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小传 第21章 平叛韩王

作者:是本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9:40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几乎在楚王韩信被贬为淮阴侯的同时,韩王韩信与刘邦的三个兄弟同时被封王。半年多后的汉六年九月,韩王韩信被匈奴围困于马邑,最后叛逃匈奴。因为这个韩信曾经做过韩王,史书为表区别,称其为韩王信。

韩王信是战国时期韩国第八位君主韩襄王的庶孙。刘邦攻击阳城时,派张良以司徒之职安抚韩国,韩王信在此时投奔了汉军。刘邦封他为将,让他随军进入武关。

刘邦接受汉王分封到达汉中后,韩王信对刘邦说过:“项王分封各路诸侯王,只有大王被封于此险恶之地,这是贬谪。大王部下皆为山东之人,都日夜企盼回到家乡,如能利用这种士气,则天下可图。”还定三秦后,刘邦许诺给韩王信封王,并先派韩王信以韩国太尉的身份攻打韩国。

此时,韩王成已经被项羽杀害,项羽封郑昌为韩王,让他抵御汉军。韩王信击败了郑昌,刘邦就立他为韩王,这才有了“韩王信”这个称呼。后来,韩王信荥阳兵败,投降过楚国,随后又再次设法回到刘邦身边。刘邦不计前嫌,恢复了他的韩王身份。韩王信也没让刘邦失望,在击败项羽的战斗中立下大功。汉五年,刘邦与韩王信剖符为誓。这时,二人的关系是十分亲密的。

汉六年春,因太原地理位置险要,刘邦改太原郡为韩国,定都晋阳,继续以韩王信为韩王以防范匈奴。最初,韩王信还是很认真的在执行任务,他上书刘邦:“晋阳远离边境,不便防御,建议设立马邑。”刘邦同意了这个建议,君臣二人还保持着很高的信任度。

然而这种关系仅维持到了秋天。韩王信抵挡不住匈奴冒顿的围攻,数次求和。刘邦对此亲自写信问责,甚至怀疑韩王信已有二心。韩王信收到信后,害怕被杀,于是被迫与匈奴勾结叛汉,还献上了马邑城,然后双方合力攻打太原。

到这里,其实我们能够看出,虽然早年韩王信就曾在刘、项之间反复过,但他跟刘邦的关系还算不错。可能也是碍于这样的过往,面对刘邦的责备,他就很害怕的反汉了。也就是说,韩王信对自己的功劳、对自己与刘邦的关系,信心都是不足的。这一点,他略逊于韩信。

汉七年十月,刘邦御驾亲征,周勃随行。刘邦率军大破铜鞮(dī),并杀了韩王信的大将王喜。韩王信败走匈奴,刘邦与周勃连下六、晋阳、硰石等数城,周勃又一路向北乘胜追击匈奴八十里。

刘邦军队北上至娄烦时不幸遇到寒流,有很多士兵的手指都被冻掉了。此时,刘邦在晋阳,匈奴冒顿在代谷,刘邦派人前往刺探军情,探者回报说“可以前往攻击。”于是刘邦下令前往平城白登山,但不幸遭遇“白登之围”,用陈平之计方才脱身。汉、胡双方就此暂时罢兵。

根据《汉书·匈奴传》的记载,汉军遭遇寒潮时,匈奴冒顿佯装败走,诱敌深入。他故意隐藏主力,只露出老弱病残,汉军以步兵三十二万向北追击。刘邦先于步兵大部队到达平城,冒顿趁机以三十万精锐将他围困于白登山。匈奴四个方向的骑兵所用的战马颜色都是各自统一的,西侧为白马,东侧为青色,北侧为纯黑色,南侧为赤色,由此可见匈奴战马数量之巨,部队战斗力也自然不言而喻。反观汉军,步兵还未到白登,骑兵可以说是基本没有,因为根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天子出行都凑不齐四匹同色的马。通过这样简单的对比就可以看出,刘邦根本无法通过正常的军事行动突围出去。

