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伯邑考开始护佑华夏 第43章 晋阳君史阳

作者:长平烈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8:14:06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恭王十五年,丰侯陆去世。

这位有史以来被紫薇帝君托梦次数最多的族长,终于还是回到了先祖的怀抱。

而由于其能够沟通神灵,后人追谥其为灵公。

灵公死后不久,史祎恰好完成了“四世同堂”的成就,获得了四百点香火值和4根续命香。

此时史祎发现,道具何尊已经生效了大半,只剩下了9个名额。

当然了,何尊的效果只是保证新生儿在出生时额外多出一个天赋,但这个天赋却不一定是正向的。

例如灵公的长子帆便运气特别差,恰好觉醒了名为“衰神附体”的天赋。

出生时像寤生那样难产,差点被脐带勒死;两岁时喝水呛到了气管,差点就此身亡;最终在三岁那年失足落井,结束了悲剧而短暂的一生。

由于长子帆早逝,因此灵公去世之后,其次子舟便继承了丰侯的爵位。

史舟是灵公史陆的次子,在何尊的作用下,不仅拥有祖辈bug级的天赋“长寿”,还觉醒了第二天赋“识人”。

这使得史舟不仅非常顺利地继承了爵位,甚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后,便接替父亲成为了秦国新任的太史。

当然,这也是秦侯特地关照他这个新任丰侯,这两年里一直让太史这个职位空缺。

而同样在何尊效果加持下觉醒了“识人”这个天赋的,还有晋史的现任宗长史阳。

由于后一次丰史三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家,晋史和齐史虽然各自在晋、齐两地生活,但还是会回到祖祠祭祀,因此并没有像荆史那般变成陪祭家族,仍然可以享受到何尊的效果。

史阳是史权的长子,当年史权带着妻儿奔赴晋国,在路上遭遇了晋国的内乱。

好不容易等到太子仇打败了殇叔接任晋侯,可仅安稳日子没过几年,史权的身子便一天不如一天,不到三十的年纪却像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一般。

如果这个时候史祎能够看到史权的情况便不会感到意外,因为史权非常倒霉的觉醒了“早衰”天赋。

距离史权从丰邑分家才不过十年,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留恋的史权便在妻儿的哭声中离开了人世。

办完葬礼后,家族曾想过将史权留下的孤儿寡母接回丰邑来,谁知却遭到了当时年仅十一岁的史阳的强烈反对:“紫薇帝君给族长托梦,父亲和母亲长途跋涉历经战乱来到晋国,好不容易才在晋国稳定下来,难道就这样半途而废吗?我已经十一岁了,族长在这个年纪已经扛起了家族的重担,难道我连一个小家都支撑不起来吗?”

于是史阳便从父亲手上接过了在晋国发展史家小宗的任务。

还真别说,拥有“识人”天赋的史阳虽然年纪小,但却在晋国凭借着史家宗长的身份混的还挺不错,不仅走进了晋国朝堂,还为后续从丰邑迁徙至晋国的族人妥善安排好了住处和工作。

恭王七年,胡国听说自己的姻亲之国郑国想要攻打自己,怀疑的同时又有些担心。于是胡国国君便托人找到了同为姻亲且德高望重的晋侯,想要让晋国作为中间国问一问具体的情况。

晋侯此时正为自己的弟弟桓叔而感到头疼头疼,压根没有精力去管郑国与胡国之间的事情。

但作为姻亲,晋侯又不能一口回绝了胡国的请求,于是便派史阳持符信带领使团前往郑国询问情况。

听说晋国来使,郑国派了大夫关其思亲自前往边境迎接。

关其思是郑伯十分器重的一位老臣,在郑国也颇有威望,由他亲自迎接,足以说明郑国上下对于这次外交的重视。

然而关其思在见到晋国使臣竟然如此年轻时,便升起了轻慢之心,虽然礼节上并无疏漏,但言语间却有着倚老卖老之嫌。

拥有“识人”天赋的史阳也不恼怒,干脆放低姿态,用后辈的礼节对待他。

等到了晚上休息之时,使团中其他成员向史阳问道:“我们拿着符信出门在外,一言一行都代表了晋国,怎么可以向区区一个大夫执后辈之礼呢?”

