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伯邑考开始护佑华夏 第54章 周郑交质,黄泉见母

作者:长平烈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8:14:06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虽然郑伯说是要与周王室决裂,但事实上脑子还是清醒的,仅仅陈兵洛邑城外,没有直接攻打王都。

面对来势汹汹已经来到洛邑城下的郑伯,息王怂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想要躲在洛邑不出城迎战。

这时虢公忌父又开始了他的建议:“王上。我看郑伯之所以还不敢直接攻击王都,是因为他担心这么做了便会遭到天下诸侯的围剿啊!

但如果您不愿意出城迎战,会让天下的诸侯以为你是怕了郑伯啊!这样一来,天下的眼中将都不会再有王上你了。

相反如果您出城迎战,并打败了他,到时候天下臣服,将您的威名传播在四海之内,那您便可以比肩先祖武王了吧!”

息王有些犹豫,担忧道:“那寡人能打赢郑伯吗?”

虢公忌父继续劝说道:“一定可以的!郑伯想要攻打王上,这本就是以下犯上啊,是不忠诚的表现。

像他这样不忠不孝的国君,他的臣民还会助纣为虐吗?不会的啊!一定可以战胜他的!”

息王于是便摆好阵势,亲自带领军队出城。

两军阵前,郑伯掷地有声地质问息王:“臣的家事天下都知道。臣万不得已才断绝了母子兄弟关系,王上为什么要不分是非地以不孝之名将臣除爵。”

息王被郑伯的气势吓到了,还是虢公忌父出口将之前和息王所说的那套言论又说了一遍,还在不孝的基础上又给郑伯安上了不忠的名声。

郑伯大怒,从手下手中拿过弓箭,一箭将虢公忌父射杀。

息王看着虢公忌父倒在自己面前,吓的腿都软了,哆哆嗦嗦地召集军队回城。

郑伯也不好直接追击,只好也同样鸣金收兵,双方就这样僵持在了洛水之畔。

好在没过多久,双方的台阶来了!

丰侯、秦侯两位侯爵带着秦国的军队也来到了洛邑,当起了和事佬,在洛水北岸打算为双方讲和。

息王因为害怕派周公黑肩代替自己出席。

周公黑肩一来便先指责了郑伯对天子的不敬,然后又代替天子为其轻信小人误会忠良的行为道歉。

郑伯也顺着台阶往下走,先是承认了自己的莽撞之举,后又感谢周公黑肩等人为自己证明了清白。

于是一场大战便在洛水之上化解,息王重新承认了郑伯的爵位,郑国也重新恢复了对周天子的朝贡,周王室与郑国的关系恢复如初。

同时,为了表示双方的诚意,息王年仅七岁的太子初与郑伯十三岁的公子忽作为人质交换。

回到郑国后,郑伯设宴款待了将士们,以补偿他们随着自己奔波却没有战功。

在路上的时候,郑伯便对几位心腹叹息道:“哎!孤后悔将母亲送到颍地去了啊!如果没有这件事,天子就不会误会孤啊!我也不用冒着天下人都指责的风险,兴师动众去到洛邑打一场不确定的战争了啊!”

大夫颍考叔理解了郑伯的心思,于是在宴席上便故意不吃肉,并在宴席后将其装了起来。

郑伯好奇地问道:“你怎么不吃肉反而要将它装起来呢?”

颍考叔回答道:“因为臣家中还有老母。因为家贫,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东西。现在国君您赐给臣这么好的食物,臣自己在这享受,老母亲却尝不到。所以臣便想着带回去和老母亲分享。”

郑伯听后一愣,随即叹息道:“哎!你还有母亲可以分享食物,孤却就算是想也没有机会了啊!”

颍考叔故作不知,装模作样地问道:“臣听说您的母亲还健在啊,为什么说没有机会了呢?”

郑伯于是便将自己当初一时口快说的誓言告诉了颖考叔。

颖考叔却摇了摇手道:“国君派人挖一条隧道,一直通到黄泉。然后在里面建一间屋子,先把姜夫人迎到屋子里居住,国君你再前往其中,这不就是黄泉相见了吗?”

郑伯听到后十分高兴,于是便派人赶紧按照颖考叔所说挖了一条隧道。

隧道一直挖到泉水涌上来后才停止,郑伯命人在隧道口写上“黄泉”二字,又派人在隧道里建了一间草屋,将武姜接了进去。

随后郑伯便大张旗鼓地来到了隧道中,与冷漠的武姜上演了一出“黄泉见母”的戏码。

这个故事很快便流传在天下诸侯国中,之前流传的郑伯不孝之名很快便不攻自破。

至于说颍考叔,则因为这件事被世人赞誉为忠孝两全之人。

-----------------

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左传·隐公三年》[春秋·左丘明]

既而悔之。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春秋·左丘明]

二年,郑伯围洛而不攻。王惧,欲避战。虢公忌父谏曰:“王哉!臣观郑伯之所以未敢强攻者,恐其忧遭天下之围也。

然王若避战,天下诸侯皆以为王惧郑伯也。如此则天下目中无王矣!反若战而败之,天下皆臣,威名传于四海,则可比武王也!”

王犹虑,问曰:“寡人能败郑伯乎?”

虢公忌父劝曰:“必胜也!郑兴兵侵王,下犯上也,不忠也。似其不忠不孝之人,其民安将助虐邪?非也!必胜之也!”王乃列阵而出。

郑伯质曰:“臣之家事天下皆知也。臣不得已而绝,王何不分是非以不孝之名除臣之爵?”

王惧其势,虢公忌父复言郑伯不忠不孝,郑伯怒而射杀之。王惊而收兵,不战。

丰、秦二侯劝之,王遣周公黑肩与郑伯谈,周郑遂如初。——《周史·东周本纪》【西汉·史安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