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岁月:从助理工程师开始 第61章 回信

作者:夏雨诗桥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4 07:16:49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是深冬。

省城的雪下得特别大,实验室外面白茫茫一片。

蔡卫国正在指导几个年轻技术员调试新到的温控设备。

这批设备是专门为RPC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定制的,精度要求极高。

“小李,这个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要再往下调两厘米。”

蔡卫国蹲在设备旁边,仔细检查着每一个细节,“养护过程中,温度分布的均匀性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明白了,蔡组长。”年轻的技术员小李擦了擦额头的汗珠,重新调整传感器位置。

高建军从隔壁的计算室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叠厚厚的图纸:“组长,体育馆屋顶的详细施工图设计完了。

按照您的要求,预应力钢绞线分为三个张拉阶段,每个阶段的张拉力都有精确计算。”

蔡卫国接过图纸,快速浏览了几页:“张拉顺序呢?”

“从中心向两侧对称张拉,这样可以保证结构变形的对称性,避免产生扭转应力。”

“很好。”

蔡卫国满意地点点头,“不过这里还有个问题,你看第五页的钢绞线锚固节点,这个设计在实际施工中可能会有困难。”

高建军凑过来看了看:“您是说锚固角度太小?”

“对。现场张拉的时候,千斤顶需要足够的操作空间。这个角度下,工人很难操作。”

“那改成什么角度合适?”

“15度左右比较合适。你重新计算一下,看看对整体受力有没有影响。”

“好的,我马上去算。”

钱总工从材料库房走出来,脸上带着笑意:“小蔡,好消息!昨天那批试验用的钢纤维到了,质量比上次的还要好。”

“国产的?”

“对!是咱们和鞍钢合作开发的。抗拉强度达到了2100兆帕,比进口的还高一点。”

蔡卫国眼睛一亮。钢纤维的国产化一直是他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如果能够解决这个瓶颈,RPC材料的推广将会顺利得多。

“成本怎么样?”

“比进口的便宜三分之一。如果批量生产,成本还能再降。”

“太好了!这样一来,我们的材料成本可以降低不少。”

张勇从搅拌车间跑过来:“蔡组长,刚才试生产的那批RPC,强度测试结果出来了。

平均值119.6兆帕,最高的达到了124.2兆帕。”

“离散系数呢?”

“3.2%,控制得很好。”

蔡卫国满意地点点头。经过几个月的工艺优化,他们的生产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实现真正的工业化生产。

正在这时,办公室的电话响了。张勇跑去接电话,过了一会儿跑回来:“蔡组长,是王总的电话。”

蔡卫国走到办公室,拿起电话:“王总,您好。”

“小蔡!有个好消息告诉你。”

王敬忠的声音里掩饰不住兴奋,“林城的试验生产线已经开始安装设备了。按照进度,春节前就能投产。”

“这么快?”

“我找了几个老朋友帮忙,设备采购和厂房建设同步进行。现在主要设备都到位了,就差最后的调试。”

“太好了!”蔡卫国心中一阵激动,“需要我回去指导吗?”

“你现在走不开吧?体育馆项目这么重要。”

“确实走不开。这样吧,我让钱工和张勇回去一趟,他们对工艺最熟悉。”

“行!那就这么定了。对了,还有件事,市里决定成立林城新材料公司,专门负责RPC材料的产业化。你是技术负责人,占股15%。”

15%的股份!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蔡卫国知道,这是王敬忠对他的信任和回报。

“王总,这个股份太多了。”

“不多!你的技术值这个价。再说,这个公司能不能成功,关键还是看技术。你不拿大头,谁拿大头?”

挂了电话,蔡卫国心情很好。RPC材料的产业化终于要开始了。

下午,蔡卫国正在实验室里检查设备,李院长走了进来。

“小蔡,有时间吗?陪我出去一趟。”

“去哪?”

“省政府。赵领导要见你。”

省政府大楼,蔡卫国第一次走进这座权力中心。赵领导的办公室很简朴,没有想象中的豪华。

“小蔡,坐!”赵领导放下手中的文件,热情地招呼道,“听李院长说,你们的技术攻关进展很顺利?”

“是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了预期目标。”

“体育馆项目什么时候能开工?”

“设计已经完成,施工方案也通过了专家论证。如果天气允许,明年三月就能开工。”

赵领导满意地点点头:“这个项目意义重大,不仅仅是为了全运会,更重要的是要展示我们南江省的技术实力。”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小蔡,省委研究决定,要在全省推广你的RPC技术。初步计划是在五个地市各建一个生产基地,形成年产50万立方的生产能力。”

50万立方!这个规模远超蔡卫国的预期。

“赵领导,这个规模是不是太大了?我们的技术虽然成熟了,但推广还需要时间。”

“时间不等人!”赵领导站起身,走到窗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性能建筑材料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我们要抢占先机,不能让别人抢在前头。”

他转过身看着蔡卫国:“省里已经决定,成立省新材料集团公司,你担任总工程师。工资待遇参照厅级干部标准,配专车,分房子。”

厅级待遇!这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赵领导,我…”

“别推辞!”赵领导摆摆手,“这不是照顾你,是省里需要你。你有技术,有能力,更重要的是有责任心。这样的人才,我们要大胆使用。”

从省政府出来,蔡卫国的心情很复杂。机遇和挑战并存,成功和压力同在。

回到宿舍,蔡卫国拿出信纸,给父母写信。

“爸、妈:

见字如面!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快过年了。我在省城一切都好,请二老放心。

最近工作上有了新的发展。省里决定大规模推广我们的技术,成立了专门的公司,让我担任总工程师。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也是很大的责任。

爸,您以前常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现在我深深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技术的成功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国家建设,造福于人民,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想起小时候,您带我去看村里建新房子。您说,盖房子不仅仅是砌砖垒瓦,更重要的是要让住的人安全、舒适。现在我做的工作,本质上还是这个道理。只不过规模更大了,责任更重了。

妈,您别担心我太累。虽然工作强度很大,但我很充实,很有成就感。看着自己的技术一点点变成现实,看着它能够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这种满足感是什么都换不来的。

最近天气很冷,您和爸要注意保暖。家里的煤炭够不够?如果不够就去买,不要省钱。我现在工资涨了不少,每个月能拿到500多块,完全能够负担家里的开支。

蕊蕊在医院实习怎么样?上次她来信说要考研究生,我很支持。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这一代人,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就要珍惜这个机会。

春节我可能回不了家,项目正在关键时期,不能离开。但我会托人给您们带些省城的特产回去。等项目告一段落,我一定回家看您们。

请保重身体!

您们的儿子

卫国

1985年12月20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