块传国玉玺纹。
“公子说‘匹夫有责’?”柳如是短剑轻挑,削断他发冠青丝。一缕黑发飘落时,她忽然从袖中抖出张邸报,朱批“辽东粮饷”四字触目惊心,“这缕青丝能换一袋粟米,公子满口仁义可抵得上边关十万饿殍?”
围观举子哗然。有人认出那短剑是戚继光遗物,剑身暗纹与蓟州城墙砖雕如出一辙。张溥踉跄后退,皂靴踩在散落的《五人墓碑记》上,油墨印出朵朵污花。
崇祯十二年九月十一亥时三刻
“不系舟”画舫在秦淮河心打转,钱谦益攥着柳如是的手抖如筛糠。舱内博古架上摆着尊西周铜刍盂,盂中供着三粒辽东荞麦,麦粒上的虫眼在烛火下像张开的嘴。
“柳弟……柳姑娘,常熟田庄的契书在此。”钱谦益从怀中摸出黄绫卷轴,手指在“钱氏族产”四字上摩挲,“待清军南下,你我泛舟太湖,学范蠡西施……”
柳如是突然反手将酒盏泼入河中。青瓷盏坠水时,河面倏地浮起七盏河灯,灯上“明”字用朱砂混着胭脂写成,血一般艳红。最前头那盏灯芯突然爆开,火苗窜起三尺高,映得她眉间花钿如血。
“钱大人可知这‘不系舟’典出何处?”她忽然执起船篙,在河底青石上划出深深沟壑。钱谦益探头望去,见沟壑走势竟与《绛云楼书目》中的边关舆图一模一样,“昔日谢安石东山再起时,坐的便是这等无缆之舟。”
崇祯十二年九月十二丑时二刻
媚香楼地窖暗室,八盏琉璃灯将《讨虏诗》扇面照得纤毫毕现。李香君以发簪蘸着胭脂,在“兴亡”二字上勾出金边:“柳姐姐好剑法,张溥那缕头发,可抵得上三石军粮?”她忽然将簪尾刺入扇面,胭脂顺着剑痕洇开,化作蜿蜒血河。
董小宛抚着腕间东珠冷笑:“钱谦益的常熟田庄,原是魏忠贤旧宅改的。”她忽然掀开青布帘,露出暗室角落的十二口樟木箱,箱体斑驳如血痂,“这些箱笼装着海瑞手札、于谦诗稿,还有周延儒贪墨的账册。”
卞玉京从袖中摸出半块虎符,虎目处镶着波斯琉璃:“这是从张溥书童身上搜来的,诸位看这虎纹,可是照着蓟辽总兵府的纹样刻的?”她忽然将虎符按在舆图“山海关”处,琉璃眼正巧嵌进关隘缺口。
陈圆圆突然拨动琵琶,雁柱在《十面埋伏》的曲调里迸出火星:“诸位姐姐可还记得,上月失踪的漕运总督?”她忽然扯开衣领,露出锁骨下三寸处的青紫掌印,“那夜我亲眼见着,钱谦益将人沉进玄武湖。”
柳如是折扇轻摇,十二根银针在扇骨上排成北斗状:“所以这十二箱书稿,原是替我们挡灾的。”她忽然执起狼毫,在舆图“南京”处点上朱砂,“明日周皇亲要在雨花台办赛诗会,诸位姐姐可愿随我去讨个说法?”
崇祯十二年九月十二卯时初刻
秦淮河底淤泥里,十二具锦衣卫尸首静静躺着。他们颈间银针泛着幽光,与水面漂浮的河灯遥相呼应。最深处那具尸首怀中,半阙《后庭花》被水泡得发胀,墨迹晕染处,依稀可见“玉树流光照后庭”七字。
媚香楼顶,八盏琉璃灯次第熄灭。夜风送来更鼓声,混着远处打更人的梆子响,在河面上织成一张网。网中浮沉的,是十二箱绝世孤本,是八位花魁的筹谋,更是一个王朝将倾时,最艳丽也最悲怆的剑气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