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伯邑考开始护佑华夏 第42章 偏爱

作者:长平烈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8:14:06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郑伯一边擦拭着武姜脸上的汗水一边说道:“夫人辛苦了!”

谁知武姜却虚弱地说道:“国君啊!这个孩子先出脚后出头,是个大逆不道的孽子啊。还是将他扔掉好了!”

郑伯不肯,劝说道:“这可是你怀胎十月耗尽了心血才生下的孩子啊!你又怎么忍心就因为他是脚先出来的便要将他扔了?”

“我听说周人的先祖后稷曾经被他的母亲姜嫄丢弃了三次:第一次姜嫄将他丢弃在了小巷里,结果牛羊前来哺育他;第二次姜嫄将他丢进了树林里,却遇上了好心的樵夫将他救起送还回了家里;第三次姜嫄将他丢到了寒冰上,却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了一只大鸟,用翅膀温暖他。

如果这个孩子真的不是大逆不道的孽子,那即便是将他丢弃了,他自己也会回来的;如果果真是孽子,那不是正好可以远离灾祸吗!”武姜先是阐述了一通周人始祖后稷的故事,然后不知怎么就推导出了一个歪理。

郑伯依旧不肯,反驳道:“姜嫄踩在了天神的脚印里才孕育了后稷的。后稷是天神的孩子啊!因此才会有牛羊鸟兽帮助他。我的孩子又怎么能和天神的孩子相提并论呢?因此将他丢弃后,他必然是凶多吉少啊!”

于是不顾武姜的反对,强行将孩子留了下来。

由于内心对这个孩子的厌恶,因此虽然迫于丈夫的压力武姜答应了继续哺育这个孩子,但却给这个孩子取名为“寤生”,并对郑伯解释道:“后稷的母亲将他取名为弃,我将他取名为‘寤生’又有何不可呢?”

郑伯由于希望武姜可以好好养育这个孩子,便答应了这无伤大雅的名字问题。

寤生两岁时,武姜再次怀孕,生下了段。

不同于寤生,段的出生十分顺利,武姜几乎都没有感受到痛苦。

因此武姜认为这是上苍给予自己的礼物,十分喜爱他。

一天,武姜刚刚喂完初生的段,郑伯恰好前来看望。

于是武姜便向郑伯建议道:“国君啊!你看段这孩子就能体谅母亲,如此顺利地从我的肚子里出来了。之前说到的先祖后稷也是如此啊!因此不如就将段立为太子吧!”

郑伯摇头表示拒绝:“绕过年长的嫡子而去册立幼子为太子,这不符合周公制定的周礼啊!”

武姜又举例道:“你看周人的先祖太王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没有册立长子太伯,反而册立了第三个儿子公季。难道周公会去指责古公亶父绕过年长的嫡子而去册立幼子吗?”

郑伯对于武姜那明目张胆且锲而不舍地偏爱有些头疼,但还是解释并应付道:“这是因为公季最为贤明啊!如今寤生和段都还小,还是等他们长大了以后再说吧!”

武姜没有办法,只好暂时停止了继续吹枕边风的行为。

这件事很快便传到了秦国。

秦国的太子静听说后,回到家便将此事与太子妃涓说了,说完还故意笑着问道:“立儿与放儿你更喜欢哪一个?放心,我不会和他们俩讲的!”

说完太子静用手抵在了自己的嘴边,朝着妻子眨了眨眼睛,示意自己一定会保守这个秘密。

太子妃涓没好气地白了太子静一眼:“立儿与放儿都是我的亲生骨肉,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样,根本无法选择。作为孩子的父亲,不如你来说说你偏爱哪个?放心,我会一五一十地转述给孩子们听的!哼!”

太子静尴尬地挠了挠头,连声向妻子求饶。

夫妻间调笑过后,太子妃一脸严肃地提出了这件事情中的疑点:“如果按照你所说,这些都是卧榻之间的悄悄话,可为什么这么快就流传出来了呢?我看是郑伯有意为之吧!”

太子静也被一语点醒,认真地点了点头说道:“看来郑伯对于两个儿子也是有所偏爱的啊!”

谁知太子妃却摇了摇头:“恰恰相反,郑伯对于自己的两个儿子是一视同仁的!如果完全不管不顾,那才叫偏爱。”

-----------------

凡人在母母则病,生则拆副,灾害其母,横逆人道。——《太平御览·咎徵部·卷五》[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诗·大雅·生民》[先秦·佚名]

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適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史记·周本纪》[西汉·司马迁]

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史记·郑世家》[西汉·司马迁]

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春秋·左丘明]

十二年,武姜生太子,逆而生之,故名寤生。寤生初生时,夫人弗喜,欲弃之,曰:“此子逆生,孽也。当弃之。”

公止而劝曰:“此子乃汝心血所结,十月乃诞之!汝岂忍弃之乎?”

武姜曰:“吾闻周之先祖曰稷,稷母尝三弃之:一弃于隘巷,牛羊哺之;二弃于山林,樵者还之;三弃于寒冰,鸟覆翼之。若此子非孽,必复还也;若果为孽,恰可远乎!”

公驳曰:“稷者,稷母践神迹而孕也,神之子也。故有牛羊鸟兽助之。吾儿岂可比神子哉?是以若弃之,必多吉少也。”乃强留之。

十五年,武姜顺而生叔段,喜之,欲立其为太子。公弗许,曰“废长立幼,此违周公之礼乎!”

武姜曰:“夫太王有三子,未立长子太伯而立三子公季。周公会责太王废长立幼邪?”

武公答曰:“盖因公季为最贤也。今寤生、段皆幼,及其长乎!”武姜乃止。——《周史·郑世家》【西汉·史安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