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伯邑考开始护佑华夏 第25章 臣斗胆请天子退位!

作者:长平烈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8:14:06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周王畿

镐京

大殿上,天子燮正如往常一般静静地等待着朝会的结束。

他很满意之前烹杀齐侯……哦,不对!应该叫齐哀公的举措。

这令他享受到了从未拥有过的“尊敬”,不仅仅是那些身份低微的下人,还有那些平日里自视甚高的诸侯、大臣们。

然而,天子燮不知道的是,马上这些所谓的“尊敬”便将重新化作泡影,迎接自己的是来自各个阶层的愤怒,自己也将成为大周历史上第一位被诸侯和大臣废立的天子。

而这一切,当史瑜拿着玉圭走出人群后,便开始了倒计时。

只见史瑜和对面的召伯对视了一眼,然后不卑不亢地质问天子燮:“天子可知道自己犯了错?”

天子燮一愣,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下意识地反问道:“寡人犯了什么错?”

史瑜朗声道:“天子重用酷吏欺压百姓,这是第一个过错;天子向诸侯索要朝贡而不是用仁德感化,这是第二个过错;天子不顾礼仪亲自迎接诸侯的使臣,这是第三个过错;天子不顾及人伦,用鼎烹杀了自己的外高祖,这是第四个过错。

天子不仁义百姓、不孝顺长辈、不用德行感化诸侯、不遵从礼仪,这难道不是已经失去了天命的表现吗?臣斗胆请天子退位!”

话音刚落,在天子燮惊恐的眼神中,由召伯带领,几乎所有大臣都走到了史瑜身后,捧着各自手中的玉珪,用最恭敬的语气说出了最忤逆的话:“臣斗胆请天子退位!”

“你……你们!”反应过来的天子燮一下子跌倒在地,不敢置信地用手指着堂下的所有人。

不过天子燮倒也不是孤家寡人,之前因为谋划烹杀齐哀公而被天子燮一手提拔到了司空的纪侯在天子燮眼中如同神兵天降般站了出来,结结巴巴地质问所有人:“大胆!你……你们竟……竟敢以下犯上,这……这可是谋逆的大罪!来人!快把这些反贼统统抓起来!”

说到一半,纪侯似乎想起了这是天子的主场,又恢复了气势,大声叫人要将堂下所有人抓起来。

谁知史瑜等人丝毫不慌,并又一次齐声喊道:“臣斗胆请天子退位!”

而此时宫外也传来了一道道震耳欲聋的喊声:“末将(属下/小民)斗胆请天子退位!”

面对洪水般的民意,面对那铺天盖地的压迫感,天子燮吓的屁滚尿流,连滚带爬地来到了史瑜脚下乞求道:“太史!太史!是寡人错了!寡人知错了!对!都是纪侯他教唆寡人这么做的!寡人也是听信了他的谗言啊!”

说着天子燮指着一旁已经陷入呆滞的纪侯,行云流水般开始了甩锅。

但史瑜却并不为所动,后退一步继续说道:“臣斗胆请天子退位!”

天子燮这才彻底放弃了幻想,如同一滩烂泥瘫软在地上,放弃了抵抗。

于是在位仅三年的天子燮被迫宣布了退位,被流放至毕原,为世代先王守陵。

由于天子燮在位期间的暴政和恶行,大臣们为其上恶谥“厉”。

但废除天子燮简单,重新册封新的天子却成为了众人迫在眉睫的难题。

原本在行伊尹旧事之前众人是有心目中的人选的,那就是当代彤国国君彤伯随。

彤国是成王之子锋的封地,算下来彤伯随已经是成王的六世孙了。

彤伯为人仁厚,深受封地子民的爱戴。

由彤伯来继承天子之位,看似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

然而就在众人将厉王赶下天子之位不久,彤伯就染上了风寒,得病去世了。

这可愁坏了丰镐的一众大臣诸侯们。

毕竟如果再往上找,都要找到武穆四国了。

好在,这一切的发起者史瑜最终拍板做出了决定。

由彤伯尚在襁褓之中的儿子继任天子,效仿武王托孤,由召伯出任太保主持朝政,由周公出任太傅教育天子,荆伯出任太师总领兵事。

等一切都安定下来后,史瑜自己则急流勇退,以父亲年事已高,自己需要回到封地主持大局为由,不仅推辞了太宰之位,甚至辞去了原有的太史一职。

-----------------

厉王烹齐侯于鼎,天下皆怒。丰宪公于朝堂之上质曰:“天子可知错乎?”

厉王反问曰:“寡人何错之有?”

宪公答曰:“天子用酷吏而侵黎民,其过一也;天子索贡于诸侯而非以仁德化之,其过二也;天子不顾礼而亲迎诸侯使者,其过三也;天子罔顾人伦,烹外高祖于鼎,其过四也。天子不仁不孝、无德无礼,此非失天命呼?臣敢请天子退位!”

召公率众卿恭曰:“臣敢请天子退位!”

厉王惧而蹶。纪炀侯质曰:“大胆!汝等岂敢以下犯上?此谋逆之罪也!来人!速擒逆贼也!”

众人无惧,齐曰:“臣敢请天子退位!”

国人与将士皆曰:“敢请天子退位!”

厉王乞曰:“寡人过也!寡人知错矣!此皆纪侯教寡人也!寡人听其谗也!”

宪公不为所动,仍曰:“臣敢请天子退位!”

乃退位,放于毕,谥厉王。——《周史·共懿孝厉本纪》【西汉·史安民】

厉王三年,宪公效伊尹旧事,废厉王而立慧王。——《周史·丰文公世家》【西汉·史安民】

厉王废,彤伯稚子继之,是为慧王。慧王年幼,不能亲政。丰宪公乃效周召辅成王之旧事,立召齐公为太保以统朝政;立周思公为太傅以教天子;立荆威公为太师以领兵事。

待诸事已定,宪公乃辞。时人问曰:“既辞太宰,何辞太史之位也?”答曰:“父年高,当还家。”——《周史·慧王本纪》【西汉·史安民】

有人曾经做出过这样一个假设:“假如史家从未存在过,华夏的历史又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老实说,我也不清楚。但我知道,如果厉王三年没有宪公的话,可能西周的灭亡会因此提前至少百年。——《史家,一个对华夏文明影响极深的家族》【丰·陈问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