史阳却摇了摇头回答道:“关其思这个人十分自傲,又仗着自己年纪大,看我这么年轻,必然会轻慢我们。如果我不以后辈之礼相待,他必然会心生怨气。如果他心生怨恨,我们这次出使必定会有祸患啊!”

使团中的其他成员这才知道史阳的良苦用心。

果然,虽然一路上关其思都十分傲慢,但使团终究还是顺利地来到了郑国的国都郑。

而史阳经过了一路的观察,基本断定了此时郑国正在积极备战,心中已经对这次出行的目的有了大致的猜想。

见到了郑伯后,史阳没有直接点明来意,而是从旁侧击地问道:“外臣看郑国在积极备战,是要攻打哪个国家啊?”

郑伯其实也知道晋使的来意,但为了麻痹胡国,只能装傻道:“孤的确想要用兵,但找不到可以攻伐的国家。西戎毗邻秦国,南蛮临近楚国,北狄有燕国在防御,东夷有齐国防守。而郑国位于中原,周边都是兄弟之国,实在找不到对手。”

谁知此时,一旁的大夫关其思却自以为揣摩出了郑伯的言外之意,起身开口说道:“可以将胡国作为对手。”

郑伯大怒,一边命人砍了关其思的脑袋,一边说道:“胡国是姻亲之国,和孤的兄弟一般,你出言挑拨,是什么用意?”

随后又对史阳说道:“让使君见笑了。”

史阳自然看出了郑伯拙劣的演技,但还是假装没有看出来。

等回到晋国后,史阳将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晋侯,并推断三年之内郑国必定会攻打胡国。

晋侯便将这个推论告诉了胡国国君,警告他要防备郑国的袭击。

但胡国国君此时已经收到了关其思的人头,正是郑伯派人送来的。

与人头一同送往胡国的,还有一封信和一百两黄金。

在信中郑伯详细阐述了关其思挑拨离间的过程,并对自己失察的过错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面对如此“诚意满满”的致歉,胡国国君也就放松了警惕,认为应该是晋侯判断失误了。

结果,刚到第二年,郑国便全力进攻胡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胡国的国都,吞并了胡国的领土。

而由于成功预测了郑国伐胡,让晋侯对史阳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开始重用史阳。

恭王十五年,晋侯同样听说了郑国夫人武姜偏爱幼子叔段而厌恶长子寤生,想到了自己的父亲穆侯和叔叔殇叔,自己和弟弟桓叔又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们。

由于史阳来自史学最为鼎盛的丰侯世家,再加上上次又恰好出使了郑国,于是晋侯特地找来史阳,抛砖引玉道:“你听说了最近郑国的事情了吗?”

史阳问道:“是郑国夫人想要废长立幼的事情吗?”

晋侯点了点头,说出了一直以来的疑问:“自古以来都有立长和立贤两种截然不同的评判标准,你认为哪种更加好呢?”

史阳毫不犹豫地回答道:“立长。”

晋侯疑惑地问道:“为什么呢?就像郑国夫人所说,明明公季就不是以长子身份继承太王古公亶父的爵位的啊?”

史阳思索片刻,反问晋侯道:“如果是立贤的话,什么才是贤明的标准呢?拥有公季那样的才能的人很少啊!拥有太王古公亶父那样发现公季的才能的人更少啊!”

晋侯点了点头,终于展露出了自己的最终目的:“孤想孤的儿子们应该是没有公季那般才能的,孤也没有太王古公亶父的眼光。那孤便老老实实选择立长吧!如果太子登上王位后,国中有人像管蔡二叔那样发动叛乱,还请你像周公辅佐成王那样将国家安定下来。”

史阳郑重其事地点头答应了下来。

见自己的目的达到了,晋侯便轻松地问史阳:“那你觉得郑伯最终会听他夫人的话废长立幼吗?郑国会因为这个事情而发生内乱吗?”