刘邦被匈奴围困长达七天七夜,不但没有食物,也无法与外面的汉军取得联系。但天无绝人之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随军出征的陈平献出妙计,他建议刘邦遣使者以重金贿赂冒顿的阏氏,也就是他的妻子。于是阏氏在冒顿耳边吹风,说:“双方不应受困于彼此。即使我们占领了汉朝的土地,也很难守住。而且刘邦有神明庇护,请单于明察。”冒顿原计划与韩王信及其下属汇合,但久久未能等到,于是就怀疑他们与汉军勾结,被迫采纳了阏氏的话,打开了包围圈的一角。刘邦趁机逃离白登山,与汉军主力汇合,双方就此罢兵。后面,刘邦听从娄敬的建议,开始与匈奴和亲,这成为汉朝维持与匈奴关系的国策,一直延续到汉武帝时期。

这就是著名的白登之围,也是汉朝皇帝与匈奴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白登之围是刘邦军事生涯的最后一次失败,这个事件也奠定了后续汉朝制定对匈策略的基础。1600年后,明成祖朱棣想要攻打匈奴,但师出无名,于是翻遍史书找到白登之围,说自己是要为高皇帝报仇。

但这件事疑点颇多,其中比较主要的两个是:陈平是如何说服单于阏氏的,以及杰出的匈奴首领冒顿在军事行动中,为什么要听一个女子的话。《史记》《汉书》均未载明陈平计策的具体内容,只称之为“秘计”,其他史书中也未见记载。东汉学者应劭给《汉书》的注中写到:此计为“美人计”,陈平令人在给阏氏的厚礼中放入了一张汉朝女子的画像,并对阏氏说,如果单于获胜,那么就会得到大量的汉朝美女,阏氏怕自己失宠,于是才答应劝说单于。

那么一个女子真的能说动冒顿单于么?冒顿还是太子时,就为了训练下属的忠诚度而射杀自己的妻子,不跟着放箭的人全部处斩,最终培育出一只忠诚无比的队伍。在跟自己的父亲头曼单于出猎时,冒顿带领下属万箭齐发射杀了父亲、后母、亲弟弟及不听话的大臣,从而夺得单于之位。这么一位有勇有谋、六亲不认的领袖,绝不会因为自己阏氏的话而放走大汉天子。匈奴以骑兵见长,作战力求速战速决,因此随身携带辎重粮草一般不多。此次围困白登七天七夜,纵然刘邦一方弹尽粮绝,而匈奴这边也围困的很难受,再加上韩王信等军队未能如约而至,而汉军的三十二万步兵则有可能随时赶到。在这样的情势下,冒顿单于综合考虑,很有可能认为双方到此为止最符合自己的利益,于是才放了刘邦。

从后续惠帝、吕后、文帝等对匈奴的态度,学者们猜测汉匈双方在白登应该是达成了某种一致意见,一方面匈奴可以安心处理月氏等自己的边患问题,另一方面汉朝也可以安心休养生息恢复经济。上述都是合理的推测,真实的情况已经被埋藏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白登之围作为高皇帝刘邦的失败之战,似乎刻意被隐藏了诸多细节,只记载用“陈平秘计”脱身。几十年后,他的曾孙汉武帝刘彻终于以武力荡平匈奴,一雪前耻,稳定了汉朝的西北边疆。

五年后,汉十一年春,韩王信联合匈奴再次入侵汉朝,刘邦派将军柴武前往平乱,并带话给韩王信,大意是皇上宽容,对于归来的叛将,恢复封号并依然优待。韩王信自认有自知之明,向汉朝细数了自己的三大罪过:“荥阳之战事,我未能战死,反被项羽囚禁,这是第一大罪;匈奴攻马邑,我不能坚守,被迫献城投降,这是第二大罪;如今我倒戈投匈,与将军交战,这是第三大罪。当年文种、范蠡未有一罪,尚不能免死,我有三罪,必死无疑。我与匈奴流浪山野间,时刻思念东归,但形势已经不能允许”。说完就与柴武开战,最终被斩杀于参合,韩王信之乱就此平定。不久后,刘邦撤销韩国,设置颍川郡,将这一带的管辖权收归中央。

韩王信叛逃匈奴时,在颓当城生下太子,因此取名颓当,颓当在匈奴又生子,取名为婴。韩王信失败后,颓当和婴仍在匈奴。孝文帝时,颓当率众归附汉朝,被封为弓高侯,其子婴被封为襄城侯。后来,颓当在吴楚七国之乱中立下大功,其后人在西汉一朝起起落落,直至汉成帝时代。王莽失败后,韩氏一族退出了历史舞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