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恭王十五年的那次君臣问对仅过去了7年,晋侯在病榻上再次找来了已经位列上大夫的史阳。
“阳啊!从先祖文王算起,孤应该算是你的曾叔祖吧!既然是一家人,那孤便不绕弯子了。还记得上次孤借郑国之事和你的谈话吗?孤担心晋国也会如此啊!当初孤的父亲穆侯去世的时候,孤的叔父趁机夺取了祖宗基业,孤费劲心思四年后才收复。
如今孤的时间也不长了,孤担心孤的弟弟成师会作乱啊!你作为晋国的上大夫,不要忘记当初的承诺啊!”
史阳答应了下来。
随后,晋侯拿出了准备好的一把宝剑,交给了史阳,并对他说:“这是我随身携带的宝剑,是天子所赠与的。如今我将它转赠给你,你可以带着它上朝堂。”
之后又封赏史阳为晋阳君,与大夫师服一起作为托孤大臣。
大夫师服在穆侯时期便是晋国的大臣,当初听说穆侯给自己的长子起名为仇,次子起名为成师的时候便说过:“长子和次子的名字正相反,不遵守约定俗成的规矩,将来会给晋国带来灾祸的啊!”
也是师服在公子仇成为晋侯后不久便提醒他要注意成师这个弟弟,避免再出现类似殇叔的情况。
恭王二十三年,晋侯离世,谥号为文。史阳与师服瞒着成师,火速拥立太子伯成为了新一代晋侯,甚至提前派人前往洛邑通禀恭王。
等到成师得知了晋侯离世的消息赶到都城翼时,太子伯不仅已经完成了晋侯的接任仪式,连恭王的正式册命都已经拿到手了。
没有办法,在不具备大义且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成师只好假惺惺地承认了侄子的国君之位。
看着成师他们灰溜溜离开的背影,站在翼城城墙上的史阳却眉头紧蹙,一点也没有成功的喜悦感。
他知道,野心勃勃的成师必然不可能就这样放弃对国君之位的觊觎。
可虽然史阳可以看出成师的野心,但却没有办法能够化解这个隐患。
于是史阳下了城墙后便前往了另一位托孤大臣师服的家中,想要与他商量对策。
但史阳不知道的是,一双眼睛盯着他一直进入了师服家中,一场针对他和师服的阴谋在翼城内悄然展开。
当晚,大臣潘父面见了晋侯,向晋侯告状道:“臣看见晋阳君前往了师服家中与之密谋,臣担心会有变故。”
晋侯一开始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听到这一点后哈哈大笑,说道:“没有关系!晋阳君和师服都是父亲给我留下的托孤大臣,他们一定是在商议国家大事!”
潘父不死心,继续挑拨君臣之间的关系:“晋阳君受文侯的恩惠可以带着晋侯剑上殿;师服是三朝元老,在晋国上下有着极高的威望。他们两个如果联合起来反叛,简直是太轻松了啊!况且如果真的要商议国家大事,又为什么要躲着人呢?是因为他们的心里有鬼啊!”
晋侯此时已经有些犹豫了,便问道:“那你说该如何做呢?”
潘父见状内心窃喜,将早就准备好的答案说出:“您的叔叔成师是国家的栋梁,应该扶持他来对抗晋阳君和师服。”
晋侯皱着眉头,想起了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没有说话。
潘父继续加码,“苦口婆心”地劝道:“晋阳君和师服都是您的臣子,而成师是您的叔父。您疏远叔父却去亲近臣子,这难道不是舍近求远吗?”
晋侯一听,觉得有道理,便问道:“孤应该如何扶持叔父呢?”
潘父回答道:“只需要将曲沃封给成师便可以了。有成师在曲沃,晋阳君和师服不敢不遵从您的指令。”
晋侯于是便如潘父所言,连夜将命令写好,第二天一早便颁布了出去。
-----------------
七年,伐条。生太子仇。十年,伐千亩,有功。生少子,名曰成师。晋人师服曰:“异哉,君之命子也!太子曰仇,仇者雠也。少子曰成师,成师大号,成之者也。名,自命也;物,自定也。今適庶名反逆,此后晋其能毋乱乎?”——《史记·晋世家》[西汉·司马迁]
三十五年,文侯仇卒,子昭侯伯立。——《史记·晋世家》[西汉·司马迁]
二十六年,晋封其弟成师于曲沃。——《今本竹书纪年》[明·佚名]
惠之二十四年,晋始乱,故封桓叔于曲沃,靖侯之孙栾宾傅之。——《左传·桓公二年》[春秋·左丘明]
恭王二十二年,文候病,于榻上招上大夫阳曰:“阳哉!自先祖文王始,孤当为卿曾叔祖也。既为一家,孤自直言不讳。可记孤尝假郑国之事与卿言乎?孤忧晋亦如是哉!先考穆侯薨时,殇叔夺晋,孤四年方复之。
今孤命不久矣,恐成师乱也。卿乃晋之上大夫,勿忘昔日之诺也。”
阳许之,文侯乃授之以晋侯剑,曰:“此乃孤之剑,天子所赐也。今转赐于卿,卿可以佩之上朝。”
乃封阳为晋阳君,与大夫师服共佐太子伯。——《周史·晋阳君列传》【西汉·史安民】
恭王二十三年,文侯卒,晋阳君与师服拥太子伯为君,是谓昭侯。——《周史·晋世家》【西汉·史安民】
大臣潘父谮昭侯曰:“臣见晋阳君与师服谋,恐有变。”
昭侯笑曰:“无妨!晋阳君与师服皆乃先考托孤之臣,定商国之大事也!”
潘父又谮曰:“晋阳君受文侯之惠,可佩剑上殿;师服,三朝元老也,德高而望重。二者若合而反,轻而易举也。况果议国之大事,何避人乎?盖其心怀鬼胎也。”
昭侯果疑之,问曰:“当如何?”
潘父答曰:“成师者,国之栋梁也。又为文侯之弟,当扶之。”
昭侯虑而无言。
潘父又曰:“成师者,叔父也;晋阳君与师服者,臣子也。亲臣子而远叔父,此非舍近求远乎?”
昭侯果信之,问曰:“孤当何以扶叔父邪?”
答曰:“封成师于曲沃可矣。有成师在曲沃,晋阳君与师服莫敢不从也。”昭侯从之。——《周史·晋世家》【西汉·史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