史阳这次却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先思索了一下才推测道:“根据臣的观察,郑伯是一位果决善于决断的英主,因此除非寤生与叔段相差太大,否则他大概率是不会破坏礼法的。”

晋侯继续追问道:“那如果等到郑伯死了之后呢?叔段会不会凭借郑国夫人的偏爱,而趁机夺取了寤生的爵位呢?”

史阳无奈一笑,摇了摇头道:“这个臣就不清楚了,臣只是根据臣看见的听说的做出推测,不是真的掌握预言的能力啊!”

-----------------

八年,郑杀其大夫关其思。——《今本竹书纪年》[明·佚名]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韩非子·说难》[战国·韩非]

恭王十五年,灵公薨,昭公舟继之。——《周史·丰文公世家》【西汉·史安民】

晋阳君讳阳,丰文公十二世孙也。其父为晋之宗长。恭王元年,父亡,阳年十一,族中尝欲纳之。阳拒之曰:“夫紫薇托梦,先考远道至于晋。既定,岂可半途而废?吾十又一矣,族长已担族之重任,况吾之小家邪?”

恭王七年,胡闻郑欲伐之,使人报之于晋。晋文侯乃遣阳使郑。郑大夫关其思迎于郊,观阳年少,轻之。阳乃以后辈之礼待之。是夕,左右问曰:“使者,持符信而出,言与行皆国也,岂可执后辈之礼于一大夫乎?”

阳答曰:“关其思其人自视甚高而倚老,视我年少,必轻慢于我。若不以后辈之礼待之,必生怨。若生怨,此行必患也。”

及至郑,见郑武公,阳问曰:“吾观贵国,武备甚足,将伐孰邪?”

武公知其来意,故憾曰:“孤诚欲用兵,却不知伐孰。西戎毗秦,南蛮临楚,燕备北狄,齐守东夷。而郑处中国,周皆兄弟,实不知伐孰。”

关其思自以为知武公之意,起而言曰:“胡可伐也。”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乃姻亲之国也。子言伐之,是为何意?”

及归晋,见文侯,阳俱告之。——《周史·晋阳君列传》【西汉·史安民】

七年,文侯遣晋阳君使郑。晋阳君归而言曰:“不出三年,郑必伐胡。”文侯乃告胡。——《周史·晋世家》【西汉·史安民】

六年,武公欲伐胡。故以女妻胡君,使其无备。然胡犹觉之,遣使入晋,请晋问之。

次年,晋遣晋阳君使郑。大夫关其思泄曰:“胡可伐也。”武公戮而掩之,传首至胡。胡君果信之,不备。及明年,武公遽伐胡,尽收其地。——《周史·郑世家》【西汉·史安民】

文侯问阳:“卿闻郑之近事乎?”答曰:“公所言乃郑夫人欲废长而立少之事乎?”

文侯颔首曰:“然。自古或立长或立贤,卿以为二者孰优。”答曰:“立长。”

文侯惑而问曰:“何也?如郑夫人所言,公季非长子也,承太王之爵,何哉?”

阳反问曰:“若为立贤,何谓之贤也?似公季之才少也!似太王能察公季之才者愈少也!”

文侯曰:“孤之子无似公季之才也,孤亦弗似太王能察公季之才也。孤当立长乎!若太子既登,国中有似管蔡作乱者,卿当辅太子如周公辅成王。”阳应之。

文侯又问阳曰:“卿以为郑伯将听其夫人之言废长立幼乎?郑将乱乎?”

阳答曰:“以臣观之,郑伯乃刚决善断者也。故若非叔段胜于寤生甚多,盖遵周礼立长也。”

文侯又问曰:“若郑伯卒,叔段将乱乎?”

阳摇首曰:“臣不知也。臣徒以见闻猜之,非预言也。”——《周史·晋阳君列传》【西汉·史安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