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检测到重大历史事件——三监之乱,时间加速停止!】
【恭喜,你的家族成员姬逸参与了历史事件“三监之乱”。
完成成就:未卜先知
获得道具:龟甲(托梦时可使用,使用后本次托梦自动转换成未来一个月内被托梦者将经历的随机片段,仅可使用一次。)
获得香火:500】
伸了个懒腰醒来的史祎看着系统面板上的消息有些惊讶。
又完成了个成就?
之前那次托梦不是已经完成“周公解梦”的成就了吗?
这么划算,买一赠一?而且香火值比之前那次还高!这一百香火花的真值!
当史祎将目光凝视在新获得道具上时,又忍不住惊呼。
我去!这个道具龟甲牛啊!
虽然只能使用一次,但用的好的话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吧?
要知道这随机片段可不比系统处理过的意象,那可都是被托梦者即将要经历的事情。
唯一缺点便是这是一次性道具,用完之后便只能等香火等级三级后才能通过香火值购买了。
在香火等级三级后,系统会开放一个商城子模块。
该模块中玩家可以用香火值重复购买已使用过的道具。
想到这儿,史祎便赶紧查看起如今的香火值,不多不少正好1900点。
接着,史祎将目光移向家族成员,发现此时距离加速前竟然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年。
自己的便宜大孙子姬先竟然在文武二曲保佑下,在三岁时便觉醒了天赋“铜筋铁骨”。
看来姬让便是文曲星保佑了!
就是不知道能觉醒什么样的天赋,又会在什么时候觉醒。
就在这时,又是一阵系统提示音响起:
【叮!检测到重大历史事件——分封诸侯。】
【恭喜,你的家族成员姬逸参与了历史事件“分封诸侯”。
完成成就:封邦建国
获得道具:青铜鼎(丰)(已生效,每次祭祀获得香火增加50%,可与其他效果叠加。注:若鼎遗失,则效果取消,直至鼎被寻回。)
获得香火:1000】
太强了吧!周初封侯的奖励这么好吗?
还记得有一次游戏在西汉被封了个侯爵,结果也不过是给了500点香火值,道具倒是给了一个丹书铁券,据系统介绍有一定概率免死罪一次。
诶?这个青铜鼎的后边怎么还有个丰字?
难道说还有其他的青铜鼎?
系统还特地标注了可以与其他效果叠加。
那将其他青铜鼎抢到手的话,岂不是就……
史祎摇了摇头,将不切实际的想法从脑海里祛除,把目光移向了这段时间错过的历史事件上……
-----------------
就在史祎查看系统之时,镐京刚刚结束了第二次分封大典。
不同于武王上次的分封,这次分封虽然名义上的主角还是成王,但实际上还是由周公在背后指导进行的。
首先分封的便是殷墟。
虽然殷商王都已经付之一炬,但不可能一直使其区域处于真空状态。
因此周公便将另一个弟弟叔康封到了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卫地,使其统领那一整片区域和来不及迁徙至其他诸侯国的殷遗们。
其次便是殷商的宗祀。
原本奉祀历代商王的公子禄父此时自己也去见商王了,因此便需要在殷商的宗室中再挑选一位出来。
周公看中了在这次叛乱中没有丝毫异动的微子启,将其分封到了宋地,并将绝大部分在这次叛乱中表现良好的殷遗都划分在了他的国内。
解决了这两个最重要的问题,接下来便是对这次平乱过程中的取得的战果进行巩固,同时也为下一阶段的战略提前布局。
原本的齐侯太公望被徙封到了原薄姑国境内,仍然封齐侯,建齐国。监控投降的薄姑遗民的同时,主要防备东边的莱国。
周公自己依旧封鲁侯,徙封到原奄国境内,建立鲁国。监管参与了叛乱的奄国遗民的同时,也要和北边的齐国一起担负防守逃到淮南一带的徐国残余势力和其他不服邦周统治的部落方国。
但由于周公尚且需要在镐京辅佐成王,因此由长子伯禽前往封地就任。
同样派儿子就任的还有同属于三公之一的召公,召公的封国依旧叫燕,只不过也被徙封到了别处,在齐国的北边,主要负责防御北边的戎狄。
除此之外,周公还分封了大大小小六十多个诸侯国。
这其中有之前就得到武王分封的诸侯,也有在这次平乱过程中立功的将士。
当然了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姬氏族人,完美地体现了“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分封理念。
大典结束后的第七天,将一位位诸侯送出镐京的成王终于也要送走辅政大臣中的两位——周公和太公。
同两位重臣一并离开的还有成王的两位堂兄和一位族兄,刚刚被封丰侯的逸以及代替周公、召公就任鲁侯、燕侯的伯禽和伯克。
不同的是,逸随周公赶往洛水之阳,以洛营为基础筹建新都,而伯禽和伯克则跟随太公则是按照既定的战略前往刚刚占领的王土就任安抚,并威慑周边的宵小。
看着众人的车架从镐京城门驶出,成王落寞地看向了身后的召公和太史公,问道:“天命难道不是在我邦周身上吗?为什么那些没有得到天命的人想要逆天而行呢?”
召公没有正面回答成王的问题,而是语重心长地说道:“等王上你想明白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放心将天下交给你了!”
-----------------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刑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春秋·左丘明]
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伐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尚书大传》[西汉·伏生]
周公营洛,太公赴齐。成王不舍,问召公曰:“天命岂非邦周乎?彼其无天命者何故逆天而行?”召公避而嘱曰:“待王知此事时,则吾等安矣!”——《周史·成王本纪》【西汉·史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